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人们对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行动学习法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因为,行动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能更好地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行动学习法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往往决定于教学反思,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而行动学习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尤其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因为科学探究能力是人类的核心素质之一,通过行动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推进小学素质教育。行动学习法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在亲自实践,动手动脑、亲身感知、猜想、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一、行动学习法的概述
  1、行动学习法的起源
  行动学习法起源于1928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物理学家的“聚会”,并是当前西方国家教师反思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那时卡文迪许实验室物理学家定期地聚在一起,并不是炫耀他们聪明才智或者发布他们的科研成果,而是坦诚公开自己研究中的疑难、困惑,向其他人坦白自己在科研路上所遇到的难题,希望有人来为自己指导,或者看其他人“能否理解我的疑难、困惑”,从而在讨论工作中不断探讨问题,发现新的疑难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能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调查显示,大约1945年起,行动学习在英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不断的推广与应用,随后开始传播到欧洲大陆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目前行动学习方法已经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得到有效的应用,俨然成为演变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培训方式。
  2、行动学习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是今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行动学习法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行动实践来学习,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采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进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为今后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的课程,采用行动学习法能够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无形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二、如何实现行动学习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主题确定与基础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主题确定与基础学习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好这门课程的根本。因为,行动学习法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探讨与解决科学问题,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围绕某一主题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知识收集,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有关于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大纲内容,确保学生能以一种某一科学现象为观察对象,来探究该科学现象的奥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好其引导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的学习氛围中。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状态中,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同学更了解他们的心理,更有利于解决他们的问题,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进而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3、联想创新教学,强化学生的行动学习
  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求小学教师应通过情感教学情境的营造实现良好情感教学氛围的创设,将学生引导入良好的情感体验中,从而使相应的学生进入良好的情感之中,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行动学习的目的。此外,对于科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体会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必须运用到学生良好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科学教学的深刻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情感的陶冶实现美好的情感体验,实现联想创新教学,并为小学生最终产生对科学的学习欲望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燕山小学 湖南】
其他文献
科学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科学的主要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另外也是我国教育部的要求,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突破学生对学科学习仅仅停留在获得知识的限制,更应该重视实际的科学活动,使得学生能亲身体会科学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创新能力。一般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发
一、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据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快乐因素”上下功夫,尽量使用好直观教具。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去过。”“你自己买过东西吗?”有的说
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理论的主阵地,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必须聚集于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所收获。近几年,我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从“教材唯一”走向“生活为本”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教科书、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型的课程,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活动主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实地考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等。课前准备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活动的准备阶段,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学生为了成功地参与活动,认真准备,在“温故”的过程中不仅知“新”,而且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结合《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并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收获很大,教师避免了许多烦琐小事,也不断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孩子不仅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而且更容易满足和快乐。  一、自我管理从自我服务开始  首先,教师要
<正>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的伟大的革命家。他在临终前半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召集国民会议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是他毕生革命历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逝世六十周年之际,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仍是十分有益的。一孙中山为召集国民会议的斗争是他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倡议而提出来的。1923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向导》杂志中开始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的口号。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共中央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对于召集国民会议的政治主张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催促着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已形成一种大的趋势,这里不仅是教学技术有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有了体现。信息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爱写字,写好字并掌握汉字书写艺术不仅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而且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的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发展。但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电子时代发展人们对写字重视不够,教学上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学生写好字的思想淡薄,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首先,以正面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
<正> 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混编时部队的番号和左路军的力量配置,党史界的说法历来不一。最新出版的许多党史著作和一些有关革命回忆录,在提法上也不一致。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一)没有三十二军说。认为“右路军以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军组成,左路军以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第九、三十一、三十三军组成”。如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83年2月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就持这种提法。(二)、没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