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推进了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師的评价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原有教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已经阻碍了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评价的原则亟需调整和完善。对比原有评价,结合新课程方案下的教师工作特点,通过确定普通高中教师评价的战略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精准化原则,解决新课程方案下普通高中教师评价的基础性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普通高中;教师评价;评价原则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随后,浙江、上海两地发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对新高考改革下的考试招生模式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时隔四年,2018年,广东、辽宁等省份正式加入,标志着超过一半的省份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后的三年中,新旧高考模式并存的现状直接冲击了普通高中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考验着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学校治理能力。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的定位、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心,可能会引发高中教学和评价的连锁效应,促进高中教育转型。
在对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带来各方面冲击的同时,也给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即既要面对配置的波动性调战,又要使教师评价更加科学有效,以引领教师适应新高考方案下的岗位职责。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1989)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评价应该发挥其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自第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各层次学校意识到,并且结合教师评价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预期目标。但是自教师评价实施以来,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一、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工作成效的提高,培养能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学生,以此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是除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以外,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给予教师薪酬。但是对于确定这些数额的标准并没有清晰的界定。
二、评价的指标不科学
在进行教师评价时,由于教师自身目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无差异化的评价可能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有可能影响教师评价的整体效果。从评价的具体指标来看,评价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可能存在不足。普通高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和学生管理,由于学段和学生的差异,评价指标和内容应该体现差异化。
三、评价的过程不完整
在进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相对偏低,教师群体没有关注和参与教师评价造成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达到评价的预期目的。此外,教师评价内容本身不够完善,评价的实际应用价值无法达到预期,无法为教师的后续工作和长远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教师评价结束后,组织者没有与老师进行沟通,导致教师对工作的目的不明确。在评价结果反馈这个阶段,很多学校只是传达评价结果,没能就结果产生的原因与教师沟通,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四、评价的效果不突出
经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普通中学教师实质上仍旧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模式,即使某些学校采取一定程度的课堂过程性评价,但教师绩效评价大多是以学年、半学年(学期)为周期进行一次性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这种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体现教师的工作成效,无法科学呈现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业绩,可能会挫伤教师群体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现行教师评价由于目的、指标、过程和效果的不足,没有发挥对教师自身成长、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引导作用,已经对教师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须通过制度的调整来进行完善。结合目前教师教学评价出现的不足,根据教师发展和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确定新时期普通高中教师评价原则,进行评价制度及机制的完善。
1.战略性原则
不同阶段的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同的期待。因此,教师的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可能无法趋同。如果教师评价没能体现对学校发展目标、内涵发展的支持,没能体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评价指标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层分解到教师个体,教师完成绩效指标就会成为单纯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评价不能引导教师的行为趋向学校的发展目标,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学校需要战略性校准教师行动与学校目标的关系,通过引导和调整教师的发展目标,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发展应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学校使命及战略的实现,同时服务于教师个人需求及其职业进步。因此,学校要做好相关教师个体及学校整体发展的规划和实施,以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为抓手,确保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一致。
2.发展性原则
在战略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评价要发挥对教师发展的引导作用,不仅关注教师自身的当前表现,更注重教师的长期发展。教师评价应该根据教师的现状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通过给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详细的诊断性信息,帮助教师思考专业发展路径、发展方法、发展空间,促进教师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提升岗位素质的能力。教师评价应该包含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如提供专题培训,实现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引导。此外,教师评价应该包括合宜的讨论、管理与反馈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奖励驱动与开发驱动,实现对教师全面发展的引导。
3.系统性原则
在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关注教师长远发展,教师评价应该考虑评价角度的整体性。教师评价应识别参与者,如评价者、被评价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评价的内容、角度、过程及意义。系统性原则能考虑到不同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差异,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评价应该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特别是解决教师与行政管理者之间一定程度的“对立”问题。此外,从被评价者的角度看待评价也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评价中也应同样占据主导地位,评价是否有价值或者有多大价值的前提是教师的认可和接受。因此,让广大教师了解基于教师发展原则下的评价制度、认同评价结果并积极参与评价是教师评价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 4.多元化原则
新高考方案下对于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科研、学生这三个维度,需要有更为宽泛的角色和定义来匹配教师评价的范围。
普通高中的岗位之间、学科之间、年级之间、教师劳动成果之间存在区别,研究探索的方法、成果取得的周期和成果的形式都不同,单一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使得教师的发展空间日益逼仄。因此,教师评价内容的分类应更丰富,指标、标准更具差异化,能更加全面、差异与动态地反映教师角色的变迁。根据教师发展的自主性,依据战略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允许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调整工作的重点,相应引出教师职责的动态选择方案,不把指标绝对化,对于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方法,以期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师评价。
5.精准性原则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内容要全面反映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关键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精简、关键、可控,要根据教师所在岗位的差异性,按岗定责,按责评价,从能够促使完成岗位目标的各方面因素中提取完成目标的必备因素。教师评价要坚持引导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要高度重视师德评价,将教书育人、学术诚信作为评价的首选内容,将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纳入师德行为规范的范畴,排在教师评价的首位,实行师德评价在教师评价中一票否决制。在普通高中,在师德评价的基础上,行政人员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教学工作及行政岗位完成情况,由主管学科领导及行政领导、同事及相关責任人就具体工作进行多角度评价;对于科任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教学工作的常规情况、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备课情况、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情况、学校其他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班主任教师,在科任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班级管理能力这一指标也应该作为评价的重点。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为普通高中进一步释放教师发展空间、挖掘教师潜力和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不断努力完善教师评价,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屠永永,刘红霞.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的影响研究[J].教育观察,2018(7):3-6.
[2]乐毅,陈雯.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6-9.
[3]张亚群,刘毳.高考综合改革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7-103.
[4]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5]王纯磊.以发展性评价为价值取向建构多元的教师评价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4(6):139-141.
[6]王晓楠.基于KPI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分析研究[J].才智,2018:120-122.
[7]于维涛.以相对性评价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J].当代教育科学,2013(4):23-25.
[8]斯塔佛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9]何孔潮,陈忠勇,林瑞华.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8(9):24-26,
[10]史晓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J].教育论坛,2014(3):48-50.
作者简介:王健(1982.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注:201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方案下基于KPI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YQJK060,主持人:高玉库。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新课程;普通高中;教师评价;评价原则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随后,浙江、上海两地发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对新高考改革下的考试招生模式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时隔四年,2018年,广东、辽宁等省份正式加入,标志着超过一半的省份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后的三年中,新旧高考模式并存的现状直接冲击了普通高中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考验着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学校治理能力。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的定位、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心,可能会引发高中教学和评价的连锁效应,促进高中教育转型。
在对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带来各方面冲击的同时,也给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即既要面对配置的波动性调战,又要使教师评价更加科学有效,以引领教师适应新高考方案下的岗位职责。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1989)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评价应该发挥其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自第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各层次学校意识到,并且结合教师评价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预期目标。但是自教师评价实施以来,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一、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工作成效的提高,培养能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学生,以此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是除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以外,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给予教师薪酬。但是对于确定这些数额的标准并没有清晰的界定。
二、评价的指标不科学
在进行教师评价时,由于教师自身目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无差异化的评价可能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有可能影响教师评价的整体效果。从评价的具体指标来看,评价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可能存在不足。普通高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和学生管理,由于学段和学生的差异,评价指标和内容应该体现差异化。
三、评价的过程不完整
在进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相对偏低,教师群体没有关注和参与教师评价造成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达到评价的预期目的。此外,教师评价内容本身不够完善,评价的实际应用价值无法达到预期,无法为教师的后续工作和长远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教师评价结束后,组织者没有与老师进行沟通,导致教师对工作的目的不明确。在评价结果反馈这个阶段,很多学校只是传达评价结果,没能就结果产生的原因与教师沟通,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四、评价的效果不突出
经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普通中学教师实质上仍旧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模式,即使某些学校采取一定程度的课堂过程性评价,但教师绩效评价大多是以学年、半学年(学期)为周期进行一次性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这种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体现教师的工作成效,无法科学呈现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业绩,可能会挫伤教师群体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现行教师评价由于目的、指标、过程和效果的不足,没有发挥对教师自身成长、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引导作用,已经对教师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须通过制度的调整来进行完善。结合目前教师教学评价出现的不足,根据教师发展和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确定新时期普通高中教师评价原则,进行评价制度及机制的完善。
1.战略性原则
不同阶段的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同的期待。因此,教师的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可能无法趋同。如果教师评价没能体现对学校发展目标、内涵发展的支持,没能体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评价指标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层分解到教师个体,教师完成绩效指标就会成为单纯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评价不能引导教师的行为趋向学校的发展目标,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学校需要战略性校准教师行动与学校目标的关系,通过引导和调整教师的发展目标,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发展应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学校使命及战略的实现,同时服务于教师个人需求及其职业进步。因此,学校要做好相关教师个体及学校整体发展的规划和实施,以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为抓手,确保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一致。
2.发展性原则
在战略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评价要发挥对教师发展的引导作用,不仅关注教师自身的当前表现,更注重教师的长期发展。教师评价应该根据教师的现状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通过给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详细的诊断性信息,帮助教师思考专业发展路径、发展方法、发展空间,促进教师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提升岗位素质的能力。教师评价应该包含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如提供专题培训,实现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引导。此外,教师评价应该包括合宜的讨论、管理与反馈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奖励驱动与开发驱动,实现对教师全面发展的引导。
3.系统性原则
在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关注教师长远发展,教师评价应该考虑评价角度的整体性。教师评价应识别参与者,如评价者、被评价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评价的内容、角度、过程及意义。系统性原则能考虑到不同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差异,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评价应该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特别是解决教师与行政管理者之间一定程度的“对立”问题。此外,从被评价者的角度看待评价也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评价中也应同样占据主导地位,评价是否有价值或者有多大价值的前提是教师的认可和接受。因此,让广大教师了解基于教师发展原则下的评价制度、认同评价结果并积极参与评价是教师评价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 4.多元化原则
新高考方案下对于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科研、学生这三个维度,需要有更为宽泛的角色和定义来匹配教师评价的范围。
普通高中的岗位之间、学科之间、年级之间、教师劳动成果之间存在区别,研究探索的方法、成果取得的周期和成果的形式都不同,单一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使得教师的发展空间日益逼仄。因此,教师评价内容的分类应更丰富,指标、标准更具差异化,能更加全面、差异与动态地反映教师角色的变迁。根据教师发展的自主性,依据战略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允许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调整工作的重点,相应引出教师职责的动态选择方案,不把指标绝对化,对于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方法,以期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师评价。
5.精准性原则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内容要全面反映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关键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精简、关键、可控,要根据教师所在岗位的差异性,按岗定责,按责评价,从能够促使完成岗位目标的各方面因素中提取完成目标的必备因素。教师评价要坚持引导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要高度重视师德评价,将教书育人、学术诚信作为评价的首选内容,将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纳入师德行为规范的范畴,排在教师评价的首位,实行师德评价在教师评价中一票否决制。在普通高中,在师德评价的基础上,行政人员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教学工作及行政岗位完成情况,由主管学科领导及行政领导、同事及相关責任人就具体工作进行多角度评价;对于科任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教学工作的常规情况、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备课情况、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情况、学校其他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班主任教师,在科任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班级管理能力这一指标也应该作为评价的重点。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为普通高中进一步释放教师发展空间、挖掘教师潜力和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不断努力完善教师评价,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屠永永,刘红霞.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的影响研究[J].教育观察,2018(7):3-6.
[2]乐毅,陈雯.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6-9.
[3]张亚群,刘毳.高考综合改革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7-103.
[4]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5]王纯磊.以发展性评价为价值取向建构多元的教师评价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4(6):139-141.
[6]王晓楠.基于KPI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分析研究[J].才智,2018:120-122.
[7]于维涛.以相对性评价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J].当代教育科学,2013(4):23-25.
[8]斯塔佛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9]何孔潮,陈忠勇,林瑞华.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8(9):24-26,
[10]史晓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J].教育论坛,2014(3):48-50.
作者简介:王健(1982.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注:201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方案下基于KPI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YQJK060,主持人:高玉库。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