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发挥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功效。本文提出从改变作业理念、创新作业形式、开放作业布置、多元作业评价这四个方面做出改变,让作业更有效。
关键词:创新;开放;多元;作业;有效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人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考能力及人文素养。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发教学资源,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升华教学内容。作业——做为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基本途径,也是洞察教学理念更新和反馈教学有效性的一扇“窗户”。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让作业更有效呢?
一、改变作业理念
教师改变作业理念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自我探究诉求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活生生的人,是有着丰富情感与独特个性特征的完整的人。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设置作业时,都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独立性、自我意识增强,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改变作业理念,继而创新历史作业形式,不仅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作业学习中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创新作业形式
填空、选择、问答、连线是一些传统的作业形式,它们在学生知识掌握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情感教育,这需要我们去创新一些作业形式。
(一)书面类作业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书面类作业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小文章,如在学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去评价拿破仑;让学生积极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政治小论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出题目,编辑成一份试题卷给全班同学做,既可巩固、升华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可培养对材料的分析、提炼能力,出题者与被考者都会感觉新奇与有趣。
(二)实践类作业
《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是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使课堂中的知识、情感转换为生活行为。并充分发挥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尽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锤炼能力。
如在学春秋战国内容时,让学生课前去寻找一些“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这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到PRED的内容,用邻镇的空气和水污染,让学生角色扮演,分别站在村长、厂方、环保局专家、果农、村里长者的角度,组织语言并将他们的观点表演出来,再一起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实现了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三、开放作业布置
由于每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科掌握水平及兴趣爱好倾向之不同,我们的作业布置也可多层次化。
(一)增加选择性作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业数量有选择,如至少做前 5 道题,如果觉得对自己有益可以多做;作业内容有选择,如:挑出自己会做的题把它做对,把不会做的题留下来,可以请教老师、同学;作业形式有选择,如对于学过的知识,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到老师这来、或同学间监督、或默写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掌握住。
(二)增加分享交流性作业,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实现这目标,作业要摒弃以往孤立的封闭的完成方式,多布置合作、探究式的,如角色表演,辩论会、社会调查等。有次在和平与发展的课内作业里有一道题是让学生画一幅宣传和平的漫画,学生回去之后积极完成,然后回到课堂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相互交流与评析,选出最优十幅,学生兴趣高,课堂氛围很浓厚。
四、多元作业评价
批改作业的过程应是学习成果分享与交流的过程,是学习的继续与延伸。不仅教师批改完作业再与学生交流这种传统的方式需要改进,我们还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作业的评价和分享。
(一)教师批改
我们对学生的作业一般都采用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符号评价,如“优”、“良”、“一般”、A、B、C等。其实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掘学生答案背后的东西,如思维方法或作业态度等。例如,当学生的解题思路独特时,可以写 “这道题想法很独特,动脑思考过”;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可以写“态度有进步,字迹也端正了,加油”。 如果用等级符号评价,可以按学生作业的情况,分A、B、C 等不同等级,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值(假设一开始得了差等级,但后期订正做得很好还可加点分数回去),到期末时累计,按分值高低评出优秀作业。总之,在批改时不仅要有学业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和态度的培养。
(二)学生交流评价
在举行辩论会之后,让学生选出最佳辩手;在回答某道问答题时,同学间互相推荐旁边写得不错的同学,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学生间多发表意见,这可听到很多别人的见解;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互相的成果,然后评选出优秀成果。这些方式都体现了现在的学习要求:独立性、主动性、问题性、独特性、体验性。它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改善思维上与行动上的“惰性”。
通过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使学生成为作业学习评价的参与者进而成为主体,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和展示才华,发展自己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的作业是像春天的百花一样多姿多彩、活力绽放的,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依据,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发展,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
参考文献:
[1]方孔甫《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研究讲座稿》.
[2]焦月清《初中历史作业的原则把握与设计创新的探讨》.
[3]《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创新;开放;多元;作业;有效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人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考能力及人文素养。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发教学资源,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升华教学内容。作业——做为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基本途径,也是洞察教学理念更新和反馈教学有效性的一扇“窗户”。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让作业更有效呢?
一、改变作业理念
教师改变作业理念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自我探究诉求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活生生的人,是有着丰富情感与独特个性特征的完整的人。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设置作业时,都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独立性、自我意识增强,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改变作业理念,继而创新历史作业形式,不仅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作业学习中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创新作业形式
填空、选择、问答、连线是一些传统的作业形式,它们在学生知识掌握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情感教育,这需要我们去创新一些作业形式。
(一)书面类作业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书面类作业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小文章,如在学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去评价拿破仑;让学生积极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政治小论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出题目,编辑成一份试题卷给全班同学做,既可巩固、升华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可培养对材料的分析、提炼能力,出题者与被考者都会感觉新奇与有趣。
(二)实践类作业
《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是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使课堂中的知识、情感转换为生活行为。并充分发挥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尽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锤炼能力。
如在学春秋战国内容时,让学生课前去寻找一些“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这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到PRED的内容,用邻镇的空气和水污染,让学生角色扮演,分别站在村长、厂方、环保局专家、果农、村里长者的角度,组织语言并将他们的观点表演出来,再一起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实现了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三、开放作业布置
由于每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科掌握水平及兴趣爱好倾向之不同,我们的作业布置也可多层次化。
(一)增加选择性作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业数量有选择,如至少做前 5 道题,如果觉得对自己有益可以多做;作业内容有选择,如:挑出自己会做的题把它做对,把不会做的题留下来,可以请教老师、同学;作业形式有选择,如对于学过的知识,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到老师这来、或同学间监督、或默写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掌握住。
(二)增加分享交流性作业,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实现这目标,作业要摒弃以往孤立的封闭的完成方式,多布置合作、探究式的,如角色表演,辩论会、社会调查等。有次在和平与发展的课内作业里有一道题是让学生画一幅宣传和平的漫画,学生回去之后积极完成,然后回到课堂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相互交流与评析,选出最优十幅,学生兴趣高,课堂氛围很浓厚。
四、多元作业评价
批改作业的过程应是学习成果分享与交流的过程,是学习的继续与延伸。不仅教师批改完作业再与学生交流这种传统的方式需要改进,我们还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作业的评价和分享。
(一)教师批改
我们对学生的作业一般都采用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符号评价,如“优”、“良”、“一般”、A、B、C等。其实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掘学生答案背后的东西,如思维方法或作业态度等。例如,当学生的解题思路独特时,可以写 “这道题想法很独特,动脑思考过”;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可以写“态度有进步,字迹也端正了,加油”。 如果用等级符号评价,可以按学生作业的情况,分A、B、C 等不同等级,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值(假设一开始得了差等级,但后期订正做得很好还可加点分数回去),到期末时累计,按分值高低评出优秀作业。总之,在批改时不仅要有学业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和态度的培养。
(二)学生交流评价
在举行辩论会之后,让学生选出最佳辩手;在回答某道问答题时,同学间互相推荐旁边写得不错的同学,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学生间多发表意见,这可听到很多别人的见解;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互相的成果,然后评选出优秀成果。这些方式都体现了现在的学习要求:独立性、主动性、问题性、独特性、体验性。它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改善思维上与行动上的“惰性”。
通过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使学生成为作业学习评价的参与者进而成为主体,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和展示才华,发展自己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的作业是像春天的百花一样多姿多彩、活力绽放的,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依据,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发展,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
参考文献:
[1]方孔甫《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研究讲座稿》.
[2]焦月清《初中历史作业的原则把握与设计创新的探讨》.
[3]《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