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思维的激发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培养心境;建立愉悦的学习情绪;搭建平台,构建脑的兴奋点;维持思维兴奋惯性这几方面谈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激发。
【关键词】脑兴奋点;心境;愉悦;平台;兴奋惯性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of the soul, stimulate thinking is the key to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raining state of mi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rning mood of joy; build a platform to build the brain excitement; maintain the inertia of thinking, excited to talk about these aspects of students in math class, to stimulate thinking.
【Key words】Cerebral excitement; state of mind; pleasure; platform; excited inertial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脑兴奋点”人皆有之,它是每个人学习、生活获得成功的必然因素。不同年龄段对所处的环境和事件有着不同程度的脑兴奋反应。少年儿童,因求知欲极强,对第一次的所见所闻,均以好奇之心去面对,以最直接、最简单、最迅速的方式去思考去应对,脑兴奋点最为活跃。我们从事少年儿童教育的工作者,把握少年儿童的这一规律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和技巧,设法调度和提取学生“脑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堂课内收获较多知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调节控制学生的大脑的兴奋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情绪。
一、培养“心静”的意境,为兴奋思维搭桥
我们知道要有一堂高质量的课,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要有学生的参与,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可是一堂课一昧地任由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那也是不行的。学生从心理上会感到疲倦。长期进行下去,反而会形成一种压力,一种由兴奋与活跃齐叠感受到累而形成的压力。所以,一堂好课是有张有驰的,有静有动的。如果将一节课按40分钟计算,学生在刚刚开始的2-5分钟是属于准备进入课堂学习阶段。因为课前刚刚活动,虽然此时人已经进入了课堂,但是大脑的兴奋点仍然滞留在课前活动,或者说大脑的兴奋点由课前活动向课堂学习内容转移尚需要一个过渡过程,这也就是教育心理学里常说的始动调节。约从5-10分钟始,课前活动的兴奋被抑制,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大脑兴奋的中心,到第20分钟左右时,该兴奋中心具有最良好的应激功能,大脑工作能力达到最强的阶段,教学效果最好。此后,大脑开始疲劳,学习效率开始降低。约在下课前2-5分钟,由于即将到来的课间休息活动会在大脑里诱发一个前驱性的兴奋,这种兴奋会使儿童在大脑工作能力疲劳之余有所提高,即教育心理学里常说的终末激发现象。由此看出,要想在课中20分钟左右让学生的思维有良好的应激功能,具有思维的腾飞,我们更要看重课前学生“心静”这种心理意境的培养。
上课过程中的动静结合有很多,但我特别看重一堂课刚开始时,学生心境地培养。对一个班级来说,无论什么效果都会是整体的,以整体的形式呈现。所以,对整体而言,“心静”是维持课堂良好秩序的前提;对个人而言,心静是闪光思维的温床,是思维的腾飞的潜伏;“心静”更是联系课间与课堂的桥梁;是联系学生从课间玩乐思维的兴奋过渡到课堂学习思维的兴奋的桥梁。老师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与训练,认真把握课前的两分钟,让学生的心从室外的喧闹中沉静下来,为后面的思维的兴奋做准备。老师一走进课堂,不急着上课,环视班级,不出声,让学生感受到上课的严肃,感觉到上课的认真,由这一份严肃与认真,让学生的心沉静下来;或者让学生安静地休息两分钟,抑制课间兴奋,达到心静的意境。这样,学生整体的氛围才不会浮燥,才会为后面思维的兴奋奠定安静的心理基础,老师才能不急不躁地开始授课,也才能保证学生从思想上进入了这堂课,
二、调动愉悦情绪,打造兴奋的学习氛围
一节课,它的前2-5分钟用于组织课堂、复习上次已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第10-20分钟。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应该抓住课前较短的时间,迅速地让学生的思维从“心静”的意境中兴奋起来,让学生形成愉悦的情绪,这会给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份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环境。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我们的学生,处在学习期的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被肯定了,那种心情的愉悦、思维的活跃与自信的力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当一堂课的心理基础是建立在快乐与自信的基础上时,不难想,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都将是优秀的。所以,这个最起码的个体需求的心理环境是心情要愉快,它是一堂高质量课的最基本的心理基础。对于一个班级,一个整体来说更是如此。在一堂课之初,恰当的表扬是激发学生愉悦学习情绪的一种方法。真挚的带表扬性的评价语使学生思维活跃、发言更加大胆。教师要尽量多地用表扬代替批评,肯定学生,愉悦学生的心情。试想,当一个学生面对批评时,纵使有满腔的学习热情,也会在瞬间降到零点。所以,即便不得已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语气、语调和环境。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建立愉悦的学习情绪。
在数学课上,对这一点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给学生热身。比如,等学生从课间的兴奋中沉静下来后,课前坚持两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不多,但在计算的过程中足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也足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每一次正确的回答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此变得信心十足,神采奕奕!再从成功的快乐中焕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产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绪。
三、搭建平台,促进兴奋思维的建立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发动机”,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有可能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任何学习都是个体对其产生兴趣才会想学,它的思维才会自发地积极地调动起来。不难看出兴趣是学习的积极因素,是学习的根本。引起兴趣,最起码的是个体不讨厌,不排斥新事物,从心理上愿意接受它。数学课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接触的是枯燥的数字,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在这样一堂课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由此激发他们的思维呢?我觉得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平台了。通过平台,促使学生形成这种有兴趣的学习心理基础,促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
当然,既然是平台,是有意识地搭建,那对平台的搭建肯定是有要求的。平台太高,太难,不但活跃不了学生的思维,还可能让学生因难而驻足不前,严重的是对这一堂课失去兴趣,进而可能导致怕学,甚至厌学的严重后果;平台要求太低,太易,学生没有了探索的企图,没有了追求的目标,会让他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求知的欲望,没有了战胜的喜悦,那肯定也就无法达到肯定自我,继续求知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有层次,有目标地搭建平台,使他们都能通过平台的刺激,让自己的思维兴奋起来。因势利导、启发提问、变化上课方式、增加课堂互动等都是我们给学生搭建平台的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经常体验到通过努力后获得的成功和喜悦,迅速活跃思维,进入学习。
四、训练和养成学生课堂思维兴奋惯性,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知道儿童年龄越小,机体的可塑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建立比较稳固的、有着一定程序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即动力定型。根据这一规律,儿童从一入学开始就必须加强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享用终生;同理,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与时间段能被迅速激发,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思维兴奋。
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堂课上,坐在讲台下的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对知识被动的接受,这种情形会反馈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也会提不起劲,没有兴趣,感到挫败,这种情绪又会折反回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像这样的一堂学生的参与性不高的课,教学质量肯定也不会高了。我们疑惑:下课时,学生在操场上是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在教室里,是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为何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毫无生机,与课下判若两人呢?为何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在课堂上接着延续保持课间那种昂扬的斗志,兴奋的情绪,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呢?沉静下来观察,不难发现,是因为在课堂上只有少数的学生形成了一种兴奋习惯性,能在一上课就习惯性的思维兴奋了。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兴奋没有被激发,所以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没有精神,参与性不高与活跃面不宽的现象。那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的思维之车能够到只要一进课堂,一上课,就能自觉地调动、兴奋起来,形成一种:一上课学生的情绪就高昂的这么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兴奋状态呢?这个是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培养与训练的,要我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刺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能在上课铃响后,条件反射性地迅速进入思维活跃的状态。我们要长期训练与刺激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机会给学生制造的思维兴奋点,才能形成学生的思维兴奋的惯性部分。比如我们前面所讲的,给他们宽松的、自由的心理环境;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在这基础上,长期训练,形成时间段的思维兴奋惯性。那么,一进入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就会自主地活跃起来了,一堂课就不会寂寞了,也就不会成为老师的独角戏了!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起来,这样才能与老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的和谐,才能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脑兴奋点;心境;愉悦;平台;兴奋惯性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of the soul, stimulate thinking is the key to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raining state of mi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rning mood of joy; build a platform to build the brain excitement; maintain the inertia of thinking, excited to talk about these aspects of students in math class, to stimulate thinking.
【Key words】Cerebral excitement; state of mind; pleasure; platform; excited inertial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脑兴奋点”人皆有之,它是每个人学习、生活获得成功的必然因素。不同年龄段对所处的环境和事件有着不同程度的脑兴奋反应。少年儿童,因求知欲极强,对第一次的所见所闻,均以好奇之心去面对,以最直接、最简单、最迅速的方式去思考去应对,脑兴奋点最为活跃。我们从事少年儿童教育的工作者,把握少年儿童的这一规律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和技巧,设法调度和提取学生“脑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堂课内收获较多知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调节控制学生的大脑的兴奋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情绪。
一、培养“心静”的意境,为兴奋思维搭桥
我们知道要有一堂高质量的课,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要有学生的参与,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可是一堂课一昧地任由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那也是不行的。学生从心理上会感到疲倦。长期进行下去,反而会形成一种压力,一种由兴奋与活跃齐叠感受到累而形成的压力。所以,一堂好课是有张有驰的,有静有动的。如果将一节课按40分钟计算,学生在刚刚开始的2-5分钟是属于准备进入课堂学习阶段。因为课前刚刚活动,虽然此时人已经进入了课堂,但是大脑的兴奋点仍然滞留在课前活动,或者说大脑的兴奋点由课前活动向课堂学习内容转移尚需要一个过渡过程,这也就是教育心理学里常说的始动调节。约从5-10分钟始,课前活动的兴奋被抑制,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大脑兴奋的中心,到第20分钟左右时,该兴奋中心具有最良好的应激功能,大脑工作能力达到最强的阶段,教学效果最好。此后,大脑开始疲劳,学习效率开始降低。约在下课前2-5分钟,由于即将到来的课间休息活动会在大脑里诱发一个前驱性的兴奋,这种兴奋会使儿童在大脑工作能力疲劳之余有所提高,即教育心理学里常说的终末激发现象。由此看出,要想在课中20分钟左右让学生的思维有良好的应激功能,具有思维的腾飞,我们更要看重课前学生“心静”这种心理意境的培养。
上课过程中的动静结合有很多,但我特别看重一堂课刚开始时,学生心境地培养。对一个班级来说,无论什么效果都会是整体的,以整体的形式呈现。所以,对整体而言,“心静”是维持课堂良好秩序的前提;对个人而言,心静是闪光思维的温床,是思维的腾飞的潜伏;“心静”更是联系课间与课堂的桥梁;是联系学生从课间玩乐思维的兴奋过渡到课堂学习思维的兴奋的桥梁。老师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与训练,认真把握课前的两分钟,让学生的心从室外的喧闹中沉静下来,为后面的思维的兴奋做准备。老师一走进课堂,不急着上课,环视班级,不出声,让学生感受到上课的严肃,感觉到上课的认真,由这一份严肃与认真,让学生的心沉静下来;或者让学生安静地休息两分钟,抑制课间兴奋,达到心静的意境。这样,学生整体的氛围才不会浮燥,才会为后面思维的兴奋奠定安静的心理基础,老师才能不急不躁地开始授课,也才能保证学生从思想上进入了这堂课,
二、调动愉悦情绪,打造兴奋的学习氛围
一节课,它的前2-5分钟用于组织课堂、复习上次已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第10-20分钟。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应该抓住课前较短的时间,迅速地让学生的思维从“心静”的意境中兴奋起来,让学生形成愉悦的情绪,这会给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份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环境。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我们的学生,处在学习期的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被肯定了,那种心情的愉悦、思维的活跃与自信的力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当一堂课的心理基础是建立在快乐与自信的基础上时,不难想,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都将是优秀的。所以,这个最起码的个体需求的心理环境是心情要愉快,它是一堂高质量课的最基本的心理基础。对于一个班级,一个整体来说更是如此。在一堂课之初,恰当的表扬是激发学生愉悦学习情绪的一种方法。真挚的带表扬性的评价语使学生思维活跃、发言更加大胆。教师要尽量多地用表扬代替批评,肯定学生,愉悦学生的心情。试想,当一个学生面对批评时,纵使有满腔的学习热情,也会在瞬间降到零点。所以,即便不得已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语气、语调和环境。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建立愉悦的学习情绪。
在数学课上,对这一点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给学生热身。比如,等学生从课间的兴奋中沉静下来后,课前坚持两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不多,但在计算的过程中足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也足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每一次正确的回答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此变得信心十足,神采奕奕!再从成功的快乐中焕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产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绪。
三、搭建平台,促进兴奋思维的建立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发动机”,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有可能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任何学习都是个体对其产生兴趣才会想学,它的思维才会自发地积极地调动起来。不难看出兴趣是学习的积极因素,是学习的根本。引起兴趣,最起码的是个体不讨厌,不排斥新事物,从心理上愿意接受它。数学课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接触的是枯燥的数字,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在这样一堂课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由此激发他们的思维呢?我觉得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平台了。通过平台,促使学生形成这种有兴趣的学习心理基础,促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
当然,既然是平台,是有意识地搭建,那对平台的搭建肯定是有要求的。平台太高,太难,不但活跃不了学生的思维,还可能让学生因难而驻足不前,严重的是对这一堂课失去兴趣,进而可能导致怕学,甚至厌学的严重后果;平台要求太低,太易,学生没有了探索的企图,没有了追求的目标,会让他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求知的欲望,没有了战胜的喜悦,那肯定也就无法达到肯定自我,继续求知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有层次,有目标地搭建平台,使他们都能通过平台的刺激,让自己的思维兴奋起来。因势利导、启发提问、变化上课方式、增加课堂互动等都是我们给学生搭建平台的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经常体验到通过努力后获得的成功和喜悦,迅速活跃思维,进入学习。
四、训练和养成学生课堂思维兴奋惯性,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知道儿童年龄越小,机体的可塑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建立比较稳固的、有着一定程序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即动力定型。根据这一规律,儿童从一入学开始就必须加强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享用终生;同理,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与时间段能被迅速激发,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思维兴奋。
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堂课上,坐在讲台下的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对知识被动的接受,这种情形会反馈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也会提不起劲,没有兴趣,感到挫败,这种情绪又会折反回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像这样的一堂学生的参与性不高的课,教学质量肯定也不会高了。我们疑惑:下课时,学生在操场上是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在教室里,是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为何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毫无生机,与课下判若两人呢?为何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在课堂上接着延续保持课间那种昂扬的斗志,兴奋的情绪,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呢?沉静下来观察,不难发现,是因为在课堂上只有少数的学生形成了一种兴奋习惯性,能在一上课就习惯性的思维兴奋了。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兴奋没有被激发,所以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没有精神,参与性不高与活跃面不宽的现象。那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的思维之车能够到只要一进课堂,一上课,就能自觉地调动、兴奋起来,形成一种:一上课学生的情绪就高昂的这么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兴奋状态呢?这个是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培养与训练的,要我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刺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能在上课铃响后,条件反射性地迅速进入思维活跃的状态。我们要长期训练与刺激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机会给学生制造的思维兴奋点,才能形成学生的思维兴奋的惯性部分。比如我们前面所讲的,给他们宽松的、自由的心理环境;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在这基础上,长期训练,形成时间段的思维兴奋惯性。那么,一进入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就会自主地活跃起来了,一堂课就不会寂寞了,也就不会成为老师的独角戏了!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起来,这样才能与老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的和谐,才能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