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家校协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独生子女成为主角、网络知识普及的新形势下,家长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协调者,而学校应积极寻求家校协作的有效途径,创新协作形式,力求新的突破。本文通过创新家校协作工作机制、创新家校协作培训模式、创新家校协作参与组织、创新家校协作联系途径,促使家长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家校关系更加和谐。同时希望通过此项实践研究为本地区开展家校协作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
主题词:新时期;家校协作;实践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这种变化是不平衡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现错位和相互指责推委的现象,家校协作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彼此协作少。这种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教育,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家校协作的重要性,在积极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创新家校协作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创新家校协作工作机制,保障良性运作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家长的素质,虽然它并不直接干预家庭教育,只是通过提高家长素质为中介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改善,但其办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而家长学校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形成了一个健康、稳定的良性运行机制。
1.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
我们的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主动出击,多渠道多方面地探索家校协作的有效途径,始终注意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配合。石浦妇联、驻军部队、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都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大背景。社区对每个家庭承担着管理和指导作用,我们通过社区定期对每个家庭进行监督、指导,不断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我们与社区携手,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积极开辟社区周末实践基地,设立了“红领巾服务岗”,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义工活动,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家庭连社区,带动家长及家庭成员参与社区义工活动;积极开展纳凉读书会、家庭结对等活动,努力营造家庭文明和社区文明。
2.科学设置全过程管理机构
我们建立了以家长委员会为组织保证,家长学校为培训基地,评选好家长为激励机制的办学模式。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家长学校办学的各种事项,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联系社区开展有关活动,负责维护家长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负责家长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工作。通过建立校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研究和讨论学校或班级中重大事项与家长学校有关工作,处理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相互间的一些矛盾;协助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教育活动,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育工作。通过评选好家长活动,动员和团结各方面力量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树立好家长典型,形成重视家庭教育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当“好家长”光荣的社会舆论,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特别是我们组建了“学生成长助教团”,更使家校协作正常化、过程化、实效化。“学生成长助教团”与家委会属于不同的组织性质。家委会由一些关心、支持教育的家长代表组成,其工作重点是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助教团成员则要求有一定的特长,并自主承担协助学校教师共同教育学生的义务。“学生成长助教团”是学生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下健康成长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是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在特定时期的产物,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以校家委会为纽带的校内外联动机制。
3.不断完善全覆盖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家长学校的良性运作,我们分别在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一是针对家长学校的业余性、教育目标的非功利性和教育对象的松散性等特点,我们的管理采用“社会心理方法”和“目标管理方法”,并建立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学员档案、考核、评比、奖励和结业等制度。二是为了解决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我们制定《象山县石浦小学业余家长学校办学纲要》并规定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专题研修两部分。三是根据家长学校的特殊性,我们聘请了一批热心家庭教育,掌握比较丰富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各界人士,组建了学生成长助教团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四是学校建立了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向家长适当收取等三种形式的经费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学校办学的经费问题,促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效果的较好模式,学校主要通过两大抓手开展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在家庭教育通识培训测试的基础上,择优进行竞赛,评选若干奖项,不断激发家长学校的积极性;二是以学校每年一届的读书节为载体,通过好书推荐、亲子共读、读书笔记等形式,开展书香班级建设与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评选,促进孩子与家长同步学习,共同发展。
二、创新家教协作培训模式,追求教育成效
家长学校是以学生家长为对象,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合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社会主义成人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家长素质。在实践中,我们围绕中心任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不断提升家长素质,构建和谐家庭教育。
1.组织专题式研讨活动
开展家长学员培训活动是我们家长学校的主要措施和手段,通过家长学员集中面授培训,不断提高家长的家教认知水平。一年级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四次专题集中培训,二至六年级每年进行两次专题培训和全员培训。此外,我们在每学期还安排了自学内容和网上学习项目。每年,我们会邀请县、校讲师团成员以及县外专家来校授课,受训面达到90%以上。近三年,我们邀请了13名县外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来校授课。但我们的培训不满足于单一的形式,往往把培训活动与专题研讨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专题研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后与专家讨论。组织家长针对讲课内容,结合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与授课教师开展互动讨论;二是定期举办家长论坛。分析新形势下家教的热点、难点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讲述我的家教故事”的形式,让家长畅谈自己在家教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激起了家长问教育思想的碰撞,引起大家的共鸣。三是家教案例、论文撰写、研讨。培训者抛出典型的家教案例、论文(调研报告)供家长学习、借鉴,而家长们则各抒己见,探讨选题内容、写作构思;推敲细节、辨别异同。通过这些研讨活动,提高了家长的写作水平,也提升了家长的家教科研能力,还学到了科学的教子方法和家教先进理念。 2.构建菜单式培训模式
家长培训多数推崇和采用大课教学的授课模式,出现组织管理难、无法满足家长需求等诸多弊端。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菜单式培训模式以及创新各类培训载体,根据家长的所需所求,罗列菜单式学习内容,通过多渠道组织家长选择学习,做到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具体做法:给每个年级确定培训主题,然后由年级再制定若干培训菜单,由每个班主任老师负责一个菜单进行授课,而家长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某个菜单进行学习。培训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回各自班级进行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是对大课制教学的有力突破,家长的活动情绪,接受的知识信息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一至六年级的菜单培训细则,形成一套培训内容完整、操作流程简易的家长培训机制。
3.搭建网络化家校平台
我们做过一项统计,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45.5%,网络普及率达到41.3%。我们认为,电脑和网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对网络的依赖和需求也会更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设家校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主要设有学校概况、新闻综合、家教启示、家长风采、专家讲堂、名人家教、孩子成长、家长论坛、健康指南、文件通知等栏目,为家长提供及时、有用、丰富的家教信息资源;特别是家教论坛,许多家长在论坛里就某个共同的话题开展广泛的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石浦小学网络家长学校的开办,拓展了家长学校办学途径和内容,为推进家校协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象山县网络家长学校的创办,进一步提升了家校协作教育的整合功能,有利于增强和发挥家长实践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家校协作整体育人活动。至2012年11月底,象山县网络家长学校的总访问量达71万余人次,总浏览量112万余人次。
三、创新家教协作参与组织,拓展教育资源
为了创新家教协作参与模式,学校根据动态生成的德育及课程要求,有计划地聘请一批热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助教能力的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从而协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1.开展渔文化特色助教
我校地处沿海,渔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学生成长助教团中有一批石浦地域文化专家,如县渔文化研究专家,海洋生物、海洋科技方面的专家,也有地方上的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家长和群众等。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展以渔文化为特色的助教工作是一个亮点。班级助教是这方面工作的生力军。在班主任教师的组织下,许多班的助教团成员则根据计划,主动地开展了助教工作。如三(1)班的家长渔老大许刚同志,多次为班级开课;五(2)班则聘请了石浦当地制作鱼灯的老艺人,为学生辅导制作渔灯等;六年级组、校小导游组织都先后邀请了石浦旅游办主任余民鲁同志为学生介绍石浦的景观及发展前景等。
2.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助教
我们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如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石浦古街、申菱公司、气象站等,并带学生到基地去,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如带学生走进301班家长开办的“香溢水产有限公司”,直面水产加工全过程,当场品尝鲜美的“鱼排”;带学生走进申菱公司,由企业负责人讲解电梯知识;组织学生走进气象站,了解气象知识等。学校组建了“渔港古镇研究组”、“小记者协会”、“艺术小组”等各类社团,并就各社团的不同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助教工作。渔港古镇研究组以调查渔港古镇深远的历史文化为主题,聘请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黎贤鸿老师、镇拆建办胡海光主任等作多次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老街景点,根据小组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调查工作,并写就了《百年沧桑话变迁——石浦老街历史调查报告》、《石浦城市个性化发展——以石浦渔文化景观规划为例》、《从历届中国开渔节的比较中看石浦旅游业的发展》等。小记者协会百余名小记者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深入企业、水产品加工园区、码头等开展采访活动,体验生活,学习摄影,撰写新闻报道,并在当地宣传媒体上经常发表自己的作品。艺术小组则利用文化部门及校友——著名歌手纪云飞等助教功能,组建金山合唱团,使得学生频频亮相中国开渔节晚会,并且走进央视“同一首歌”。
3.大力聘请学科课程助教
结合学科开展专业助教,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更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三年级的常识课中关于钱币的认识,三(5)班的蔡琴老师请来了在银行上班的家长,该家长向学生娓娓道来,凭借其专业的功底,风趣的讲解,使同学们对钱币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样,美术组组织的是绘灯活动,五(6)班鲍老师在劳技课上请来老艺人教学生制作渔灯。开展学科助教,我们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也强调活动本身的综合性,强调各学科内容自然融合基础上的专业凸现。我们认为,准确定位角色是“学生成长助教团”发挥作用的关键。助教具有自己的专业优势,但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专业的培训,对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把握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了解,与学校的教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将助教定位为教学辅助者,即在教师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在助教本人的专业领域范围内协助教师。如我校在开展“小导游”活动中,专业导游只是在介绍、示范和纠正等几个环节中发挥她们的专业特长,整个活动学校教师是组织者和主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始终把握着活动发展的方向,主导着活动的进程。摆正角色定位,教师与家长的配合才会更加有效。
四、创新家校协作联系途径,密切家校关系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和优化了一系列家校协作的途径,促使家校协作的效度不断增强。
1.改变方式,让家长走进学校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桥梁之一。但是,传统的家长会往往变成了“批斗会”,形式单一,目的单一,没有计划性。我校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多样性、多元化手段不断创新家长会。我们积极探索了“学生为主角家长会”、“交流式家长会”、“主题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的家长会,使得传统家长会有了全新的改观。“教学开放日”作为学校的一种教学策略,让家长有机会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力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被家长了解,或直接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在我们确定的听课日中,学校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对家长开放,家长可任意选听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并填写反馈表:评价、希望、意见、建议、要求等,从家长的角度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达成家长与教师问对课堂教学的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还设立家长校访接待日,邀请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良好建议和意见,以改进学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2.改变策略,让教师走进家庭
家访是最具质感的家校联系方式,是教师对学生作全面了解的重要渠道。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教师每年家访普访率达到100%,也就是说,教师在一年中必须到过每个学生家庭,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访记录本上进行登记,包括成员、经济收入、家庭环境、家教情况分析、对学校要求等。同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分别制定家校沟通计划,提出教育对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了加强家访到访率是否达标的管理,我们一贯坚持到家长中进行调查问卷,在制度上保障了家访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促进“家长评教师”和“社会评学校”活动,我们深入家庭与社区开展广泛的宣传。通过家长会下发“家长评教师”意见表,了解家长对任课教师工作的具体评价和满意度,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听取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并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方案;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评议会,主要是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代表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校各项工作、行风建设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3.改变媒介,让家校走进集体
“家校联系本”是家校联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就孩子的全面成长进行联系的一条纽带。鉴于以前“家校联系本”普遍存在联系内容单调,信息传递单向的现象,我们将一些通知类的内容改为其他方面的各种交流、建议等,并且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要求与问题进行商讨,将只由教师输出信息家长接受信息改为信息互动,进行笔谈式的双向交流。同时借助现代媒介密切沟通,我们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恶劣天气通知、交通安全提示以及学校其它重大紧要事件,通过校讯通的群发功能,及时告之知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平均每位家长每月与教师的电话沟通不少于10次。其次是通过校园网站、论坛进行沟通讨论。我校网站中开设“家长频道”,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各班级还根据各班的特点,建设班级论坛。家长通过班级论坛,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并对学校工作及学生教育形式提出建议。另外,通过即时通讯(QQ群、MsN)进行个性化沟通。我校建立了“家校沟通QQ群”,学校通过QQ群加强与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联系,教师通过QQ群与家长加强沟通和协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家校协作教育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有机地给合起来,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益,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协作育人模式。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普遍提高了家长自身的素质,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表明,我们通过家校协作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及创新家校协作工作机制、创新家校协作培训模式、创新家校协作参与形式、创新家校协作联系途径等四大创新举措,积极营造良好的的育人环境,转变教师、家长观念,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了家校协作共育新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石浦小学,象山县家庭教育研究所)
主题词:新时期;家校协作;实践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这种变化是不平衡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现错位和相互指责推委的现象,家校协作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彼此协作少。这种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教育,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家校协作的重要性,在积极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创新家校协作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创新家校协作工作机制,保障良性运作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家长的素质,虽然它并不直接干预家庭教育,只是通过提高家长素质为中介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改善,但其办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而家长学校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形成了一个健康、稳定的良性运行机制。
1.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
我们的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主动出击,多渠道多方面地探索家校协作的有效途径,始终注意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配合。石浦妇联、驻军部队、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都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大背景。社区对每个家庭承担着管理和指导作用,我们通过社区定期对每个家庭进行监督、指导,不断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我们与社区携手,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积极开辟社区周末实践基地,设立了“红领巾服务岗”,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义工活动,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家庭连社区,带动家长及家庭成员参与社区义工活动;积极开展纳凉读书会、家庭结对等活动,努力营造家庭文明和社区文明。
2.科学设置全过程管理机构
我们建立了以家长委员会为组织保证,家长学校为培训基地,评选好家长为激励机制的办学模式。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家长学校办学的各种事项,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联系社区开展有关活动,负责维护家长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负责家长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工作。通过建立校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研究和讨论学校或班级中重大事项与家长学校有关工作,处理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相互间的一些矛盾;协助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教育活动,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育工作。通过评选好家长活动,动员和团结各方面力量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树立好家长典型,形成重视家庭教育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当“好家长”光荣的社会舆论,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特别是我们组建了“学生成长助教团”,更使家校协作正常化、过程化、实效化。“学生成长助教团”与家委会属于不同的组织性质。家委会由一些关心、支持教育的家长代表组成,其工作重点是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助教团成员则要求有一定的特长,并自主承担协助学校教师共同教育学生的义务。“学生成长助教团”是学生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下健康成长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是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在特定时期的产物,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以校家委会为纽带的校内外联动机制。
3.不断完善全覆盖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家长学校的良性运作,我们分别在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一是针对家长学校的业余性、教育目标的非功利性和教育对象的松散性等特点,我们的管理采用“社会心理方法”和“目标管理方法”,并建立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学员档案、考核、评比、奖励和结业等制度。二是为了解决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我们制定《象山县石浦小学业余家长学校办学纲要》并规定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专题研修两部分。三是根据家长学校的特殊性,我们聘请了一批热心家庭教育,掌握比较丰富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各界人士,组建了学生成长助教团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四是学校建立了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向家长适当收取等三种形式的经费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学校办学的经费问题,促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效果的较好模式,学校主要通过两大抓手开展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在家庭教育通识培训测试的基础上,择优进行竞赛,评选若干奖项,不断激发家长学校的积极性;二是以学校每年一届的读书节为载体,通过好书推荐、亲子共读、读书笔记等形式,开展书香班级建设与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评选,促进孩子与家长同步学习,共同发展。
二、创新家教协作培训模式,追求教育成效
家长学校是以学生家长为对象,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合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社会主义成人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家长素质。在实践中,我们围绕中心任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不断提升家长素质,构建和谐家庭教育。
1.组织专题式研讨活动
开展家长学员培训活动是我们家长学校的主要措施和手段,通过家长学员集中面授培训,不断提高家长的家教认知水平。一年级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四次专题集中培训,二至六年级每年进行两次专题培训和全员培训。此外,我们在每学期还安排了自学内容和网上学习项目。每年,我们会邀请县、校讲师团成员以及县外专家来校授课,受训面达到90%以上。近三年,我们邀请了13名县外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来校授课。但我们的培训不满足于单一的形式,往往把培训活动与专题研讨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专题研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后与专家讨论。组织家长针对讲课内容,结合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与授课教师开展互动讨论;二是定期举办家长论坛。分析新形势下家教的热点、难点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讲述我的家教故事”的形式,让家长畅谈自己在家教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激起了家长问教育思想的碰撞,引起大家的共鸣。三是家教案例、论文撰写、研讨。培训者抛出典型的家教案例、论文(调研报告)供家长学习、借鉴,而家长们则各抒己见,探讨选题内容、写作构思;推敲细节、辨别异同。通过这些研讨活动,提高了家长的写作水平,也提升了家长的家教科研能力,还学到了科学的教子方法和家教先进理念。 2.构建菜单式培训模式
家长培训多数推崇和采用大课教学的授课模式,出现组织管理难、无法满足家长需求等诸多弊端。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菜单式培训模式以及创新各类培训载体,根据家长的所需所求,罗列菜单式学习内容,通过多渠道组织家长选择学习,做到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具体做法:给每个年级确定培训主题,然后由年级再制定若干培训菜单,由每个班主任老师负责一个菜单进行授课,而家长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某个菜单进行学习。培训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回各自班级进行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是对大课制教学的有力突破,家长的活动情绪,接受的知识信息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一至六年级的菜单培训细则,形成一套培训内容完整、操作流程简易的家长培训机制。
3.搭建网络化家校平台
我们做过一项统计,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45.5%,网络普及率达到41.3%。我们认为,电脑和网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对网络的依赖和需求也会更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设家校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主要设有学校概况、新闻综合、家教启示、家长风采、专家讲堂、名人家教、孩子成长、家长论坛、健康指南、文件通知等栏目,为家长提供及时、有用、丰富的家教信息资源;特别是家教论坛,许多家长在论坛里就某个共同的话题开展广泛的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石浦小学网络家长学校的开办,拓展了家长学校办学途径和内容,为推进家校协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象山县网络家长学校的创办,进一步提升了家校协作教育的整合功能,有利于增强和发挥家长实践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家校协作整体育人活动。至2012年11月底,象山县网络家长学校的总访问量达71万余人次,总浏览量112万余人次。
三、创新家教协作参与组织,拓展教育资源
为了创新家教协作参与模式,学校根据动态生成的德育及课程要求,有计划地聘请一批热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助教能力的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从而协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1.开展渔文化特色助教
我校地处沿海,渔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学生成长助教团中有一批石浦地域文化专家,如县渔文化研究专家,海洋生物、海洋科技方面的专家,也有地方上的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家长和群众等。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展以渔文化为特色的助教工作是一个亮点。班级助教是这方面工作的生力军。在班主任教师的组织下,许多班的助教团成员则根据计划,主动地开展了助教工作。如三(1)班的家长渔老大许刚同志,多次为班级开课;五(2)班则聘请了石浦当地制作鱼灯的老艺人,为学生辅导制作渔灯等;六年级组、校小导游组织都先后邀请了石浦旅游办主任余民鲁同志为学生介绍石浦的景观及发展前景等。
2.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助教
我们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如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石浦古街、申菱公司、气象站等,并带学生到基地去,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如带学生走进301班家长开办的“香溢水产有限公司”,直面水产加工全过程,当场品尝鲜美的“鱼排”;带学生走进申菱公司,由企业负责人讲解电梯知识;组织学生走进气象站,了解气象知识等。学校组建了“渔港古镇研究组”、“小记者协会”、“艺术小组”等各类社团,并就各社团的不同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助教工作。渔港古镇研究组以调查渔港古镇深远的历史文化为主题,聘请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黎贤鸿老师、镇拆建办胡海光主任等作多次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老街景点,根据小组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调查工作,并写就了《百年沧桑话变迁——石浦老街历史调查报告》、《石浦城市个性化发展——以石浦渔文化景观规划为例》、《从历届中国开渔节的比较中看石浦旅游业的发展》等。小记者协会百余名小记者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深入企业、水产品加工园区、码头等开展采访活动,体验生活,学习摄影,撰写新闻报道,并在当地宣传媒体上经常发表自己的作品。艺术小组则利用文化部门及校友——著名歌手纪云飞等助教功能,组建金山合唱团,使得学生频频亮相中国开渔节晚会,并且走进央视“同一首歌”。
3.大力聘请学科课程助教
结合学科开展专业助教,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更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三年级的常识课中关于钱币的认识,三(5)班的蔡琴老师请来了在银行上班的家长,该家长向学生娓娓道来,凭借其专业的功底,风趣的讲解,使同学们对钱币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样,美术组组织的是绘灯活动,五(6)班鲍老师在劳技课上请来老艺人教学生制作渔灯。开展学科助教,我们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也强调活动本身的综合性,强调各学科内容自然融合基础上的专业凸现。我们认为,准确定位角色是“学生成长助教团”发挥作用的关键。助教具有自己的专业优势,但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专业的培训,对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把握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了解,与学校的教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将助教定位为教学辅助者,即在教师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在助教本人的专业领域范围内协助教师。如我校在开展“小导游”活动中,专业导游只是在介绍、示范和纠正等几个环节中发挥她们的专业特长,整个活动学校教师是组织者和主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始终把握着活动发展的方向,主导着活动的进程。摆正角色定位,教师与家长的配合才会更加有效。
四、创新家校协作联系途径,密切家校关系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和优化了一系列家校协作的途径,促使家校协作的效度不断增强。
1.改变方式,让家长走进学校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桥梁之一。但是,传统的家长会往往变成了“批斗会”,形式单一,目的单一,没有计划性。我校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多样性、多元化手段不断创新家长会。我们积极探索了“学生为主角家长会”、“交流式家长会”、“主题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的家长会,使得传统家长会有了全新的改观。“教学开放日”作为学校的一种教学策略,让家长有机会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力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被家长了解,或直接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在我们确定的听课日中,学校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对家长开放,家长可任意选听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并填写反馈表:评价、希望、意见、建议、要求等,从家长的角度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达成家长与教师问对课堂教学的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还设立家长校访接待日,邀请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良好建议和意见,以改进学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2.改变策略,让教师走进家庭
家访是最具质感的家校联系方式,是教师对学生作全面了解的重要渠道。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教师每年家访普访率达到100%,也就是说,教师在一年中必须到过每个学生家庭,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访记录本上进行登记,包括成员、经济收入、家庭环境、家教情况分析、对学校要求等。同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分别制定家校沟通计划,提出教育对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了加强家访到访率是否达标的管理,我们一贯坚持到家长中进行调查问卷,在制度上保障了家访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促进“家长评教师”和“社会评学校”活动,我们深入家庭与社区开展广泛的宣传。通过家长会下发“家长评教师”意见表,了解家长对任课教师工作的具体评价和满意度,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听取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并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方案;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评议会,主要是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代表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校各项工作、行风建设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3.改变媒介,让家校走进集体
“家校联系本”是家校联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就孩子的全面成长进行联系的一条纽带。鉴于以前“家校联系本”普遍存在联系内容单调,信息传递单向的现象,我们将一些通知类的内容改为其他方面的各种交流、建议等,并且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要求与问题进行商讨,将只由教师输出信息家长接受信息改为信息互动,进行笔谈式的双向交流。同时借助现代媒介密切沟通,我们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恶劣天气通知、交通安全提示以及学校其它重大紧要事件,通过校讯通的群发功能,及时告之知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平均每位家长每月与教师的电话沟通不少于10次。其次是通过校园网站、论坛进行沟通讨论。我校网站中开设“家长频道”,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各班级还根据各班的特点,建设班级论坛。家长通过班级论坛,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并对学校工作及学生教育形式提出建议。另外,通过即时通讯(QQ群、MsN)进行个性化沟通。我校建立了“家校沟通QQ群”,学校通过QQ群加强与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联系,教师通过QQ群与家长加强沟通和协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家校协作教育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有机地给合起来,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益,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协作育人模式。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普遍提高了家长自身的素质,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表明,我们通过家校协作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及创新家校协作工作机制、创新家校协作培训模式、创新家校协作参与形式、创新家校协作联系途径等四大创新举措,积极营造良好的的育人环境,转变教师、家长观念,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了家校协作共育新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石浦小学,象山县家庭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