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伴花香韵自成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第一届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赛拉开帷幕。在这项历时2个月的活动里,本刊记者与主办方福州市农业局一起走访报名参赛的茉莉花茶茶企的基地和工厂,关注他们的参赛动态,并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大赛的赛事情况。2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活动也到了最后时刻,本期我们就带您一起揭晓最后的谜底。
  
  时光飞逝,之前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各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参观了茉莉花茶的手工制作过程,明白了茉莉花茶制作的不易:在参加传承大师赛第一、三、五窨的审评时,见识了审评的严谨与苛刻。10月22日,终于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传承大师用标准茶坯制成的六窖之后的作品和各茉莉花茶厂家选送的参加茶王赛的产品进行最终角逐。
  
  审评
  
  在福州城门镇春伦茉莉花茶茶厂的审评室内,以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名誉主任骆少君、福建省著名茶叶专家陈金水、原苏州花茶厂厂长谢燮清、湖南长沙茶厂厂长毛兴国为主的专家团正紧锣密鼓地对参加茶王赛的7大类、65样茶样和参加传承大师赛的19位制茶师的茶样进行审评。专家团阵容强大,说明此次茉莉花茶竞赛受关注程度高,整个活动过程盛大隆重。
  “旁观的人要保持这里的秩序,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不得触碰审评器皿。”在审评开始前骆少君老师就与大家约法三章,延续着自己一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谢燮清老师和毛兴国老师是第一次参与福州茉莉花茶竞赛的审评工作,也都特别认真谨慎。
  因为是两赛同时进行审评,品评过程从22日上午一直延续到第二天下午,专家们也是毫不松懈认真细致对待每一款茶样。比赛最终评选出6位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师,9位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人和7个福州茉莉花茶茶王、15个福州茉莉花茶金奖。
  
  专家点评
  
  骆少君: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福州茉莉花茶界当然也不乏人才,这次选出采的6位传统工艺传承大师就是我们福州茉莉花茶的状元。我一直都说不止是茶,中国的很多传统手工都要传承下去,不能断掉,所有从事这些行业的能工巧匠都应该得到尊重。福州茉莉花茶曾经很辉煌,现在能恢复到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我为此感到高兴。
  陈金水:从第一、三、五窨的审评,到六窨后总体的测评,我全程参与,感触更多一些。传统工艺和大工业不同,相比之下更能体现手工水平。参加传承大师赛的19个茶样中,其中有4款出现技术上偏差,有1个茶样透着兰香,4个火攻偏高,这些都是传统工艺上不应该有的。这次比赛含金量很高,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为大师。
  另外,今年的茶王赛与去年相比总体水平提高了。一是今年参赛的面大了。茉莉花茶按外形来分有7种类型茶样参赛,去年只有5种类型;二是每一种类型的样品也比去年多了。这样可以优中选优。
  谢燮清:中国花茶有1000多年的历史,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后来茉莉花茶产业重心一部分转向了苏州,苏州和福州成为生产茉莉花茶的两大重要基地。当时福州的茉莉花茶以香浓耐泡为特色,苏州以鲜灵度高为特色。可是遗憾的是改革开放后苏州茉莉花产业中断,茉莉花茶技艺遗失。这次有机会参加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赛,领略了现在福州茉莉花茶的风采,技艺水平之高令我感叹不已。福州茉莉花茶不仅保留了传统耐泡的优良品质,更吸收了苏州茉莉花茶鲜灵度高的优点,博众家所长于一身。现在是开放的时代,“天下茶人是一家”,互相交流合作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颁奖
  
  2010年10月23日下午,在福州市南后街的春伦茉莉花茶茶馆里,主办方公布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暨茶王赛评选结果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于此历时两个月的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悠扬的茉莉花琴曲飘扬在茶馆里,每个茶桌前都有茶艺小姐为来宾冲泡茉莉花茶,茶香清新淡雅,花香沁人心脾。颁奖典礼在福州市农业局领导的祝词中拉开帷幕,由福州市科协、福州市茉莉花茶联盟和审评专家依次为获得传承大师称号、传承人称号、茉莉花茶茶王、金奖茉莉花茶的得奖者颁发荣誉证书。颁奖结束后,世博茉莉仙子为来宾们表演了精彩的福州茉莉花茶茶艺。
  
  获奖感言
  
  傅天龙(春伦茶业):这样由政府主办的正式的比赛是及时的、有效的,也是必须的。福州茉莉花茶,花香,茶好喝。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提高福州茉莉花茶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从事这份光荣的工作,把福州茉莉花茶的事业发扬广大。希望政府能多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把福州茉莉花茶推向新的高潮。
  王德星(闽榕茶业):我个人能得到传承大师的称号,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企业选送的茶样能夺得金奖茶王,和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息息相关。虽然得到了传承大师的称号。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个开始。做茶和做人一样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管是我个人还是整个福州茉莉花茶行业,都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
  
  链接: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
  
  福州茶厂 陈成忠
  春伦公司 傅天甫
  春伦公司 傅天龙
  闽蜜香茶厂 高愈正
  闽榕公司 王德星
  闽瑞公司 翁发水
其他文献
正如湖州顾渚紫笋与常州阳羡茶之于唐代一样,建州建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历史上所属福建建州,今南平建瓯市)几乎是宋人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一个符号,它更宽泛,更包容。帝王将相点茶,贩夫走卒斗茶,宫廷市井,尊卑雅俗,皆以饮茶为乐事。雕龙刻凤的“龙团凤饼”,在往复的茶碾下化作了绿尘,在抖动的茶筅下泛起了素涛。茶分细乳,金缕鹧鸪斑,馨香雅韵弥漫了整个大宋王朝。建茶之名鹊起,冠绝天下。  元明清,白驹
期刊
从福州到漳浦近400公里的高速路,在地图上勾勒出了福建沿海的大致轮廓。车子下了高速、走了一小段国道,进入盘陀镇时,夜色早已四垂这个位子县西南的小镇,在秋初的夜幕下显得非常“腼腆”——周遭静谧,灯火寥落,思绪不禁染上了些许失落。不久,车开上一个小缓坡,视野豁然开朗,蓦然望见前方不远处一片通明,把夜照得透亮,颇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又前行数百来,车终于在几幢古朴典雅与现代气息兼具的大楼前停下
期刊
这个夏秋交替的时节,日头开始一天天收拾起毒焰,清爽的凉风在周身围绕,人们亦在希冀着收获。对于爱茶之人来说,饮茶之乐莫过于应时而饮,而当下可供选择的茶品似乎有些“尴尬”一苯茶已过,秋茶未至,徒有苦涩的夏暑茶。欲饮之,怕是只能应其时。而不能得其质了。不过。嗜茶的“贪婪”与执著还是占了上风。寻寻觅觅,愣是从一群茶友的私藏里搜到了这款汉中仙毫明前茶。尽管春已去,此季品春茶显得“过时”,但依稀还能从茶香中触
期刊
据《沔阳州志》载:“东冈,在县东七十里,夹松石、华严二湖之间。陆羽尚居于此”。又乾隆《天门县赫》曰:“东冈岭,陆子之所居也,位于松石湖畔”,“东乡有村日乾镇(注:即现在的天门市乾驿镇)……北行二里许有湖,周四十里水澄如镜,日影中子鱼螺蛤毕见。湖岸阜起似土山,西北尤隆耸,榆柳绿中桃花作姿掩蔽茆屋,真作图画观也!”(图1)  唐·天宝十一至十四年(公元752年~公元755年),陆羽曾结庐于此。欲知这段
期刊
“非遗”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魂脉,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灵魂。因此,温家宝总理将“非遗”称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作为“非遗”项目的代表,制茶技艺是华夏先民在漫长悠远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国饮香飘千年、香闻世界的根基。  2006年6月2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同德化瓷烧制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等89项传统手工技艺共同“金榜题名”于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
期刊
时间来到2009年10月20日,距离台湾茶人曾至贤先生手中的这支千两茶出厂时间,已达56个寒暑,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白沙溪茶厂总经理刘新安、益阳日报新闻部主任庐跃及中央电视台的协助下,曾先生抵达了安化的一个小村落,来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82岁的李华堂老先生面前,他就是当初制作这支千两茶的签名师傅。  曾先生献上了一壶当初由这位前辈亲手制作的千两茶汤,相隔半世纪多后,老人家端着茶汤的手都在颤抖
期刊
可以说,九峰茗茶的当家人叶济德是金线莲茶创制人,是他实现了让“药王”金线莲从餐桌到茶桌上的角色转变,用工艺嫁接的方式让茶叶大家族诞生了一位新成员。从金线莲到金线莲茶,一种既保健休闲又具备感官享受的品饮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喝茶人。引发人们对更广义更健康的茶饮概念的思考。  于是,让我们走近金线莲茶,走近金线莲茶创制人。走近“金线”牵起来的点点滴滴的缘。    金线莲走上大众茶桌    2010
期刊
“世博茶中国行”圆梦在北京    2010年9月26日。在锣鼓喧天中。华祥苑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北京马连道隆重举办了“世博茶中国行”的闭幕仪式。现场歌舞升平。茶芬清香飘逸,由北京国际茶城总经理、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钓鱼台黄金公司总经理、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经理、七彩云南领导、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领导、马连道茶叶协会会长等重要领导组成的嘉宾团亲自莅临现场,对华祥苑“世博茶”正式入驻北京马连
期刊
铁观音秋茶开采全面开始,全国第一产茶大县安溪县掀起了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浪潮,数十万涉茶人员,在种植、栽培、加工、销售、包装、茶机、物流、农资供应等各个环节无不依照“标准”的范畴寻找自己的定位和责任。记者从八马茶业采购部了解到。在安溪茶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下,对安溪铁观音秋茶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茶叶品质普遍高于往年,按照标准工艺制作的茶多了,卫生安全状况也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国家茶叶
期刊
鸦片战争后,中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我们的民族深刻领悟到海上力量的重要作用。闽在海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福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难以撼动的地位,福建籍的风云人物、有识之士纷至沓来,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开风气之先、放眼看世界。  名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对于情感、思想的表达,他们更艺术更深刻, 一支笔、 一盏茶,凝聚的快乐与哀愁,即便今天的我们回味起来一样能感同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