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神家园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rt1.电影


  《雨果》
  明明这部电影所呈现的画面极富考究和精细的现代感,却让我有了小时候听妈妈讲床边故事的感觉——走入一个奇妙的世界,随着主人公经历一场奇幻的冒险。直到故事结束,我还沉浸在跌宕的情节里,久久不愿释怀。
  喜欢这部电影,或许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了我一场完满的梦境,华丽,魔幻,让人有种踩在云上的不真实感,但偏偏每一处细枝末节都格外到位。即使完全不懂,看这部被誉为斯科塞斯“视觉上最出色的电影”,也能感觉到斯科塞斯在电影场景、色彩、空间立体感的细节设计上,确实都用足了心思。从车站内狭窄的通道、可爱的鲜花摊、高耸的钟塔、陡峭的楼梯,到从高处俯看到的巴黎全景,再到飘落的雪花、光柱下飞舞的灰尘,全都那么美轮美奂,而这一切似乎又都被时光镀上了一层怀旧的蜜蜡光泽。
  或许是太爱书店的缘故,我格外喜欢电影里的拉比斯先生书店。开在火车站里的小小书店,却拥有着超过四万册的藏书。这些书被一本本堆成了高高的书塔,直达天花板,姜黄色的加菲猫懒洋洋地趴在书堆上。外面是熙熙攘攘的车站,人来人往,上演着无数场分离与重逢;而厚厚的天鹅绒窗帘,隔开了书店与外面的浮躁,让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这样梦幻的书店可以出现在真实生活中,那会是多么美妙呀。

Part2.书籍


  《查令十字街84号》
  1949年,33岁的女作家海莲住在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穷困潦倒,却依然嗜书如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因为不堪忍受纽约书籍的贫乏以及昂贵,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家书店写信。这一写,就写了20年。
  后来,海莲与书店经理弗兰克,以及其家人、书店员工这20年来的书信被编辑成册,而“查令十字街84号”——这家书店的地址,不仅成了这本通信集的名字,更成了全球爱书人之间一个秘而不宣的暗号。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可以传递情感的。从书信里,我可以在那些珠玑妙语间,读到海莲的乐观、开朗和古道热肠,也能看到弗兰克严肃古板之外的细心以及专业。但让我感受更深刻的,是他们对于书籍的共同的热爱。虽然一个是买书人,一个身为书商,但这份共同的热爱让他们之间有了微妙的惺惺相惜感,于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份友谊的存在。
  传奇的故事太多,但未必都能有完满的结局。虽然海莲与弗兰克始终未能谋面,但这样在精神层面上相伴终身的友谊,未必不是另一种圆满。20年,从纽约到伦敦,从曼哈顿到查令十字街,这个故事已经足够美好。

Part3.地点


  南京
  一座城市,大抵经历的年头久了,也就看透了种种相聚离别,养出了一种从容平和的姿态,越发包容起来。也因此,许多在别处的新鲜事物,不知怎地,到了这里,变得格外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就融入了这城市的日常生息中。
  就如同在南京,25年前的先鋒书店顶着偌大的黄色招牌,在那个连超市都尚未普遍的年头,自顾自地提供免费的茶水、音乐和阅读空间,并没有和周遭多么格格不入;在25年后电子书籍和网络购物如此风靡的今天,先锋书店依然秉持独立、自由的风格,任顾客徜徉在一排排的书架间,慢慢地挑书、选书,也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先锋书店就这样,在南京开了一载又一载。日子一久,就成了一种习惯,不需频繁进出,但只要知道它仍在那里,就挺好。
  诗人特拉克尔写下的句子“大地上的异乡者”,被先锋用作座右铭。每一个在精神和思想上有坚守的人,都如同背负着十字架,在苍茫的黑夜里,孤独地行走。为了给这样的人保留一盏烛火,先锋在喧嚣浮躁的今天,依然固执地留存着理想主义色彩,以独立的姿态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晚上6点,我带着辘辘饥肠和满心欢喜,从先锋书店出来。回望这间书店小小的门头,突然想到凡·高的句子:“我在内心深处,总是想着要画一家暮色中的书店,有着黄与粉红的外貌,宛如黑夜中发出的光芒。”

Part4.人物


  钟芳玲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知道钟芳玲,从她那本《书店风景》开始。这是一本关于书店的书,书里介绍了许多西方知名的地标性书店、主题书店、二手书店与古书店,读来妙趣横生。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除了对书中介绍的各式书店大开眼界,也惊讶于——原来世界上还有像钟芳玲这样喜欢逛书店的人呀。后来才知道,钟芳玲就是这样一位职业“书女”,她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为工作和志趣,20多年来走访了东西方上千家书店。
  钟芳玲真正走上职业书人这条道路,是在她写博士论文期间。彼时,她已经念了将近十年的哲学。一个偶然的机会,钟芳玲兼职做起了杂志编辑工作,因此接触到了各色书店,进而发现自己喜爱古登堡更甚于亚里士多德。由此,她干脆放弃哲学,转投到了与书相关的行业。
  入行多年,钟芳玲依然保持着当时的热情。她的每一次旅行,最后都变成了泡在当地的书店。更难得的是,钟芳玲有一种难得的敏锐度。书店里打开的一扇窗、悬挂的一幅照片,看似寻常,但被钟芳玲捕捉到,就抓出了大把的故事。
  钟芳玲说:“书店风景,人人有责。”在阅读与出版生态已然发生巨变的今天,不知道钟芳玲笔下的书店还能存在多久,但至少我们知道,这片风景,曾有人努力为我们守护过。

Part5.生活方式


  在24小时书店读书
  午夜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你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于是,你打开了电视,播放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任影片里的欢喜悲伤把你淹没;或者你换上装备,沿着小区的步道开始长跑,用汗水换取内啡肽带来的满心愉悦。其实,你还有一种方式来度过自己的夜生活——在24小时书店读书。
  从台北的诚品书店到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的营业模式。这些深夜书房,提供了“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不想回家,也不知道去哪里,不喜欢热闹,但又不喜欢太安静,那么,不如去24小时书店读书吧。
  24小时书店,与其说提供的是书籍,不如说提供的是一个独立但不封闭的阅读空间。在这里,你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安静地享受读书的乐趣,给自己疲惫的心灵短暂地充个电。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而书店则传承着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事实上每座城市都应该有一间能够全时段营业的好书店。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也是向高中历史新课程过渡的一年。综观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既可看到江苏自主命题的稳健风格即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基本学科能力的考查,也可领略到新课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即试题中蕴涵的对学生主体性和学习探究性的要求。因此,为应对2008年历史新高考,认真研究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仍不失为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200
期刊
1  陈可茗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女生,我以前说她性格古怪,我得为这句话道歉,我不该在不了解她的情况下盲目下定论。比如此刻,我觉得她据理力争的样子漂亮极了。  数学课代表说不过陈可茗,只好把目光投向我:“穆归辰,你到底管不管你的组员?平时作业交得迟也就算了,课堂小测居然还敢当着全班人的面作弊。”  既然被点到名字了,我再站在一旁看戏就不合适了。我推开前面的人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那两张试卷,看了看,问:
期刊
去年的这个时候,奶奶给我打电话:“你明天回来一趟。”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压得很低。问她有什么事,她马上不高兴了:“没事就不能要你回来啦?”我自知说错了话,赶紧赔不是。挂了电话后,我的心一直悬着,老太太神神秘秘的,一定有啥事。  奶奶现在住在她小儿子,也就是我叔叔家。所以第二天一下班,我就赶紧去往叔叔家。等我到时,已是晚饭时候。按理来说这时应该一家人都在,可我又喊又敲,半天也没人出来应门。我的心慌得不
期刊
1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拧巴,不够坦诚、大方。  3月末路过南锣鼓巷,当时天空正下着小雨,万物湿凉,街道在黄昏中难得冷清。我心血来潮想逛一逛,但又想到这儿的店都顶着帝都加网红景点的头衔,物品价格一定不在我的承受范围内,因此每家店都只站在门口观望了两眼,直到路过一家vintage饰品店。  我迷中古物品,迷到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那一瞬间喜爱战胜了“贫穷的自卑”,但推开门我就后悔了。店里只有两名店
期刊
今年年初,我心血来潮考了教师资格证。时隔多年再次提笔写作文,多少有些生疏。我取的题目叫《榜样的力量》,这是一个十分书面的说法,从我念书时起,我们就更愿意将这样的存在称作偶像。  高一的一节作文课,老师给了类似的话题。自由讨论时,大家纷纷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有人说是语文老师,有人说是吴亦凡、鹿晗,还有人喊科比、詹姆斯。我站起来说了一个名字,教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同桌小牧忽地反应过来,怪腔怪调地模仿了
期刊
西安的天气好像一下子就很热了,四月的尾巴上,暖黄色的光总会洒在宿舍阳台的干花上。虽然我知道每个季节来临时常常让人措手不及,但溜走的时光难免让人怀念。就像我还怀念过去的那些中午,吃完午饭之后,偷偷用被妈妈淘汰下来的老年机听着歌入睡,五月天的《知足》伴着厨房洗碗的水声:“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  阳光充足的时候,学校水果店里的菠萝就会卖得火热。我喜欢在买午饭的时候顺带买个菠萝当
期刊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拍摄于1997年,地点为波士顿。观看电影激起我对2012年在波士顿旅居两个月的回忆,电影的主要内容是:麻省理工的一名数学教授发现年轻的清洁工威尔是个数学天才,只是威尔童年屡遭不幸,性格变得孤傲,经常聚众斗殴,成了常被警察局拘留的对象。为了录用这位数学天才,教授保释了威尔,条件是威爾每周必须参加数学研讨并接受心理咨询。为修复威尔的心灵创伤,心理学教授以信任为前提,以真诚为路径,以
期刊
“现在,我喊你们的名字,你们一个个上来领登记表,我也顺便认识认识你们。”初中开学第一天,教语文的谢老师轻轻挥着手中一叠登记表,对我们说道。  我虽然在听,但有些心不在焉,窗外的天空蓝得格外清澈,火红的凤凰花开得正热烈,以前只在书中听说过它“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只是为什么书上说它是毕业之花?明明新学期才刚刚开始。  正因为是新学期,我有些不自在。失落、好奇、期待,还有对
期刊
往回家的路上走,路灯突然不亮了,所有黑暗恐怖的念头瞬间涌过来。原以为街道会一直暗下去,但路灯又一盏盏亮起来,我感到全身被灯光包裹,不再孤单害怕。  想将这样温暖的事记录下来,让我永远不害怕艰难危险。一  刚入初中,第一次月考我考得很好,一下子到了班级的前三名。也许是因为这一次取得好成绩的飘飘然,让我对接下来的考试没有多加重视,果不其然,我的成绩掉了下来,班主任吴老师找我谈话。  吴老师是教英语的,
期刊
遇到宋曜闻那年,沈萱运气极差。先是最疼爱她的爷爷去世,紧接着所在的芭蕾舞团解散,全球巡演被迫中止,然后一辆不长眼的电动摩托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挂到了她的书包……打好石膏后,医生跟她说得在家静养。  “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至少要休息三个月。”  沈家爸妈都忙,便把她送回了国内的外婆家。外婆住在音乐附中旁的一个老式小区里,建筑低矮,五楼就封了顶,隔音效果也一般,经常在傍晚有“胡琴与古筝齐奏,长笛共吉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