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肢体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够让教师打造充满激情的音乐课堂,提高音乐课堂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本文介绍了肢体语言的类型,分析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提出了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课堂的有效策略和路径,旨在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全面提升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音乐课堂肢体语言节奏训练
肢体语言是一种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方式,通过充分调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能够让音乐课变得生动、活跃,同时将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肢体语言对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和理解音乐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课堂上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肢体语言的类型
肢体语言是一种使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或者进行交流的方式,包括身体手势、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而音乐教学中常见的肢体语言包括声势律动、舞蹈、指挥和表演等。
1.声势律动
声势律动是音乐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肢体语言,其具体是指采用肢体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其中声势是指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包括跺脚、拍手、拍腿以及捻指等,律动是指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人在听到音乐节奏时能够产生身体反应,这是一种本能,比如听到音乐就会摆头,身体随着音乐晃动。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自己的肢体、身体来表达情感,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
2.舞蹈
舞蹈也是音乐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肢体语言,但是这种舞蹈和舞台上真正的舞蹈并不相同,其强调的是学生跟随音乐做出的简单的动作,而并不要求真正舞蹈的艺术性和难度。初中音乐和舞蹈本身之间就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来自己创编舞蹈,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指挥
音乐教学中的指挥是指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等动作来表现音乐,包括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以及节奏等,也和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有所不同。通过指挥来表现音乐能够让音乐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这对于歌曲的学唱非常重要。
4表演
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包括歌唱、演奏、舞蹈、律动等,通过各种肢体语言的形式来表达音乐。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来创编音乐剧,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1]。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最终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虽然初中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并不是因为学生对音乐感兴趣,而是喜欢在音乐课上能够随便放松自己的感觉,在音乐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一些乐理知识比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面对这样枯燥的内容往往难以调动兴趣。另外,对于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指导学生欣赏,整个过程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也难以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总的来说,初中生一般只会学唱的兴趣比较高,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学习兴趣低下。而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跳舞、声势律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一段音乐欣赏片段中,鼓励学生按照节奏来拍手、跺脚等,或者鼓励学生用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能够让整体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此时学生往往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
2.帮助学生背唱歌曲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唱一些歌曲,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经常会出现记不下歌词的情况,这会影响学生的学唱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肢体语言运用到学唱环节,配合具体的歌曲的歌词来创设一些肢体语言,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学唱,通过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最终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歌词。比如在学习《蓝天白云》这首歌曲时,歌曲的时代气息浓厚,非常富有动感,表现了新时期的青少年乐观向上、自由自在,整首歌曲的青春气息非常浓厚。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柯尔文手势,在播放歌曲的时候教师边做手势,也可以指导学生跟着教师做手势,一边学唱一边做手势,层层深入,让学生慢慢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时也更轻易记住歌词。
3.帮助学生把握音高
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歌曲中的每一个音都只能通过耳朵来分辨,这个过程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情和手势的方式来表现音高,让音高呈现更加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3]。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乐段的第一个音的音高由教师哼唱出来,然后引入柯尔文手势,以此來让学生内心的听觉得到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柯尔文手势可以看成是一种简谱形象的图谱,帮助学生把握音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突出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上肢体语言的运用策略
1.巧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感
音乐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拥有着语言不能表达的魅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来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否则音乐课将会变得缺乏生命力。音乐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人们会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常会跟着音乐摇晃、摆动等,虽然不同的人面对音乐做出的表现以及反应大小不同,但是都说明音乐能够实现情感的传递[4]。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学唱,其中音乐欣赏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而在学唱环节,学生也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真正体会歌曲的内涵,在唱的过程中不仅唱出旋律和歌词,还能够唱出歌曲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来体会歌曲的情感,借助肢体动作来将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出来,能够让音乐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听巧妙地转化为动,让学生的听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找到音乐作品和肢体语言之间的结合点。比如在《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欣赏和学唱中,歌曲的情绪是愉悦、明朗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比较快节奏的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更准确感悟音乐作品的情感。
2.利用肢体语言巩固音乐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无論是在歌曲欣赏还是在歌曲的学唱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在学习一些乐理知识时,也常常需要借助一些歌曲片段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入肢体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对于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等,都可以通过拍掌以及其他的身体动作来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轻易掌握音乐的节奏。比如对于一首歌曲中出现的四分音乐、八分音符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竖起大拇指的方式来表示四分音乐,用“Yeah”的手势代表八分音符,在欣赏或者是学唱歌曲时,就可以采用对应的手势来表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肢体语言来进行训练,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来呈现不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慢慢掌握歌曲的节奏。
3.利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舞蹈性
音乐和舞蹈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初中音乐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的民族舞蹈、民间舞蹈的内容,并且一些民族音乐往往会伴随着民族舞蹈而出现,在对应音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的舞蹈性,并融入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民族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民族歌曲,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来边唱边跳,但是学生缺乏舞蹈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将音乐的舞蹈性表现出来[5]。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常用的肢体语言,让学生通过这些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舞蹈性,促进肢体语言和音乐情感的融合,以此来让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平台和机会,最为常见的就是鼓励学生来创编动作。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情感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来创编舞蹈动作,利用肢体语言来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根据自己对歌词、歌曲情感的理解来创编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丰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结语
肢体语言能够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高等要素转化为生动的律动,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同时还能够让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肢体语言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杨雯晶.肢体语言在音乐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1):88,285.
[2]唐述娟.浅析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幸福生活指南,2019(19):1.
[3]李亚.论肢体语言对发声和演唱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1):58,65.
[4]王兆辉.巧用肢体语言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71.
[5]胡忠浪.手舞足蹈学音乐——浅谈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0(1):251.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教育局)
【关键词】音乐课堂肢体语言节奏训练
肢体语言是一种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方式,通过充分调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能够让音乐课变得生动、活跃,同时将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肢体语言对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和理解音乐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课堂上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肢体语言的类型
肢体语言是一种使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或者进行交流的方式,包括身体手势、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而音乐教学中常见的肢体语言包括声势律动、舞蹈、指挥和表演等。
1.声势律动
声势律动是音乐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肢体语言,其具体是指采用肢体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其中声势是指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包括跺脚、拍手、拍腿以及捻指等,律动是指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人在听到音乐节奏时能够产生身体反应,这是一种本能,比如听到音乐就会摆头,身体随着音乐晃动。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自己的肢体、身体来表达情感,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
2.舞蹈
舞蹈也是音乐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肢体语言,但是这种舞蹈和舞台上真正的舞蹈并不相同,其强调的是学生跟随音乐做出的简单的动作,而并不要求真正舞蹈的艺术性和难度。初中音乐和舞蹈本身之间就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来自己创编舞蹈,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指挥
音乐教学中的指挥是指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等动作来表现音乐,包括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以及节奏等,也和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有所不同。通过指挥来表现音乐能够让音乐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这对于歌曲的学唱非常重要。
4表演
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包括歌唱、演奏、舞蹈、律动等,通过各种肢体语言的形式来表达音乐。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来创编音乐剧,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1]。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最终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虽然初中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并不是因为学生对音乐感兴趣,而是喜欢在音乐课上能够随便放松自己的感觉,在音乐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一些乐理知识比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面对这样枯燥的内容往往难以调动兴趣。另外,对于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指导学生欣赏,整个过程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也难以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总的来说,初中生一般只会学唱的兴趣比较高,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学习兴趣低下。而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跳舞、声势律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一段音乐欣赏片段中,鼓励学生按照节奏来拍手、跺脚等,或者鼓励学生用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能够让整体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此时学生往往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
2.帮助学生背唱歌曲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唱一些歌曲,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经常会出现记不下歌词的情况,这会影响学生的学唱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肢体语言运用到学唱环节,配合具体的歌曲的歌词来创设一些肢体语言,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学唱,通过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最终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歌词。比如在学习《蓝天白云》这首歌曲时,歌曲的时代气息浓厚,非常富有动感,表现了新时期的青少年乐观向上、自由自在,整首歌曲的青春气息非常浓厚。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柯尔文手势,在播放歌曲的时候教师边做手势,也可以指导学生跟着教师做手势,一边学唱一边做手势,层层深入,让学生慢慢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时也更轻易记住歌词。
3.帮助学生把握音高
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歌曲中的每一个音都只能通过耳朵来分辨,这个过程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情和手势的方式来表现音高,让音高呈现更加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3]。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乐段的第一个音的音高由教师哼唱出来,然后引入柯尔文手势,以此來让学生内心的听觉得到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柯尔文手势可以看成是一种简谱形象的图谱,帮助学生把握音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突出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上肢体语言的运用策略
1.巧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感
音乐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拥有着语言不能表达的魅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来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否则音乐课将会变得缺乏生命力。音乐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人们会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常会跟着音乐摇晃、摆动等,虽然不同的人面对音乐做出的表现以及反应大小不同,但是都说明音乐能够实现情感的传递[4]。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学唱,其中音乐欣赏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而在学唱环节,学生也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真正体会歌曲的内涵,在唱的过程中不仅唱出旋律和歌词,还能够唱出歌曲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来体会歌曲的情感,借助肢体动作来将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出来,能够让音乐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听巧妙地转化为动,让学生的听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找到音乐作品和肢体语言之间的结合点。比如在《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欣赏和学唱中,歌曲的情绪是愉悦、明朗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比较快节奏的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更准确感悟音乐作品的情感。
2.利用肢体语言巩固音乐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无論是在歌曲欣赏还是在歌曲的学唱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在学习一些乐理知识时,也常常需要借助一些歌曲片段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入肢体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对于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等,都可以通过拍掌以及其他的身体动作来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轻易掌握音乐的节奏。比如对于一首歌曲中出现的四分音乐、八分音符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竖起大拇指的方式来表示四分音乐,用“Yeah”的手势代表八分音符,在欣赏或者是学唱歌曲时,就可以采用对应的手势来表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肢体语言来进行训练,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来呈现不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慢慢掌握歌曲的节奏。
3.利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舞蹈性
音乐和舞蹈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初中音乐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的民族舞蹈、民间舞蹈的内容,并且一些民族音乐往往会伴随着民族舞蹈而出现,在对应音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的舞蹈性,并融入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民族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民族歌曲,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来边唱边跳,但是学生缺乏舞蹈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将音乐的舞蹈性表现出来[5]。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常用的肢体语言,让学生通过这些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舞蹈性,促进肢体语言和音乐情感的融合,以此来让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平台和机会,最为常见的就是鼓励学生来创编动作。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情感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来创编舞蹈动作,利用肢体语言来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根据自己对歌词、歌曲情感的理解来创编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丰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结语
肢体语言能够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高等要素转化为生动的律动,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同时还能够让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肢体语言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杨雯晶.肢体语言在音乐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1):88,285.
[2]唐述娟.浅析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幸福生活指南,2019(19):1.
[3]李亚.论肢体语言对发声和演唱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1):58,65.
[4]王兆辉.巧用肢体语言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71.
[5]胡忠浪.手舞足蹈学音乐——浅谈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0(1):251.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