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成为了教师不得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努力作了一些尝试,以下提出我采用的几种方法,以作交流。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
二、利用教材的弹性,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生活实际”。现行数学教材虽然逻辑严密,但如果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中,利用教材的弹性,灵活对教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合理利用,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发现生活现象中的数学及有关因素,感悟数学的实用性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描述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寻求其中数学与生活有关的因素,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数学世界错综复杂,许多规律客观反映着生活现象,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们的数学表现或描述,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发现客观事物和现象中的数学问题及相关因素,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融入生活
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把它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当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归宿。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即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优化习题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练习的灵活运用中。在数学教学中,练习历来就担负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的重任。反观我们现在的太多练习,题型比较单一,重在知识的巩固,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强化不足,但当学生一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却显得不知所措,一筹莫展,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如果我们继续沿袭这种无休无止的题海集训、单调乏味的反复操练,显然不能实现让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数学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文本,而要拓展思路,有意识的把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墒情,使数学习题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应用数学技能的提高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应用意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应用于生活实践,而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又起着重要的巩固作用。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实践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实践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实践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向课外延伸。教师应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接触生活实践的机会,适当开展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加强课外实践,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学生的应用意识才会逐渐形成,才会更好地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努力,需要我们教师用“发现的眼光”来关注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我们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课更富有实效、富有活力!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
二、利用教材的弹性,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生活实际”。现行数学教材虽然逻辑严密,但如果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中,利用教材的弹性,灵活对教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合理利用,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发现生活现象中的数学及有关因素,感悟数学的实用性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描述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寻求其中数学与生活有关的因素,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数学世界错综复杂,许多规律客观反映着生活现象,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们的数学表现或描述,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发现客观事物和现象中的数学问题及相关因素,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融入生活
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把它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当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归宿。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即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优化习题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练习的灵活运用中。在数学教学中,练习历来就担负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的重任。反观我们现在的太多练习,题型比较单一,重在知识的巩固,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强化不足,但当学生一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却显得不知所措,一筹莫展,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如果我们继续沿袭这种无休无止的题海集训、单调乏味的反复操练,显然不能实现让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数学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文本,而要拓展思路,有意识的把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墒情,使数学习题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应用数学技能的提高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应用意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应用于生活实践,而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又起着重要的巩固作用。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实践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实践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实践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向课外延伸。教师应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接触生活实践的机会,适当开展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加强课外实践,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学生的应用意识才会逐渐形成,才会更好地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努力,需要我们教师用“发现的眼光”来关注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我们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课更富有实效、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