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语用”既是阅读语言的内化、运用,也是阅读中激活的生活记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还是借“说”、“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激活想象的过程。“语用”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回归教学本体,实现返璞归真,展开有意义的教学。
在团队赛课中,笔者执教小学语文s版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并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节描写方法,力求一课一得,构建语用型课堂。
二、案例描述:
片段1:读词读句,想象画面
出示第一组词语,齐读:狂风骤起乌云翻滚茫茫雨幕
师:你发现了什么?描写天气恶劣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呢?
生:风雨交加
狂风暴雨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词语。出示词语,生齐读
PPT出示:傍晚,突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
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四周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紧接着又电闪雷鸣,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
师:你还用上了刚才积累的词语,真棒!
生2:我仿佛看到风刮的很猛烈,把树枝都挂断了,雨也下得很大。
师:你的描述让我想到了一个词——狂风骤雨,能把这幅画面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
片段2:抓动词,体会“害怕”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深深地揪住了你的心?用“——”划出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生默读批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从“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体会到小男孩当时很害怕。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喊?
生:救命啊!
师:你又是怎么挣扎的,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吗?
生:两只脚用力蹬,两只手拼命向前挖。
师: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害怕。
师: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师:要是我把这个句子这样改,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希望能爬上来。
生:不可以,因为去掉动词后,就不具体了,我们也体会不出男孩的害怕了。
师:是呀,我们再来读读原句。
师:透过“哭着、喊着、挣扎着、抠着”这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就能看到小男孩害怕的心理,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把动作写具体。对这句话老师也深有感受,我还圈出动词,做了批注,一起来读读。
生读批注
师:老师抓住动词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你能不能也学着我的样子用这种方法来给第二段其他句子做批注,或者修改一下。
片段3:迁移运用,练写动作
师:回顾刚才这几段话,作者通过环境的渲染、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展现了小男孩当时所处的险境,刻画了人物内心由害怕到坚强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动作描写,生动具体,让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试着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四周黑漆漆的,只有远处的路灯闪着微弱的光。播放狗叫声——你害怕吗?
生:怕。
师:那你会怎么做呢?
生:赶紧跑。
师:谁能把动作说得更具体些?
生:我一听狗叫声,就拼命往家跑,快到家了,就大叫:“快开门!”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你当时的害怕,真棒!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个人走夜路的害怕,还有考了100分的喜悦等等。那时,你又会有什么动作呢?能选择一个场景写写自己当时一连串的动作吗?
出示练习:我要选一个场景,用上一连串的动作,写出当时的心情。
①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②这钱明明不是我拿的,妈妈还冤枉我一
③试卷发下来了,我拿来一看,哇,我居然考了100分一
生拿出课堂练习单自由写话,师巡视。各选一篇交流展示并点评。
三、案例反思:
语文教学要求回归本位,指向语用。笔者借助《满山的灯笼火把》这个“例子”,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1、凭借朗讀,激活想象,品味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朗读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所以,只有通过充分的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第二段的时候,笔者重点指导了这一句——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如:“哭着,喊着,挣扎着,抠着”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内心活动,读出自己的体会。为了更真切地体会人物的心情,我还做了恰当的追问:“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喊?你又是怎么挣扎的?”在学生想象体会后,再次让学生去读句子,朗读就有了明显的提升。就这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动情的朗读,使学生自行走向文本内涵,自觉品味到了语言的意蕴美。
2、凭借批注,写思结合,品析语言
学生批注文本的过程就是接受者参与作品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走向深入的过程。笔者便巧妙地运用了批注这一学习手段引导学生抓动词评析语言。比如指导学习第二段时,先抛出一个激发思维的大问题:“哪些句子深深地揪住了你的心?”然后让学生划出有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进行了一度批注。第一次的批注孩子没有抓关键词去体会。我便以“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这一句为例子,在和学生一起朗读体会后,出示了自己的批注,给学生直观的示范,并教给他们“圈出动词,再写体会”的批注方法。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在批注中,学生再一次抓动词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文本语言的表达技巧,为后面的细节描写训练做好铺垫。
3、凭借写话,学以致用,运用语言
为了降低写话的难度,先用语言和音效创造了一个黑夜遇到狗的情境,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说说害怕时会有哪些动作表现。接着让学生选择一个心理场景写一写自己当时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在文本语言的引导下,在老师创造性的点拨下,学生精彩的话语便流淌在笔端。
笔者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话片段,肯定学生的优点。这样还不够,又进一步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孩子点评老师的优点。对比之下,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文章缺点在哪里?有了示范,学生的二度修改就有了方向。这样学生在运用,交流,修改中逐步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语用”既是阅读语言的内化、运用,也是阅读中激活的生活记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还是借“说”、“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激活想象的过程。“语用”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回归教学本体,实现返璞归真,展开有意义的教学。
在团队赛课中,笔者执教小学语文s版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并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节描写方法,力求一课一得,构建语用型课堂。
二、案例描述:
片段1:读词读句,想象画面
出示第一组词语,齐读:狂风骤起乌云翻滚茫茫雨幕
师:你发现了什么?描写天气恶劣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呢?
生:风雨交加
狂风暴雨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词语。出示词语,生齐读
PPT出示:傍晚,突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
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四周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紧接着又电闪雷鸣,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
师:你还用上了刚才积累的词语,真棒!
生2:我仿佛看到风刮的很猛烈,把树枝都挂断了,雨也下得很大。
师:你的描述让我想到了一个词——狂风骤雨,能把这幅画面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
片段2:抓动词,体会“害怕”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深深地揪住了你的心?用“——”划出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生默读批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从“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体会到小男孩当时很害怕。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喊?
生:救命啊!
师:你又是怎么挣扎的,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吗?
生:两只脚用力蹬,两只手拼命向前挖。
师: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害怕。
师: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师:要是我把这个句子这样改,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希望能爬上来。
生:不可以,因为去掉动词后,就不具体了,我们也体会不出男孩的害怕了。
师:是呀,我们再来读读原句。
师:透过“哭着、喊着、挣扎着、抠着”这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就能看到小男孩害怕的心理,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把动作写具体。对这句话老师也深有感受,我还圈出动词,做了批注,一起来读读。
生读批注
师:老师抓住动词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你能不能也学着我的样子用这种方法来给第二段其他句子做批注,或者修改一下。
片段3:迁移运用,练写动作
师:回顾刚才这几段话,作者通过环境的渲染、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展现了小男孩当时所处的险境,刻画了人物内心由害怕到坚强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动作描写,生动具体,让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试着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四周黑漆漆的,只有远处的路灯闪着微弱的光。播放狗叫声——你害怕吗?
生:怕。
师:那你会怎么做呢?
生:赶紧跑。
师:谁能把动作说得更具体些?
生:我一听狗叫声,就拼命往家跑,快到家了,就大叫:“快开门!”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你当时的害怕,真棒!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个人走夜路的害怕,还有考了100分的喜悦等等。那时,你又会有什么动作呢?能选择一个场景写写自己当时一连串的动作吗?
出示练习:我要选一个场景,用上一连串的动作,写出当时的心情。
①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②这钱明明不是我拿的,妈妈还冤枉我一
③试卷发下来了,我拿来一看,哇,我居然考了100分一
生拿出课堂练习单自由写话,师巡视。各选一篇交流展示并点评。
三、案例反思:
语文教学要求回归本位,指向语用。笔者借助《满山的灯笼火把》这个“例子”,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1、凭借朗讀,激活想象,品味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朗读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所以,只有通过充分的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第二段的时候,笔者重点指导了这一句——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如:“哭着,喊着,挣扎着,抠着”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内心活动,读出自己的体会。为了更真切地体会人物的心情,我还做了恰当的追问:“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喊?你又是怎么挣扎的?”在学生想象体会后,再次让学生去读句子,朗读就有了明显的提升。就这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动情的朗读,使学生自行走向文本内涵,自觉品味到了语言的意蕴美。
2、凭借批注,写思结合,品析语言
学生批注文本的过程就是接受者参与作品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走向深入的过程。笔者便巧妙地运用了批注这一学习手段引导学生抓动词评析语言。比如指导学习第二段时,先抛出一个激发思维的大问题:“哪些句子深深地揪住了你的心?”然后让学生划出有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进行了一度批注。第一次的批注孩子没有抓关键词去体会。我便以“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这一句为例子,在和学生一起朗读体会后,出示了自己的批注,给学生直观的示范,并教给他们“圈出动词,再写体会”的批注方法。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在批注中,学生再一次抓动词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文本语言的表达技巧,为后面的细节描写训练做好铺垫。
3、凭借写话,学以致用,运用语言
为了降低写话的难度,先用语言和音效创造了一个黑夜遇到狗的情境,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说说害怕时会有哪些动作表现。接着让学生选择一个心理场景写一写自己当时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在文本语言的引导下,在老师创造性的点拨下,学生精彩的话语便流淌在笔端。
笔者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话片段,肯定学生的优点。这样还不够,又进一步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孩子点评老师的优点。对比之下,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文章缺点在哪里?有了示范,学生的二度修改就有了方向。这样学生在运用,交流,修改中逐步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