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使他们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要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探究的氛围。
自主学习问题意识探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88-01
自主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问题意识正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发现探究问题
教材的很多课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學《掌声》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文中是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有几次掌声?掌声响起前后她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由课题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
2引导学生从字词的音、形、义发现问题
学生在预习中,肯定会遇到些生涩难懂的字词。对此提出疑问,就是质疑。这当然是最低层次的质疑。在教学《晨读》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就对“勃勃生机”这个词提出了质疑。
3从重点句、段处发现问题
重点句、段是表达中心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授课的关键。如《白杨》一课中的中心句是“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在教学时可抓住一句,引导学生质疑。“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是什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深刻的体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进而懂得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从文章矛盾处提出问题
有的作者匠心独具,在课文内容中安排“矛盾”之笔,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读文感悟,使他们捕捉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矛盾,悟出道理所在。如《爬在围墙上的葫芦》一文中“为什么陈奶奶把自家的葫芦悄悄地移到我家这边?”,引导学生就这一矛盾提出问题,通过生生交流,学生知道了是因为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想让别人吃。这样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5从文章的联系处提出问题
事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中的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等其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联系处质疑。如《跳水》一文,文章开头“小猴子放肆与船长的儿子跳水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一顶帽子,孩子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呢?”通过生生交流,读文感悟,学生解决了问题,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
6结合课后思考题提出问题
课后思考题往往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结合思考题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以评论家的眼光,大胆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楚范文不过是个例子,鼓励他们要敢于向大作家提出不同意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这种思考过程,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终生受益的。
8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求异思维进行质疑
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学完《称象》,引导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都主动参与,开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一个学生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太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圆明园要不要重修,为什么?”,让问题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重新审视历史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发展了求异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使他们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要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探究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看收获不大,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有着不可量化的长远效果,是学生终身受益。
自主学习问题意识探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88-01
自主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问题意识正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发现探究问题
教材的很多课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學《掌声》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文中是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有几次掌声?掌声响起前后她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由课题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
2引导学生从字词的音、形、义发现问题
学生在预习中,肯定会遇到些生涩难懂的字词。对此提出疑问,就是质疑。这当然是最低层次的质疑。在教学《晨读》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就对“勃勃生机”这个词提出了质疑。
3从重点句、段处发现问题
重点句、段是表达中心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授课的关键。如《白杨》一课中的中心句是“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在教学时可抓住一句,引导学生质疑。“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是什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深刻的体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进而懂得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从文章矛盾处提出问题
有的作者匠心独具,在课文内容中安排“矛盾”之笔,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读文感悟,使他们捕捉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矛盾,悟出道理所在。如《爬在围墙上的葫芦》一文中“为什么陈奶奶把自家的葫芦悄悄地移到我家这边?”,引导学生就这一矛盾提出问题,通过生生交流,学生知道了是因为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想让别人吃。这样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5从文章的联系处提出问题
事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中的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等其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联系处质疑。如《跳水》一文,文章开头“小猴子放肆与船长的儿子跳水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一顶帽子,孩子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呢?”通过生生交流,读文感悟,学生解决了问题,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
6结合课后思考题提出问题
课后思考题往往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结合思考题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以评论家的眼光,大胆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楚范文不过是个例子,鼓励他们要敢于向大作家提出不同意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这种思考过程,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终生受益的。
8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求异思维进行质疑
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学完《称象》,引导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都主动参与,开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一个学生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太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圆明园要不要重修,为什么?”,让问题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重新审视历史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发展了求异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使他们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要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探究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看收获不大,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有着不可量化的长远效果,是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