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48-02
随着全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所)数量骤增,办园形式日趋多样,其问题亦越来越凸显。面对遇到的问题,南岸区探索出了一条学区自治、片区联盟、强带弱园的路子,形成了七大片区共生共融的学前教育“新模式”。
一、充分调研、精心布局,形成学前教育片区化
(一)调研学习,找准学前教育短板
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十条”——《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十条”发布后不到两个月,南岸区教委、区编办、区财政等多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分别前往大连、上海一带考察学前教育的做法,学习发达地区经验。
虽然2010年以前,南岸区拥有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和一批优秀的民办园,并且有着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但在考察中,调研小组深刻感受到了与发达城市的差距。
调研小组回渝后,立即着手街镇公办园的规划建设。从2011年开始,南岸区以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計划,3年内新建了15所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实现街镇全覆盖,新增学位5000个。并对一部分幼儿园实施“外科手术”,进行关、停、并、转,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公平接受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成立中心,学前教育片区化管理
“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为找到南岸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南岸区想到了抓管理制度创新!
2013年10月,隶属南岸区教委的南岸区学前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明确工作职责,即负责全区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协调指导工作;负责对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运行等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管理服务。
中心成立后,基于南岸区街镇区域构成、幼儿园园级和公办园分布特点,在均衡原则的指导下,中心将南岸区划分成七个片区,每个片区所辖幼儿园20个左右,七大片区共生共长,初步奠定了学前教育“南岸模式”的基础。
二、效果彰显,学前教育形成南岸“新模式”
(一)优势互补,“各自为政”变资源共享
划分七大片区后,为深入解决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紧扣服务与指导,真正解决问题。中心从各幼儿园园长、中层干部中遴选了一批具备丰富学前教育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片区负责人、片区管理干部进行服务指导。在片区内部,各种工作和活动也迅速开展,“强带弱园”、帮扶结对各种形式和现象也开始出现,片区与片区之间亦开始互学互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以前各园“各自为政”的状况变成了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以强带弱,“一对一”进行指导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幼儿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管理问题,备课、处理家长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及时指导和帮扶。但负责人无法解决片区内所有问题,中心的指导服务显得尤为薄弱。
为解决这一现状,2016年5月,中心邀请重庆市教科院、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及南岸优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创新性地成立了资源办公室,对幼儿园的各类工作问题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资源办公室的运行模式为:首先由幼儿园通过热线的方式向中心提出问题;然后办公室对问题进行记录、归类,再交由资源教师办理;最后资源办公室对幼儿园进行回访,保证问题的解决。资源办公室的运行能够利用多种形式(如电话、网络、视频等)给予幼儿园一对一指导,其满足了幼儿园的多样需求。
(三)多元管理,从被动到主动提升
中心成立至今,七大片区稳步发展、资源办公室工作有序开展,南岸区学前教育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纵向的中心—片区—幼儿园,到横向的中心部门运行、片区联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南岸“新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全区上百所幼儿园通过中心这个园所和区教委之间的纽带对幼儿园进行专管,让幼儿园管理规范化,片区的网格化管理也层层细化落实。此外,新增了督学制度,幼儿园的监管也更加全面化。
据统计,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至今,南岸区在园儿童从14000多学位增至31000多学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下一步,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南岸区将进一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专业化建设,通过加大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力度,创新普惠园扶持发展的路径,吸纳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加入普惠行列。
三、结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更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真正的解决学前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破除制约瓶颈,探索学前教育创新性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随着全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所)数量骤增,办园形式日趋多样,其问题亦越来越凸显。面对遇到的问题,南岸区探索出了一条学区自治、片区联盟、强带弱园的路子,形成了七大片区共生共融的学前教育“新模式”。
一、充分调研、精心布局,形成学前教育片区化
(一)调研学习,找准学前教育短板
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十条”——《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十条”发布后不到两个月,南岸区教委、区编办、区财政等多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分别前往大连、上海一带考察学前教育的做法,学习发达地区经验。
虽然2010年以前,南岸区拥有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和一批优秀的民办园,并且有着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但在考察中,调研小组深刻感受到了与发达城市的差距。
调研小组回渝后,立即着手街镇公办园的规划建设。从2011年开始,南岸区以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計划,3年内新建了15所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实现街镇全覆盖,新增学位5000个。并对一部分幼儿园实施“外科手术”,进行关、停、并、转,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公平接受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成立中心,学前教育片区化管理
“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为找到南岸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南岸区想到了抓管理制度创新!
2013年10月,隶属南岸区教委的南岸区学前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明确工作职责,即负责全区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协调指导工作;负责对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运行等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管理服务。
中心成立后,基于南岸区街镇区域构成、幼儿园园级和公办园分布特点,在均衡原则的指导下,中心将南岸区划分成七个片区,每个片区所辖幼儿园20个左右,七大片区共生共长,初步奠定了学前教育“南岸模式”的基础。
二、效果彰显,学前教育形成南岸“新模式”
(一)优势互补,“各自为政”变资源共享
划分七大片区后,为深入解决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紧扣服务与指导,真正解决问题。中心从各幼儿园园长、中层干部中遴选了一批具备丰富学前教育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片区负责人、片区管理干部进行服务指导。在片区内部,各种工作和活动也迅速开展,“强带弱园”、帮扶结对各种形式和现象也开始出现,片区与片区之间亦开始互学互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以前各园“各自为政”的状况变成了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以强带弱,“一对一”进行指导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幼儿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管理问题,备课、处理家长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及时指导和帮扶。但负责人无法解决片区内所有问题,中心的指导服务显得尤为薄弱。
为解决这一现状,2016年5月,中心邀请重庆市教科院、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及南岸优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创新性地成立了资源办公室,对幼儿园的各类工作问题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资源办公室的运行模式为:首先由幼儿园通过热线的方式向中心提出问题;然后办公室对问题进行记录、归类,再交由资源教师办理;最后资源办公室对幼儿园进行回访,保证问题的解决。资源办公室的运行能够利用多种形式(如电话、网络、视频等)给予幼儿园一对一指导,其满足了幼儿园的多样需求。
(三)多元管理,从被动到主动提升
中心成立至今,七大片区稳步发展、资源办公室工作有序开展,南岸区学前教育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纵向的中心—片区—幼儿园,到横向的中心部门运行、片区联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南岸“新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全区上百所幼儿园通过中心这个园所和区教委之间的纽带对幼儿园进行专管,让幼儿园管理规范化,片区的网格化管理也层层细化落实。此外,新增了督学制度,幼儿园的监管也更加全面化。
据统计,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至今,南岸区在园儿童从14000多学位增至31000多学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下一步,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南岸区将进一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专业化建设,通过加大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力度,创新普惠园扶持发展的路径,吸纳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加入普惠行列。
三、结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更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真正的解决学前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破除制约瓶颈,探索学前教育创新性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