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物理生本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t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笔者对物理教学进行了反思,对物理教学用生本理念做指导,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天地,让物理教学充满活力.
  1 让艺术之花在物理课堂绽放美丽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综合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讲究艺术,构建和谐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物理课堂艺术化,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第一时间投入到物理教学课堂中.
  1.1 导入艺术
  创设合理的情境导人新课,能第一时间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情境的导人有很多做法:可用生动的身边故事导入,可用贴近生活的演示实验导入,也可用让人轻松愉快的歌曲导人,具体做法视所选的课题而定.在“电流和电路”一节的教学中,我将电路示教板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询问学生在哪里见过,学生感觉电路板复杂,但又很有用,又怕触电,让学生对电路板中元件的奇妙作用产生好奇心,引发他们积极学习的欲望.整个情境,取材简单,贴近生活,同时能很好地和本节课“电流和电路”融合在一起.
  1.2 情感艺术
  在物理生本课堂中,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要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才有物理教学艺术可言.
  1.3 语言艺术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感染力.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使用一些语言艺术,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弛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在语言艺术方面,还应包括必要的形体语言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一个脚步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采用对称地高举双手,开始学生以为我在向谁投降呢?我把头颈当作是法线,把两手当作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这时头部多像一个法官(即法线),这种形象的比喻加深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印象,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形象理解.
  1.4 整合艺术
  透过字面,我们多少可以感觉到整合有一种梳理、归整、合并、合成,最后形成一种整体合力的意思在里面.其精髓就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完一章知识时,学生往往感到知识点很混乱,解题时无从下手,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究其原因,没有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从而将知识点孤立起来.如学完“功和机械能”一章后,我们可将本章知识归纳为三个板块:一为理解几个概念(功,功率,机械效率);二为机械能;三为两个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再对每个板块的知识用图表方式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结构树.通过这样的化零为整,系统科学地分类比较,有效地预防了物理知识零散性增加的学习难度.
  1.5 问题艺术
  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或随意地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而要精心钻研教材,所提问题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的趣味性,例如:我在上压强和压力一节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在压力同样条件下,女人穿高跟鞋与穿平底鞋,哪一个留下鞋印清晰?第二,为什么公安人员根据鞋印可以确定罪犯的体重?学生兴趣很浓,都想尽快找到答案,经过热烈的讨论后,结果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却难以回答,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得知鞋印越清晰,人的体重越重.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非常深刻.
  2 采用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为学习方式,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育教学方式.
  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地划分小组.小组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情等,估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正确分配学生活动小组,可让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感受成功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可经常请中、后进生上黑板板书或口头回答,然后再请中、上等学生当“小老师”为他们作补充说明或点评.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讨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让不同观点在争论中不断碰撞,最后去伪存真,真理越辩越明.小组学习自始至终使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课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面效应,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这样物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便自然凸现.
  3 重视实验探究,再现学科特点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学物理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但事实上,当前许多教师总是以实验条件差、器材缺乏、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等各种理由,让精彩的实验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减肥”或“下岗”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实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实验,学生摇头晃脑地背实验.因此,作为物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才能真正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1 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在物理教学中给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是传授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的每一次课堂演示实验一定要力争清晰、可见度好.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来独立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在实验时的错误与不妥之处,并及时地予以纠正.往往某个学生易犯的错误可能也是大多数同学易犯的错误,这对于增强实验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整体的实验水平很有利.其实,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些取材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做实验,实验的可信度会更高.如我们在学习“气压与流速关系”一课时,可用口吹两下自然下垂的照片,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尊重科学事实,进而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
  3.2 分组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分组实验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因此上好物理分组实验课意义重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极为有利的.如教师在与学生探究“电流的强弱”,在讲完电流表的构造后,提出问题“如何准确知道一个闭合电路的电流”;引导学生先分析如何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将电流表连人电路中测出小灯泡的电流值,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把握连接的技巧,在合作的氛围中培养情感、形成态度,在共同分享成功乐趣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以诱动.
  3.3 小实验,小制作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照相机模型”、“水瓶乐器”、“水火箭”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4 “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
  初中物理教学,设法做到“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获取知识.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应该都是金属做的,当用牛皮纸做成一个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问同学们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学生惊奇不已.同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调查.例如讲完“密度”一章后,可组织学生参观铜材加工厂等.讲完“生活用电”后,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家庭电路或者学生所在教室的照明电路的连接、控制方式.通过参观调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学生的学习时空.
  课堂是生命与情感交流的驿站,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舞台.面对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充满个性的学生,面对一个个潜能无限的学生,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让师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享受学习,愉快学习,彼此分享这一过程中的情感与收获,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物理生本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殿堂,物理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只有处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主动探究问题.同时,物理知识的引入,是物理课堂的基础.所以,在物理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情景,营造良好的气氛,做好物理知识的引入,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应用好课堂情景,巧妙地引入物理知识,提高课堂质量.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以让广大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空气的‘力量’”一节为例,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活动、开展课外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无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  “问题是课堂的心脏”.课堂中一个个问题就好比韵律操中一个个动作,要想课堂给人更多的回味与精彩,问题设计就需更深的思考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深入总是伴随着一个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叶澜教授将“课堂教学过程”比喻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课堂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教育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解释着课堂事件,在这种创造与解释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变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呢?设问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情境进行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带着疑问、兴趣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提
1将学生做题关注不到关键词、挖掘不出隐含条件,误诊为审题不仔细  1.1课堂教学简单实录  案例一3月底参加了市高三复习会议,探讨高考的二轮复习问题,期间听了一节题为《科学审题》的公开课.  上课开始,教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物体与转轴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让转速均匀增大,在物块由静止到相对转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顺利地帮助学生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然而初中物理实验室现有的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器具来制作一些物理小实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补充,简洁、方便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在观察、辨析、设计、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实践,全面地迎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使得一个个小
物理新课程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所以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物理的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
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科学,倡导“做中学”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动手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和创造,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能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非常规”物理实验能通过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最大程度地调动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刚好可以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根据试验的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