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注重对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第一,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但在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却出现了重视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的片面性现象。实际上,诸如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再者,幼小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其次,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幼小衔接离不开与小学的联系。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导致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衔接单向性、一边倒现象。事实证明,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但由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幼教知识,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重视儿童知识积累,忽视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爱讲话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突出问题
1.社会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幼儿教育非属国民教育系列,因此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远不及学校教育,以至于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幼衔接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师与教师的能力、教育经验等方面有偏差和不均衡,致使在教学工作中出现偏差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少部分教师只注意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忽视身体素质的提高等。
3.家长的育儿观念影响到幼小衔接的效果
家长对育儿知识掌握不全面,极易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孩子知识技能学习,而忽略了品德、社会性发展、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一)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健全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幼小衔接工作奖惩办法》,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教师们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三是请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的讲座。
四是大力开展“名师”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项业务评比活动,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是定期开展互动教研模式,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地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
二是在大班后期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锻炼书写能力,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等。
三是逐渐学会管理自己。培养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创设良好的阅读区域。使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是从孩子的心理准备上做好幼小衔接。如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级管理工作(班长、值日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安排角色游戏,让孩子在担任“老师”的过程中体验学校气氛,遵守规则;活动中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帮助引导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并锻炼其意志品质;多关注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能力,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三)教师、家长、小学三方提高认识,科学地对待幼小衔接工作
一是开通幼儿园网站,将各项信息及时传达给家长。
二是每月一次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保持家园沟通联系。
三是利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力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四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庭家庭互助小组。具体做法:各班挑选出不同层次的家长代表和本班教师共同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委员会”,将班级家庭划分为不同的片,每个片由家长担任的“片长”负责,教师则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更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幼小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措施效果显著。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开展跟踪调查记录、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得出结果:幼小衔接的双向联系在研究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幼儿园与学校的沟通次数和频率也显著增加,交流平台得以顺利搭建;教师向家长的宣传力度也明显加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得益于我们进行的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的实施,使家园教育形成了有效合力。
第一,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但在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却出现了重视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的片面性现象。实际上,诸如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再者,幼小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其次,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幼小衔接离不开与小学的联系。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导致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衔接单向性、一边倒现象。事实证明,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但由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幼教知识,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重视儿童知识积累,忽视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爱讲话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突出问题
1.社会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幼儿教育非属国民教育系列,因此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远不及学校教育,以至于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幼衔接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师与教师的能力、教育经验等方面有偏差和不均衡,致使在教学工作中出现偏差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少部分教师只注意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忽视身体素质的提高等。
3.家长的育儿观念影响到幼小衔接的效果
家长对育儿知识掌握不全面,极易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孩子知识技能学习,而忽略了品德、社会性发展、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一)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健全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幼小衔接工作奖惩办法》,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教师们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三是请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的讲座。
四是大力开展“名师”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项业务评比活动,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是定期开展互动教研模式,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地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
二是在大班后期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锻炼书写能力,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等。
三是逐渐学会管理自己。培养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创设良好的阅读区域。使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是从孩子的心理准备上做好幼小衔接。如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级管理工作(班长、值日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安排角色游戏,让孩子在担任“老师”的过程中体验学校气氛,遵守规则;活动中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帮助引导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并锻炼其意志品质;多关注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能力,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三)教师、家长、小学三方提高认识,科学地对待幼小衔接工作
一是开通幼儿园网站,将各项信息及时传达给家长。
二是每月一次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保持家园沟通联系。
三是利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力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四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庭家庭互助小组。具体做法:各班挑选出不同层次的家长代表和本班教师共同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委员会”,将班级家庭划分为不同的片,每个片由家长担任的“片长”负责,教师则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更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幼小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措施效果显著。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开展跟踪调查记录、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得出结果:幼小衔接的双向联系在研究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幼儿园与学校的沟通次数和频率也显著增加,交流平台得以顺利搭建;教师向家长的宣传力度也明显加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得益于我们进行的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的实施,使家园教育形成了有效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