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而不能倒”。正如重提终止美国大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所指,目前四家最大的金融机构规模比2008年进一步扩大了30%,从太大不能倒变成了大到前所未见,而利润也同样惊人。
美国银行7月17日公布财报显示,受益于净息差、投资和经纪收入以及投行佣金等,加上运营开支下降,该行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40亿美元,合每股盈利32美分,同比增长63%,好于市场预期。当季收入同比增长3.5%至230亿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稍早公布第二季度利润同比翻番,截至7月的三个月里净利润增至19.3亿美元。营收则同比增长30%,达到86.1亿美元。按此计算,每股盈利达到3.70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的2.89美元,主要得益于头投行业务。
虽然华尔街的盈利喜人,但是美银美林也在一份分析中称,政策红利给银行带来的盈利可能很快告罄,而大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政策改革威胁,可能好日子屈指可数。
5月底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FDIC承保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盈利创历史新高,美国银行业利润总和为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为连续第15个季度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
数据还显示,当季具有较大倒闭风险的“问题”银行数量比上一季度减少39家,降至612家。当季共有4家银行倒闭,为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当美联储7月2日公布限制大银行的计划,虽然许多细节问题仍未确定,却引起金融机构的严重反弹和振振有词的批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金融局等表示,未来几个月计划针对包括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公司在内的8家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实施数项新政,主要包括提高对银行杠杆率的要求。监管部门预计将把对大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的要求从之前提议的3%提高到5%-6%。
换言之,就是需要银行在平衡表上持有更多的资本金,也许比外界最早预期的要高。
未来华盛顿可能的立法是否会让大金融机构的盈利前景乌云盖顶呢?答案尚待揭盅,但JPMorgan Chase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和其他金融业的高管却已经开始扮演会哭的孩子,称政策可能让银行未来的盈利前景“魂断蓝桥”。
他说,在一个稳健运行的系统中获利“杠杆”不是洪水猛兽,政策制定层相信很清楚这一点,而巴塞尔协议III无非是各国之间对此的协调努力。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可能把杠杆率视若洪水猛兽。这样也成为大型金融机构盈利的压力,未来竞争力的拦路虎。
目前按照新的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杠杆率要求最低为3%,美国监管机构如果将银行控股公司的杠杆率要求提高到5%,针对大型银行下属的参保银行子公司的杠杆率要求提高到6%。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负担不起。
Rafferty Capital Management的股票研究部副总裁Dick Bove称,如果限制大的银行规模,为它们瘦身,等于把竞争优势转给小的、欠稳定的、欠多元化的竞争机构,这样会让外资银行趁虚而入,获得和美国银行竞争获利的优势。类似立法可能导致美国银行业另一次危机,会危害它们的安全和健康。
而短期内,投资者的目光显然都被银行亮眼的成绩单吸引,很多2008年金融危机的愤怒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无疑,银行从低利率环境驱动的经济繁荣和利润增长正转向面对一个经济自身驱动的市场环境转变。但是恐怕它们更多只是希望保住特权的玩家。
风水轮转之快让人唏嘘。投资者看好你们的钱袋,讽刺的是,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完成次贷教训后应有的改革,最佳的自保方式只能是在新危机的酝酿期随波逐流。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国银行7月17日公布财报显示,受益于净息差、投资和经纪收入以及投行佣金等,加上运营开支下降,该行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40亿美元,合每股盈利32美分,同比增长63%,好于市场预期。当季收入同比增长3.5%至230亿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稍早公布第二季度利润同比翻番,截至7月的三个月里净利润增至19.3亿美元。营收则同比增长30%,达到86.1亿美元。按此计算,每股盈利达到3.70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的2.89美元,主要得益于头投行业务。
虽然华尔街的盈利喜人,但是美银美林也在一份分析中称,政策红利给银行带来的盈利可能很快告罄,而大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政策改革威胁,可能好日子屈指可数。
5月底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FDIC承保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盈利创历史新高,美国银行业利润总和为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为连续第15个季度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
数据还显示,当季具有较大倒闭风险的“问题”银行数量比上一季度减少39家,降至612家。当季共有4家银行倒闭,为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当美联储7月2日公布限制大银行的计划,虽然许多细节问题仍未确定,却引起金融机构的严重反弹和振振有词的批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金融局等表示,未来几个月计划针对包括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公司在内的8家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实施数项新政,主要包括提高对银行杠杆率的要求。监管部门预计将把对大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的要求从之前提议的3%提高到5%-6%。
换言之,就是需要银行在平衡表上持有更多的资本金,也许比外界最早预期的要高。
未来华盛顿可能的立法是否会让大金融机构的盈利前景乌云盖顶呢?答案尚待揭盅,但JPMorgan Chase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和其他金融业的高管却已经开始扮演会哭的孩子,称政策可能让银行未来的盈利前景“魂断蓝桥”。
他说,在一个稳健运行的系统中获利“杠杆”不是洪水猛兽,政策制定层相信很清楚这一点,而巴塞尔协议III无非是各国之间对此的协调努力。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可能把杠杆率视若洪水猛兽。这样也成为大型金融机构盈利的压力,未来竞争力的拦路虎。
目前按照新的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杠杆率要求最低为3%,美国监管机构如果将银行控股公司的杠杆率要求提高到5%,针对大型银行下属的参保银行子公司的杠杆率要求提高到6%。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负担不起。
Rafferty Capital Management的股票研究部副总裁Dick Bove称,如果限制大的银行规模,为它们瘦身,等于把竞争优势转给小的、欠稳定的、欠多元化的竞争机构,这样会让外资银行趁虚而入,获得和美国银行竞争获利的优势。类似立法可能导致美国银行业另一次危机,会危害它们的安全和健康。
而短期内,投资者的目光显然都被银行亮眼的成绩单吸引,很多2008年金融危机的愤怒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无疑,银行从低利率环境驱动的经济繁荣和利润增长正转向面对一个经济自身驱动的市场环境转变。但是恐怕它们更多只是希望保住特权的玩家。
风水轮转之快让人唏嘘。投资者看好你们的钱袋,讽刺的是,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完成次贷教训后应有的改革,最佳的自保方式只能是在新危机的酝酿期随波逐流。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