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组织团队是指基层组织中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基层组织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基层组织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农村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以团队的形式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有效地发挥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发挥;基层组织团队;农村;社会管理;作用
基层组织团队是指基层组织中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基层组织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水平,关键在党的领导,决定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点靠基层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工作作风,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保障作用
基层组织团队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保持高度一致。而这个高度一致的期望正是这个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一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和基层民主工作机制,健全乡镇各种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让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集体土地使用、公益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财务支出、惠家政策落实等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化和民主化。完善乡镇政务和村和公开,全面推行村务规范管理,保障基层组织建设顺利推进,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乡镇的指导力度。加强对乡镇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和组工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培训,注重在组织工作系统内选拔乡镇组织工作领导,提升乡镇组织工作业务能力,明确乡镇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加强工作考核,促使乡镇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伐。试行乡镇干部挂任村两委干部制度,将乡镇干部工作战线前移,强化考核,促使乡镇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干实事,出实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三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管理的对象,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和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行动局面。
二、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矛盾化解作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队内个体间互助及信息共享,能直接影响这个团队,影响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对一个组织的工作效率起到深远的影响。基层组织团队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完善利益表达的法制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利益表达的内容、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准则、程序等内容,引导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经常化和秩序化。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一是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社会矛盾调解是当前农村社会有序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要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乡规民约,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网络在日益影响着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时政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组织应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的新方式,坚持依法、自律、包容的原则,建立有效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通过网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工作举措,抓好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一是强化核心,选好基层组织带头人,特别是村“两委”的带头人,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探索试行“全职村官”制度,目前,贫困地区因受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基层组织干部都是兼职干部,依靠工资收入难以满足家庭日常需要,可在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干部工资低,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问题,将基层组织干部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吸引农村能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制定考核措施,将基层组织干部纳入乡镇干部考核管理体系,从工资提取部分工资作为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奖金,将基层组织干部纳入乡镇干部考核管理体系,严格考核管理,促进基层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或在有条件的村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对“一肩挑”的干部,其劳动报酬实行岗位工资相加制,既能提高基層组织工作效能,又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培养,扩展基层组织干部进口,充分挖掘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人力资源,鼓励大学生、优秀青壮年扎根农村,发展事业。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干部培训,提升素质。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认真做好村两委成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乡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办好村干部高中、大专学历培训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深化工作活力,激化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工作载体的作用
基层组织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总结提炼基层组织团队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继续深化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夯实基层组织工作载体。一是深化实施“党员亮丽工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干部宗旨教育,亮明党员干部身份,找回基层党员干部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和能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自觉履行干部职责。二是构建便捷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创造平等化的利益表达权利格局,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机会的平等;构筑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特别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完善利益表达的法制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利益表达的内容、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准则、程序等内容,引导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经常化和秩序化。深化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将“一事一议”项目与农村基层组织、基层民主、支柱产业、基础设施等四项建设紧密结合,以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拓展基层组织覆盖面,充分利用相邻村组、乡镇、县市地域相邻,群众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等优势,积极创建村企、村(居)共建,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扩大工作范围,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组织发展作用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应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并重的方针,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团队。基层新型经济组织在农村发挥着组织群众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地方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认识到新型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引导,把党员和干部领办、创办实体作为带领群众创业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在产业结构单一的村组建党员、干部牵头的产业互助会;在具有产业规模的村,创办产业协会或者创办生产合作社,在乡镇、村居和干部中加快培养经纪人,逐步形成经纪人理事会,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特色产业的形成,逐步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发挥;基层组织团队;农村;社会管理;作用
基层组织团队是指基层组织中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基层组织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水平,关键在党的领导,决定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点靠基层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工作作风,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保障作用
基层组织团队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保持高度一致。而这个高度一致的期望正是这个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一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和基层民主工作机制,健全乡镇各种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让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集体土地使用、公益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财务支出、惠家政策落实等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化和民主化。完善乡镇政务和村和公开,全面推行村务规范管理,保障基层组织建设顺利推进,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乡镇的指导力度。加强对乡镇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和组工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培训,注重在组织工作系统内选拔乡镇组织工作领导,提升乡镇组织工作业务能力,明确乡镇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加强工作考核,促使乡镇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伐。试行乡镇干部挂任村两委干部制度,将乡镇干部工作战线前移,强化考核,促使乡镇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干实事,出实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三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管理的对象,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和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行动局面。
二、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矛盾化解作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队内个体间互助及信息共享,能直接影响这个团队,影响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对一个组织的工作效率起到深远的影响。基层组织团队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完善利益表达的法制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利益表达的内容、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准则、程序等内容,引导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经常化和秩序化。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一是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社会矛盾调解是当前农村社会有序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要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乡规民约,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网络在日益影响着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时政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组织应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的新方式,坚持依法、自律、包容的原则,建立有效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通过网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工作举措,抓好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一是强化核心,选好基层组织带头人,特别是村“两委”的带头人,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探索试行“全职村官”制度,目前,贫困地区因受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基层组织干部都是兼职干部,依靠工资收入难以满足家庭日常需要,可在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干部工资低,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问题,将基层组织干部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吸引农村能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制定考核措施,将基层组织干部纳入乡镇干部考核管理体系,从工资提取部分工资作为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奖金,将基层组织干部纳入乡镇干部考核管理体系,严格考核管理,促进基层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或在有条件的村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对“一肩挑”的干部,其劳动报酬实行岗位工资相加制,既能提高基層组织工作效能,又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培养,扩展基层组织干部进口,充分挖掘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人力资源,鼓励大学生、优秀青壮年扎根农村,发展事业。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干部培训,提升素质。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认真做好村两委成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乡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办好村干部高中、大专学历培训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深化工作活力,激化基层组织团队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工作载体的作用
基层组织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总结提炼基层组织团队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继续深化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夯实基层组织工作载体。一是深化实施“党员亮丽工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干部宗旨教育,亮明党员干部身份,找回基层党员干部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和能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自觉履行干部职责。二是构建便捷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创造平等化的利益表达权利格局,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机会的平等;构筑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特别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完善利益表达的法制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利益表达的内容、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准则、程序等内容,引导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经常化和秩序化。深化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将“一事一议”项目与农村基层组织、基层民主、支柱产业、基础设施等四项建设紧密结合,以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拓展基层组织覆盖面,充分利用相邻村组、乡镇、县市地域相邻,群众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等优势,积极创建村企、村(居)共建,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扩大工作范围,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组织发展作用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应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并重的方针,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团队。基层新型经济组织在农村发挥着组织群众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地方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认识到新型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引导,把党员和干部领办、创办实体作为带领群众创业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在产业结构单一的村组建党员、干部牵头的产业互助会;在具有产业规模的村,创办产业协会或者创办生产合作社,在乡镇、村居和干部中加快培养经纪人,逐步形成经纪人理事会,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特色产业的形成,逐步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