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接近学困生;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学困生;对学困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转变观念,用爱去感化学困生,让学困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主要是指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困生,让学困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接近学困生
全面了解学困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和接近学困生,真诚地关心学困生,才能教育好学困生。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细致观察,我发现多数学困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生活习惯不太好,行为不规范,处处受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虽然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困难,但自尊心很强,喜欢显示自己,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一旦遭到冷落,白眼太多,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自甘落后;虽有上进心,但他们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时,他们便会采取另外一些做法,如通过与别人打架,不遵守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自暴自弃,对其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要全面了解学困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喜怒哀乐,要分析学困生的心理,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于这些孩子处于学习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之下,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应主动接近,找其谈心,了解其家庭状况,了解其学习上的困难,对症下药,及时发现并抓住其身上的闪光点,适时激励,激发自信,帮助其走出困境。因此,教师应经常接近学困生,全面了解学困生,关爱学困生,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学困生
实际上,在学困生身上也总是存在着这样的那样的优点。只是人们更加注意哪些缺点而忽视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久而久之,就对他们形成了一种片面的习惯看法。因此,教师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每一位学困生,要善于发现那些优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十分微弱的闪光点,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有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即使学困生答错题,也要表扬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扑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个进步点,是他们感到做了好事有了进步,老是能看得到,能受到表扬,同学们和老师对自己是肯定的,从而逐渐树立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后,思想逐步向上,以好事为荣,以坏事为耻,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就经常表扬,恰当地利用一些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启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教育转化就会取得成功,学困生就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故事启迪他们,以身边的感人事例感染他们,同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育人环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还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的成绩,成绩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找到切入点,让其从最感兴趣的小事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并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一种长期受压抑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认为别人看不起他,即使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别人也不以为然,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信心,因而自愿落后。例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但在劳动中去积极踊跃,争先恐后;有的孩子纪律松弛,但在课外阅读及课外小制作方面却有着浓厚的兴趣等。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的思想和行为,及时表扬,激励其不断进步,发扬光大。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找寻和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并以此作为开启他们心灵的“金钥匙”,进而促使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化。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并抓住“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就能促进他们向先进转化。
三、对学困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好学生而言,一节课所学内容可能“吃不饱”,对学困生则是“吃不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和其他学生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差异,而应重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困生的学业水平、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前备课时,对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不同学生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给学困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作业也按必做题和选做题筛选布置,以巩固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对学生的作业分层评价。通过以上分层要求,不但夯实了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层次设计作业,让他们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时,应区别对待,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作业量,以确保作业的实际效果。例如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困生采用了这种方法:对学困生只要求做最简单的作业,只要求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知识点,复习时,专门给学困生准备一份简单的复习资料,只包含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知识;在课堂纪律的要求上,对学困生也适当宽松一些,如果不让他们的情绪有显露的机会,反而会引出纪律问题,因此,我们教师不妨允许学生有一二分钟时间表现他们的情感,然后叫他们停止。当然教师对学困生还可以提供个别辅导,这样个性化的指导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坚持了这一点,效果还比较好。教学中如何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即分层要求,整体推进,将因材施教法落到实处,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教育的奥秘在于真挚地热爱学生,要转化学困生,就先要热爱学困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教师要用爱去感化学困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塑造青少年儿童灵魂的伟大力量。教师要热爱学生,更要偏爱学困生,这是全社会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是和谐发展的需要。在课余生活中,教师要抽出时间与学困生亲切交谈,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从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作为教师,对学困生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鄙视之心,只有信任他们,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鼓励和信任是比责备和批评更好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近来学习不用功,还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不是说闲话、做小动作等;有的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但在劳动、团结同学等方面比较好,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不能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因为这些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指点和帮助。为此,教师要用更多的诚心和爱心撞击“学困生”的心灵,促进他们的转变。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态度,才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学困生是相对的,在学困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如学困生爱迪生、达尔文、韩寒、牛顿等,这些曾经是教师心目中的学困生。由此可见,如果教育得法,学困生也有上进心,也有闪光点,也有希望自己进步。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博爱天下”,要坚信自己的教鞭下有瓦特,自己的冷笑中有牛顿,自己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因此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困生,那么,教师才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3]郑余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主要是指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困生,让学困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接近学困生
全面了解学困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和接近学困生,真诚地关心学困生,才能教育好学困生。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细致观察,我发现多数学困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生活习惯不太好,行为不规范,处处受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虽然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困难,但自尊心很强,喜欢显示自己,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一旦遭到冷落,白眼太多,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自甘落后;虽有上进心,但他们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时,他们便会采取另外一些做法,如通过与别人打架,不遵守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自暴自弃,对其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要全面了解学困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喜怒哀乐,要分析学困生的心理,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于这些孩子处于学习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之下,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应主动接近,找其谈心,了解其家庭状况,了解其学习上的困难,对症下药,及时发现并抓住其身上的闪光点,适时激励,激发自信,帮助其走出困境。因此,教师应经常接近学困生,全面了解学困生,关爱学困生,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学困生
实际上,在学困生身上也总是存在着这样的那样的优点。只是人们更加注意哪些缺点而忽视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久而久之,就对他们形成了一种片面的习惯看法。因此,教师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每一位学困生,要善于发现那些优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十分微弱的闪光点,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有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即使学困生答错题,也要表扬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扑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个进步点,是他们感到做了好事有了进步,老是能看得到,能受到表扬,同学们和老师对自己是肯定的,从而逐渐树立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后,思想逐步向上,以好事为荣,以坏事为耻,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就经常表扬,恰当地利用一些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启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教育转化就会取得成功,学困生就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故事启迪他们,以身边的感人事例感染他们,同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育人环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还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的成绩,成绩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找到切入点,让其从最感兴趣的小事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并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一种长期受压抑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认为别人看不起他,即使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别人也不以为然,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信心,因而自愿落后。例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但在劳动中去积极踊跃,争先恐后;有的孩子纪律松弛,但在课外阅读及课外小制作方面却有着浓厚的兴趣等。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的思想和行为,及时表扬,激励其不断进步,发扬光大。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找寻和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并以此作为开启他们心灵的“金钥匙”,进而促使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化。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并抓住“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就能促进他们向先进转化。
三、对学困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好学生而言,一节课所学内容可能“吃不饱”,对学困生则是“吃不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和其他学生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差异,而应重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困生的学业水平、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前备课时,对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不同学生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给学困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作业也按必做题和选做题筛选布置,以巩固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对学生的作业分层评价。通过以上分层要求,不但夯实了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层次设计作业,让他们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时,应区别对待,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作业量,以确保作业的实际效果。例如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困生采用了这种方法:对学困生只要求做最简单的作业,只要求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知识点,复习时,专门给学困生准备一份简单的复习资料,只包含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知识;在课堂纪律的要求上,对学困生也适当宽松一些,如果不让他们的情绪有显露的机会,反而会引出纪律问题,因此,我们教师不妨允许学生有一二分钟时间表现他们的情感,然后叫他们停止。当然教师对学困生还可以提供个别辅导,这样个性化的指导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坚持了这一点,效果还比较好。教学中如何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即分层要求,整体推进,将因材施教法落到实处,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教育的奥秘在于真挚地热爱学生,要转化学困生,就先要热爱学困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教师要用爱去感化学困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塑造青少年儿童灵魂的伟大力量。教师要热爱学生,更要偏爱学困生,这是全社会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是和谐发展的需要。在课余生活中,教师要抽出时间与学困生亲切交谈,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从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作为教师,对学困生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鄙视之心,只有信任他们,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鼓励和信任是比责备和批评更好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近来学习不用功,还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不是说闲话、做小动作等;有的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但在劳动、团结同学等方面比较好,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不能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因为这些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指点和帮助。为此,教师要用更多的诚心和爱心撞击“学困生”的心灵,促进他们的转变。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态度,才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学困生是相对的,在学困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如学困生爱迪生、达尔文、韩寒、牛顿等,这些曾经是教师心目中的学困生。由此可见,如果教育得法,学困生也有上进心,也有闪光点,也有希望自己进步。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博爱天下”,要坚信自己的教鞭下有瓦特,自己的冷笑中有牛顿,自己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因此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困生,那么,教师才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3]郑余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