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误操作,告别财富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理财意识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人开始加入理财行列,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产生误操作,从而与财富失之交臂。
  
  误操作一:一解套就全部抛出
  
  【操作过程】
  王老板2008年7月时听从一位专业人士的建议购买了某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天有不测风云,王老板在购买该股之后不久就出现大幅下跌,最大跌幅一度较其买入价达50%之多,被深套之后的王老板也只好持仓等待,并做好了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不过,出乎王老板意料的是,8个月之后,他购买的医药股在股市回暖的背景下竟然从最低点上涨了一倍有余,近期居然已经解套了!王老板不假思索地就在解套当天卖出了手上所有的股票,并表示不想再入股市了。
  【案例解析】
  大部分投资者被套的地方往往是市场的密集成交区,一旦股价有能力突破上述密集成交区,就意味着股价的上升空间将被有效打开,丰厚的利润就在眼前,而王老板却选择了提前撤离。
  王老板的股票投资占其全部资产的比重较低,风险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所选个股业绩良好、成长性较强,本身也是一个稳健的投资,尽管曾一时投资失利,但从长跑的结果来看其所买个股基本面没有问题;同时从技术形态来看,该股股价走势长期上升通道保持良好,涨跌有序,持股待涨是更好的选择。
  
  误操作二:下跌过程中补仓
  
  【操作过程】
  「补仓」是股龄较长的投资者非常喜欢用的一种投资手法。十几年股龄的华先生2007年以30多元(人民币,下同)的价位买入了中国铝业(601600.SH)之后股价一度涨至60元,华先生认为找到了可以长期持有的蓝筹股,并一直持股未动,其账面近100%的利润率成为其长期持有的最大底气。
  
  股市风云莫测,中国铝业在2008年的熊市中从最高的60多元一度跌至不到6元,跌幅高达90%显然出乎华先生的预料。在深套之后,其分别在股价跌破20元和10元时大举补仓,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入了股市,现在仍然处于深套的境地。
  【案例解析】
  「补仓」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摊薄每股成本的做法,但其使用前提是所补仓个股的股价能够回升,如果股价继续下跌,那么补仓的资金也会陷入被套的境地,投资者也会丧失后续的操作空间。对于那些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其投资字典里没有「补仓」这个词汇,取而代之的是「加仓」和「斩仓」两词。
  「加仓」和「补仓」操作理由截然不同,补仓只是出于摊低平均成本,而加仓则在于继续看好所买个股的前景而追加买入。一旦看好的理由发生改变,那么取代「加仓」的举动就是「斩仓」出局,而不是「补仓」。
  
  误操作三:急于求成
  
  【过程详述】
  陈先生夫妇是一家企业的高管,目前略有积蓄,夫妇俩均是IT业人士,金融理财的知识相对欠缺,存银行是他们最主要的理财方式。
  日前,一位专业人士根据他们的情况建议他们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投资近期新发行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并做好连续定投3年的思想准备。
  选择沪深300指数基金原因在于,大部分投资者包括基金经理都很难跑过被动型的投资组合,同时也回避了仓位选择这一难题。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陈先生夫妇在回家商议之后却决定直接投资股票,并咨询上述专业人士有何股票推荐。
  【案例解析】
  股票投资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要求持续关注最新的信息并迅速作出判断;而一般的投资者在知识储备、信息获取、专业判断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很难达到直接投资股票的要求,同时也容易因为分心而使得本职工作被耽误。而咨询专业人士购买股票其实是将希望寄于他人,但就算是专业人士也不可能做到百发百中的荐股成功率。明确的投资目标、良好的投资心态和坚定的执行力才是一个合理的投资计划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陈先生夫妇显然并不具备直接投资股市的条件,现在大陆主板市场上有超过1500只股票,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上市公司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其让自己跟风炒作盲目投资股票,还不如委托拥有强大专业优势的基金来帮忙进行投资选股。对于投资人而言,用有限的资金投资基金,比起直接投资单个股票可以相对有效分散风险,因为基金做的是股票的投资组合。
其他文献
有一位朋友建议我介绍一下「当今最有赚头的产业」,若能够的话,他也希望我能把一些客户成功的案例公诸于世,不要每次都讲一些「摸不着边」的概念,要举例又不够具体,他还批评我的文章,看了真不太过瘾。    我手上真的是有一些他要的「大解密」案例,可是我能公开吗?有一位客户他经营的产业很冷门,台湾只有少数厂商在做,他算是「默默赚钱」的大企业家,但是他的产业我怎么可以随便介绍在媒体上,就连私底下我都不太敢讲呀
期刊
2009年第一季度大陆经济资料发布后,近期产业是否会发生变化?企业到底该如何分析当下的产业投资形势?如何甄别真实机会隐藏在哪些产业领域?    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萧条,使得大批企业甚至全球知名公司陷入重重危机,经营步履蹒跚,但是,也有人高呼「越是危机越投资」,他们认为,当前经济危机正是企业大胆出击,趁低扩展规模,抄底潜力资产或进军新产业领域的绝佳时机。      早春仍有寒意    随着大陆一季度
期刊
借力使力突围自救    从最初的两税合一、劳动合同法出台,一直到出口退税下降、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乃至现在的金融海啸袭击,在大陆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环境中,不少加工贸易型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甚,台商亦不能幸免。  大环境如此,台商要安然度过这波产业调整浪潮与金融危机,只能各凭本事。下下策,是倒闭或结束;中庸之道是外迁或内移;惟有转型升级,才是大趋所向。    当许多台商还在忙着寻
期刊
2003年,两岸咖啡在杭州起家,以「咖啡+西餐」的模式在大陆休闲餐饮市场崭露头角,并立下雄心壮志,要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随着高盛银行与华生资本的大举注资后,两岸咖啡开始分区开拓大陆休闲餐饮市场,离上市目标更近了一步。      由制造业起家到转入餐饮服务业创立两岸咖啡西餐厅(以下简称两岸咖啡),台商杨进发以「咖啡+西餐」的餐品模式,将咖啡与牛排卖到了大陆各地。  他自豪地说:「
期刊
2008年11月,香港富邦银行参股厦门商行19.99%,成为首家经第三地投资大陆银行业的台湾金融机构。《台商》杂志独家采访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忠,谈富邦的大陆布局以及对两岸三地金融合作前景的看法。      《台商》:富邦为什么会选择参股厦门商业银行?未来会否走出福建?在未来投资参股方式上将有哪些变化?  蔡明忠:福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尤其是最近以福建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获
期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久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正式朝全球强势货币迈出第一步,不少台商指出,这对于从事出口业的台商是一大利多,将大大降低台商的汇兑风险,减少经营风险,企业将有更大的自主报价权。    开闸试水 首批试点启动    据了解,首批试点银行开始确定。内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香港
期刊
深圳龙岗正中高尔夫球会,今年初单方面向会员发出调整管理费公告,要求每个旧会员缴纳十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的会籍管理费,逾期未交纳,球会将会单方面向会员实施停权甚至终止会籍资格。数百位会员认为,球会单方面变更合约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与合约精神,已经向法院提出诉讼,争取会员合法权益。    位于深圳龙岗的正中高尔夫球会,前身为深圳市中信绿色高尔夫球会,2005年起正中集团接手经营球会后,几年以来对旧会员
期刊
「预防重于治疗」,现代人对于医疗的观念,已从原本疾病的治疗,转变为疾病的预防。2009年台湾多家医疗机构配合旅游业者,推出各类结合医疗、保健检查与观光行程的宝岛医疗观光之旅,成为未来旅游业的新趋势。    台湾医疗实力享誉国际,而医疗服务价格相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则较为廉宜,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曼到台湾访问时,曾称赞台湾健保制度的完善,认为这是台湾民众最幸福之处。近年,台湾多家医疗机构配合各地自然风光、
期刊
危机好比「飞来之祸」,随时随地都可能降临到企业头上。但危机的出现,大多都是有预兆的。一些企业是等到危机无法收拾的时候才出面调停,但往往大势已去,难以扭转乾坤,损失惨重,甚至从此「一蹶不振」。王老吉凉茶「添加门」让很多企业开始对危机公关有了重新的认识,处理得当,危机会转为机遇。    【案例重现】  凭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饮料王老吉红遍大江南北。  明确的功能性定位,让其销售额从2002年仅
期刊
按照国际惯例,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时灵活的调整用人规模,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企业还可以避免一些劳资纠纷、降低用工风险,同时便于管理。然而在《劳动合同法》规范下,法律对此一用工形式多有限制,使得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采用劳务派遣形式使用员工,在法律上风险加大了。    劳务派遣牵涉到员工、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的三方法律关系,其与传统劳务关系最大差异是雇用(招聘)与使用(用工)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