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承载着打好基础的重要作用。这个基础不仅是知识上的基础,更是能力与人格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在传授小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人,培养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数学文化,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构建数学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數学思考,重视利用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本质方法,进而推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全面的素质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束缚,并且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深刻,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致使在实际数学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使得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数学文化,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和创造力。对于数学文化的利用,包括对数学史的普及、对数学审美美学维度的传授等,通过数学文化,让学生逐渐形成对数学的好感,学会借助文化知识不断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加强数学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再讲小数的认识、计数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外,还可以对关于小数的发展历史进行普及,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最早使用小数的国家,公元三世纪,我国的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将整数个数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公元13世纪,我国元代的数学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在“图形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有不同图形通过平移、对称运动所拼接而成的图案,让学生体会数学原来也是可以与美挂钩的,带领学生感悟数学独特的理性美,发现图形运动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构建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无需怀疑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模仿性的练习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上的实际教学状况,结合现实的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数学问题展现出来。通过情境而提出的数学问题不同于教科书给出的死板的例题,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紧密结合,构建典型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民间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将鸡兔同笼扩展成一个故事情境:在很久以前,我国古代许多农民家里都养了许多家禽,其中有一户人家养的尤其多并且养的好,但是由于自家院子地域有限,就将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有一天,家里的父母想让孩子数一数笼子里兔子和鸡各有多少只,可是笼子里兔子和鸡都活蹦乱跳,请问如何在不开笼子的情况下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通过故事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分别让学生通过假设法、画图法,假设全是鸡或假设全是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推演、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方法
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思维探究的活动,结合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征,小学数学活动可以是形式丰富热闹的,但这绝不是简单的热闹而已,每一个数学活动背后都应该带着一定的数学问题或教学目的,学生参加完数学活动之后都应该有所收获和感悟。此外,数学活动也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具有思维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通过真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经验,获得感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实现预习教材,在课前事先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让学生测量、绘画、数一数,通过比较观察了解它们分别有几个面、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各个面几条棱、分辨长方体的长、宽、高。又比如在“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课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闯关活动”,通过算数题的运算让学生分组竞赛,实行积分制,算得又快又准的小组教师给与奖励,提升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喜爱程度,在算数竞赛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运算熟练度,培养心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仅仅教授数学知识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积极学习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手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侠.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之我见[J].神州,2017,(21):57.
[2]盛建芬.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75.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全面的素质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束缚,并且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深刻,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致使在实际数学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使得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数学文化,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和创造力。对于数学文化的利用,包括对数学史的普及、对数学审美美学维度的传授等,通过数学文化,让学生逐渐形成对数学的好感,学会借助文化知识不断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加强数学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再讲小数的认识、计数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外,还可以对关于小数的发展历史进行普及,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最早使用小数的国家,公元三世纪,我国的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将整数个数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公元13世纪,我国元代的数学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在“图形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有不同图形通过平移、对称运动所拼接而成的图案,让学生体会数学原来也是可以与美挂钩的,带领学生感悟数学独特的理性美,发现图形运动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构建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无需怀疑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模仿性的练习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上的实际教学状况,结合现实的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数学问题展现出来。通过情境而提出的数学问题不同于教科书给出的死板的例题,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紧密结合,构建典型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民间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将鸡兔同笼扩展成一个故事情境:在很久以前,我国古代许多农民家里都养了许多家禽,其中有一户人家养的尤其多并且养的好,但是由于自家院子地域有限,就将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有一天,家里的父母想让孩子数一数笼子里兔子和鸡各有多少只,可是笼子里兔子和鸡都活蹦乱跳,请问如何在不开笼子的情况下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通过故事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分别让学生通过假设法、画图法,假设全是鸡或假设全是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推演、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方法
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思维探究的活动,结合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征,小学数学活动可以是形式丰富热闹的,但这绝不是简单的热闹而已,每一个数学活动背后都应该带着一定的数学问题或教学目的,学生参加完数学活动之后都应该有所收获和感悟。此外,数学活动也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具有思维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通过真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经验,获得感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实现预习教材,在课前事先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让学生测量、绘画、数一数,通过比较观察了解它们分别有几个面、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各个面几条棱、分辨长方体的长、宽、高。又比如在“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课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闯关活动”,通过算数题的运算让学生分组竞赛,实行积分制,算得又快又准的小组教师给与奖励,提升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喜爱程度,在算数竞赛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运算熟练度,培养心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仅仅教授数学知识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积极学习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手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侠.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之我见[J].神州,2017,(21):57.
[2]盛建芬.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