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中学生作文的浩然之气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可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作文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单调乏味。由于学生课内文章没有学好,课外阅读面不宽,积累不丰,内功不深,造成作文中遣词造句不当、单调、乏味、干瘪,用来用去的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有些同学还受一时风气影响,作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怪异的、油滑的、搞笑的词语,不能很好地描摹事物,不能很好地展示自我,不能很好地叙事、议论和抒情。
  二是思想格调不高。许多同学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或萎靡柔弱,或玩世不恭,或欺瞒暴虐,或自伤悲吟,或奢侈享乐,不一而足,个人主义的色彩特别浓厚。
  三是材料不丰富。一些学生作文所用的材料仅限于几个人人皆知的、用惯用滥了的事例,局限于个人生活中的琐事,加上遣词造句的能力又不高,因而写出的文章体现不出鲜活的色彩和真挚的感情,一些文章涉及的材料很不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自身地位。
  要改变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一番功夫:
  
  一、积五彩之文辞
  
  古人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强调文章要有文采。要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就得积累大量的词汇,要积累就得多阅读,中学生要有一种“万卷古今消永日”的读书精神。同时,对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要多摘录、多熟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位。许多名家在读书时是讲究抄录的,如明代文学家张溥在阅读书籍时要亲自抄录几遍,他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录斋”。只有在脑海里贮存了大量的词汇和大量的语言,才能妙笔生花,才能下笔如有神。科学统计表明:大文豪莎士比亚、鲁迅他们的词汇量是非常惊人的。
  
  二、养浩然之气魄
  
  “文以气为主”,气就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博大深沉的胸怀。这种胸怀是雄浑悲壮的思想,是慷慨激昂的精神,是沉郁顿挫的情感,是大家风范而不是小家子气。也就是说学生在作文里要写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写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青年风貌。祖国的英雄儿女值得我们敬仰,祖国的万里河山值得我们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祖国落后阴暗的一面也需要我们来指明和批判。
  我们的许多先人是做得很好的。孔子伟大的人格光辉和教育思想。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朗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在遭受屈辱的情况下发愤著书,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诸葛亮的忠心与谋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和恬淡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唐末杜旬鹤、聂夷中、罗隐的感时伤世。岳飞的精忠报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烧出了身处困境的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他遭流放时仍放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一腔冲天豪气和悲愤心情,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世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鲁迅先生在“如磐夜气压重楼”的恶劣环境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周恩来总理在血雨腥风的时代里,庄严地对心爱的祖国承诺:“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许多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闪耀,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气魄,认识他们的赤胆忠心,认识他的喜怒哀乐,认识他们不平凡的所作所为。我们阅读他的语言和事迹,就是和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接受他们的教诲和熏陶。这样,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想同学们的胸怀就会宽广起来,气魄就会宏大起来。
  “文以气为主。”自然而然,同学们的笔下就会少一些浮华,少一些贫嘴,少一些风花雪月,少一些小家子气;就会多一些沉稳,多一些神采,多一些“大江东去”,多一些大家风范,多一些“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树入世雄心
  
  入世,指投身于社会,努力建设和改造社会。对中学生来说,不是要他们现在就走出烂漫的校园到广阔的社会中去,而是说他们在作文中要写出社会责任感,要写出时代精神,要写出对国家社会的忧乐意识。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还有一幅很好的对联是这样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国才有家,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我们的国家,不能脱离我们的社会。我们可以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可以直面针砭存在的社会问题。即使是写小事,写一己之忧乐,也可以赋予它一定的社会内涵。
  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仅有慨叹是不行的,必须寻找途径去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言为心声”,“文学即人学”,教师在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就是在培养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414100湖南省岳阳县长湖中学)
其他文献
青春期是人类一生发育过程中突飞猛进的阶段,也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他们学业成功,就业成功。但由于各种媒体、网络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学生成熟的时间普遍提前,所以进入初中,我们教师和家长就应该更加关心子女。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抓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1、学生青春期教育要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在学生了解青春期
期刊
《做灯笼》一文讲的是李良和王京两个小朋友,他们俩发挥各自的特长合作做灯笼,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使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短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真诚地与他人合作,一个人的长处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独行的弊端    文中的王京是个班里公认的小画家,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可是她在班里布置教室时,看到别人已经画画了,竟然束手无策,心中存在着烦恼。李良是班里的
期刊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教育的灵魂。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并用这种爱去感染熏陶学生呢?    一、用真心去爱    “爱”的繁体写法,是爱里有一颗“心”。它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真情流露。我们以前接触过著名作家魏巍的文章《我的老师》,里面有一段描写他的老师的文字:“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
期刊
党和国家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很显然,党和国家把提高整个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原国家教委明确规定: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
期刊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情绪的感情流动,那种“于不疑处激疑”所激起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
期刊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表现为叫他向东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
期刊
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虽说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仅仅才有几年的时间,为此,构建怎样的办学模式,促进专业发展,值得我们探索。     一、办学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仅仅十几年时间,全国原有的师范院校、新组建的师范院校以及许多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乘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春风,趁着倡导素质教育的热潮,纷纷
期刊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过文言文教学这一关。现在高中新教材文言文的量很大,弄不好会伤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降低对语文的兴趣,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一个老师要让几十个学生学好,惟一的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学。一个老师如果教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不敬业;如果败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犯了罪。前者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后者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相对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察、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
期刊
【摘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保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