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开中国地图,650多个城市点缀其间,争相闪耀。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众星拱月,人物荟萃。
然而,人口承载已近极限的4个一线城市恐难担负起城镇化更高的期待,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让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一线高压之下有“逃兵”
相对于小城市在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且薪资较低的现状,北上广深占据着全国最好的公共服务资源、优质教育与医疗资源、工作机遇,还有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高薪待遇等。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也正是被这些优势所吸引,前赴后继地奔向一线。
然而随着房价发力,一线城市的这些优势在高房价面前已略显底气不足。高房价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压力反而成为了一大劣势。
有不少扎根于一线城市的人工作在市中心区,却迫于房价、房租的压力,不得不选择居住在略显偏僻的关外。寸步难行、人贴人的交通,无处不在的工作竞争,繁重的压力,让众多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在日复一日的疲惫奔波中,有了逃离的渴望。
新一线成为“潜力股”
北上广深生存压力太大,四五线的家乡又承载不了梦想,逐梦之人该何去何从?
相比于老牌一线逐渐形成的无形藩篱,这两年以武汉、长沙为首的新一线城市已推出百万人才计划打响人才争夺战,成都、西安降低了入户门槛,南京放宽了人才购房限制。
新一线城市除了占据房价、人才政策优势外,同时也在缩短与老牌一线城市的差距。例如,最有诱惑力的薪资。据公开报道数据显示,杭州平均薪酬已经超越广州位居全国第三位,东莞、宁波与广州之间也差不了多少。
新一线城市魅力大比拼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入选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这些城市特有的魅力也让它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在新一线的榜单中,商业数据被赋予了更多权重——商业品牌在各城市的门店数、各城市的餐饮业数据、影院数据、高层建筑数据等共同构成一座城市的商业资源聚集度。
成都成为2017年商业资源集聚度指数最高的城市。它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慢生活”,每月6千工资,2千还房贷,2千做生活费,剩下的钱,打几圈麻将、唱几盘KTV、每晚整点儿夜宵、周末还要去农家乐散散心……这或许是它能够在新一线城市中突围第一的最大优势。
西安、成都、武汉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标上超过了北京以外的一线城市。“枢纽性指数”越高,这座城市越容易向周边辐射,越容易成为某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城市人活跃度:“无现金城市”爱热闹
城市人是构成城市活力的主体。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消费、思考、出行和娱乐等行为,交替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中国热闹的线上生活,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检视这种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之一,既能体现城市在分秒间的变化,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聚集。
外卖、网购、海淘、观影、移动支付,这些消费行为已经贯穿在城市年轻人的生活脉络中。一个活跃的城市人,除了一些生活所需的消费行为,还有一些對生活更进一步的想象与规划。
此外,新一线城市的GDP水准也是不容忽视的评选参数。
随着上半年,城市经济数据的出炉,GDP增长率最高的城市以及垫底的城市分别是哪几个呢?
新一线城市中GDP排在第一的是天津,为9927.6亿元,而名义增长率仅为5.75%;成都的GDP排名为第二,为9821.09亿元,而名义增长率也仅有7.41%;GDP排在第三的是苏州,为9108.77亿元,但是名义增长率也仅是一位数增长,有9.89%;第四位是成都的GDP为6870.68亿元,名义增长率为12.42%;而最引人注意的增长率就是青岛,有17.94%,但GDP仅有5985.43亿元,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八;还有就是西安的增长率,是仅次于青岛之后的,有15.99%,但GDP却仅有3832.19亿元,排在新一线城市中第14位。
从GDP来看的话,新一线城市中天津、重庆、苏州GDP总量在9000亿元以上,而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的GDP总量在6000亿元以上,青岛、无锡、宁波、长沙城市则在5000亿元以上,剩余的西安、东莞、沈阳三城则在5000亿元之下。
然而,人口承载已近极限的4个一线城市恐难担负起城镇化更高的期待,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让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一线高压之下有“逃兵”
相对于小城市在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且薪资较低的现状,北上广深占据着全国最好的公共服务资源、优质教育与医疗资源、工作机遇,还有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高薪待遇等。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也正是被这些优势所吸引,前赴后继地奔向一线。
然而随着房价发力,一线城市的这些优势在高房价面前已略显底气不足。高房价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压力反而成为了一大劣势。
有不少扎根于一线城市的人工作在市中心区,却迫于房价、房租的压力,不得不选择居住在略显偏僻的关外。寸步难行、人贴人的交通,无处不在的工作竞争,繁重的压力,让众多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在日复一日的疲惫奔波中,有了逃离的渴望。
新一线成为“潜力股”
北上广深生存压力太大,四五线的家乡又承载不了梦想,逐梦之人该何去何从?
相比于老牌一线逐渐形成的无形藩篱,这两年以武汉、长沙为首的新一线城市已推出百万人才计划打响人才争夺战,成都、西安降低了入户门槛,南京放宽了人才购房限制。
新一线城市除了占据房价、人才政策优势外,同时也在缩短与老牌一线城市的差距。例如,最有诱惑力的薪资。据公开报道数据显示,杭州平均薪酬已经超越广州位居全国第三位,东莞、宁波与广州之间也差不了多少。
新一线城市魅力大比拼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入选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这些城市特有的魅力也让它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在新一线的榜单中,商业数据被赋予了更多权重——商业品牌在各城市的门店数、各城市的餐饮业数据、影院数据、高层建筑数据等共同构成一座城市的商业资源聚集度。
成都成为2017年商业资源集聚度指数最高的城市。它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慢生活”,每月6千工资,2千还房贷,2千做生活费,剩下的钱,打几圈麻将、唱几盘KTV、每晚整点儿夜宵、周末还要去农家乐散散心……这或许是它能够在新一线城市中突围第一的最大优势。
西安、成都、武汉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标上超过了北京以外的一线城市。“枢纽性指数”越高,这座城市越容易向周边辐射,越容易成为某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城市人活跃度:“无现金城市”爱热闹
城市人是构成城市活力的主体。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消费、思考、出行和娱乐等行为,交替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中国热闹的线上生活,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检视这种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之一,既能体现城市在分秒间的变化,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聚集。
外卖、网购、海淘、观影、移动支付,这些消费行为已经贯穿在城市年轻人的生活脉络中。一个活跃的城市人,除了一些生活所需的消费行为,还有一些對生活更进一步的想象与规划。
此外,新一线城市的GDP水准也是不容忽视的评选参数。
随着上半年,城市经济数据的出炉,GDP增长率最高的城市以及垫底的城市分别是哪几个呢?
新一线城市中GDP排在第一的是天津,为9927.6亿元,而名义增长率仅为5.75%;成都的GDP排名为第二,为9821.09亿元,而名义增长率也仅有7.41%;GDP排在第三的是苏州,为9108.77亿元,但是名义增长率也仅是一位数增长,有9.89%;第四位是成都的GDP为6870.68亿元,名义增长率为12.42%;而最引人注意的增长率就是青岛,有17.94%,但GDP仅有5985.43亿元,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八;还有就是西安的增长率,是仅次于青岛之后的,有15.99%,但GDP却仅有3832.19亿元,排在新一线城市中第14位。
从GDP来看的话,新一线城市中天津、重庆、苏州GDP总量在9000亿元以上,而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的GDP总量在6000亿元以上,青岛、无锡、宁波、长沙城市则在5000亿元以上,剩余的西安、东莞、沈阳三城则在5000亿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