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因城市发展需要,建成了一所现代化寄宿制学校。那么全寄宿学习生活下的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实现,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探究新路径,以形成新的德育思路,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
一、問题与困惑
1.学生对其处于寄宿生活中的主角地位认识不清
全寄宿制高中是一个群居的时期,而高中阶段也是一个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但是对于大部分是初次离家住宿的孩子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行为处世都是以单体的方式存在,未曾体会过群居的感觉,所以在初次接触寄宿制生活的时候对寄宿生活表现出好奇与向往,但随着住宿时间的加长,寄宿生活的问题接踵而来,不免在与人相处交往中表现出障碍及难以适应,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会使得寄宿制学生在此时表现得不知所措,初始时的好奇心与向往逐渐被不适应感与焦虑感替代。
2.老师对学生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引导及关注过少
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互动的交往而形成的,是教育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寄宿生活中,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向导更是生活上的良友。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对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学生素质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却是有些班主任面对学生在全寄宿生活中的重大转变,对其生活还是不闻不问,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二、策略与方法
1.以爱为航母,为感受归属感、凝聚班级力量打下良好基础
心灵上的培养是需要爱作为土壤的。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班主任应在学生解决了其基本的物质性价值需求的基础上,要再给予其社交、尊重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层次的要求,才能鼓动其向自我实现这一更高层次的需求去努力。那么班主任如何在短期内给予学生信任感呢?班主任应重视学期当中的“第一次”,即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会谈等。这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在开学初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您所给予的爱有所感受,并为之保持持久性,让其产生安全感。只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所以,班主任应把握好爱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其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爱同学,最终让其懂得珍惜与感动,让其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并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使教育成功的基础。面对全寄宿的学生,班主任必然应以一种常态的生活形式,去关心、去引领学生去适应环境、战胜自我,走向更远的未来。
2.以文化为氛围,以梦想为指引,为自我实现指明方向
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可见,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班级,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寄宿生活的学生,必然需要这样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引导与支撑自己奋斗的方向。
文化外显于形,内化于心。我校现正推广“君子文化”,这正是为广大师生提出更高的追求与目标。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师生必然形成一种“学无止境,道德敦厚”的风气。如果班主任与学生能深入理解这种精神并把其融入到具体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去,必将为班级管理带来强劲的内驱力,找到班级文化的灵魂所在。一个具有班魂——班级精神的班级,是培养人才的肥沃土壤。班主任应该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文化为氛围,以梦想为指引,为班集体设定教育目标,为自我实现指明方向!
3.民主平等,智慧对话,以规则为准绳,赏罚并重,构筑责任人生
完整的爱、健康的爱有五个要素,即了解、尊重、关怀、给予和责任,这是一个整体。倘若缺少了解,那么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少足够的尊重,那么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少关怀与给予,那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倘若缺少责任,那么爱就是轻薄的。全寄宿学校的学生,面对老师给予的了解、尊重、关怀与给予,他们是会怀着感恩之心去对待,甚至会加倍珍惜这种师生情谊。但是如果班集体没有全体成员认可、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那么终将会出现学生信马由缰的局面,以致于养成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好的班级规则、民主平等的管理形式、进行师生智慧的对话,班主任才能护航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赞美,如果我们学会用“赏识”对待学生,会激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其潜能,鼓舞着学生向成功之路大踏步向前。但是,教育不仅仅需要和风细雨的“赏识教育”,还要有严格有序的“惩罚教育”。这种有别于体罚形式的“惩罚教育”,如果运用方式恰当,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补充。因为,没有惩罚教育,这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要罚得巧、罚得妙,赏与罚是可以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正如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曾说,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教育者的爱是培育果实的坚实土壤,生活是实践的舞台,品格与智慧是人生的果实。班主任面对全寄宿生活条件下的教育对象——学生,应把教育当成是生活中的一种实践,不加以生硬的道德理念的灌输,让学生在生活中被激发、引导,终将凝结出甜蜜的花蕊、生长成浓绿的大树,使生命走向更完善的天地!
一、問题与困惑
1.学生对其处于寄宿生活中的主角地位认识不清
全寄宿制高中是一个群居的时期,而高中阶段也是一个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但是对于大部分是初次离家住宿的孩子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行为处世都是以单体的方式存在,未曾体会过群居的感觉,所以在初次接触寄宿制生活的时候对寄宿生活表现出好奇与向往,但随着住宿时间的加长,寄宿生活的问题接踵而来,不免在与人相处交往中表现出障碍及难以适应,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会使得寄宿制学生在此时表现得不知所措,初始时的好奇心与向往逐渐被不适应感与焦虑感替代。
2.老师对学生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引导及关注过少
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互动的交往而形成的,是教育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寄宿生活中,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向导更是生活上的良友。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对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学生素质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却是有些班主任面对学生在全寄宿生活中的重大转变,对其生活还是不闻不问,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二、策略与方法
1.以爱为航母,为感受归属感、凝聚班级力量打下良好基础
心灵上的培养是需要爱作为土壤的。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班主任应在学生解决了其基本的物质性价值需求的基础上,要再给予其社交、尊重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层次的要求,才能鼓动其向自我实现这一更高层次的需求去努力。那么班主任如何在短期内给予学生信任感呢?班主任应重视学期当中的“第一次”,即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会谈等。这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在开学初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您所给予的爱有所感受,并为之保持持久性,让其产生安全感。只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所以,班主任应把握好爱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其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爱同学,最终让其懂得珍惜与感动,让其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并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使教育成功的基础。面对全寄宿的学生,班主任必然应以一种常态的生活形式,去关心、去引领学生去适应环境、战胜自我,走向更远的未来。
2.以文化为氛围,以梦想为指引,为自我实现指明方向
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可见,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班级,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寄宿生活的学生,必然需要这样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引导与支撑自己奋斗的方向。
文化外显于形,内化于心。我校现正推广“君子文化”,这正是为广大师生提出更高的追求与目标。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师生必然形成一种“学无止境,道德敦厚”的风气。如果班主任与学生能深入理解这种精神并把其融入到具体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去,必将为班级管理带来强劲的内驱力,找到班级文化的灵魂所在。一个具有班魂——班级精神的班级,是培养人才的肥沃土壤。班主任应该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文化为氛围,以梦想为指引,为班集体设定教育目标,为自我实现指明方向!
3.民主平等,智慧对话,以规则为准绳,赏罚并重,构筑责任人生
完整的爱、健康的爱有五个要素,即了解、尊重、关怀、给予和责任,这是一个整体。倘若缺少了解,那么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少足够的尊重,那么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少关怀与给予,那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倘若缺少责任,那么爱就是轻薄的。全寄宿学校的学生,面对老师给予的了解、尊重、关怀与给予,他们是会怀着感恩之心去对待,甚至会加倍珍惜这种师生情谊。但是如果班集体没有全体成员认可、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那么终将会出现学生信马由缰的局面,以致于养成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好的班级规则、民主平等的管理形式、进行师生智慧的对话,班主任才能护航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赞美,如果我们学会用“赏识”对待学生,会激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其潜能,鼓舞着学生向成功之路大踏步向前。但是,教育不仅仅需要和风细雨的“赏识教育”,还要有严格有序的“惩罚教育”。这种有别于体罚形式的“惩罚教育”,如果运用方式恰当,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补充。因为,没有惩罚教育,这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要罚得巧、罚得妙,赏与罚是可以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正如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曾说,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教育者的爱是培育果实的坚实土壤,生活是实践的舞台,品格与智慧是人生的果实。班主任面对全寄宿生活条件下的教育对象——学生,应把教育当成是生活中的一种实践,不加以生硬的道德理念的灌输,让学生在生活中被激发、引导,终将凝结出甜蜜的花蕊、生长成浓绿的大树,使生命走向更完善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