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y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88-01
  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作文教学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仅仅如此,还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的培养
  1.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客观现实的确切认识是从观察中得来的,为此要把观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事物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培养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阅历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观察要有顺序。无论观察景物、人、事都要有一定的順序。观察的顺序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去想。从空间角度来看,就是观察对象处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内,它的周围有些什么,本身是怎样的。在观察时指导学生依照空间顺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看什么,这是静态观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观察对象的活动状况。它是怎样开头的,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动态观察。观察还可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观察要有重点。抓重点之前先要纵观事物的全貌。对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了解了事物的全貌才能够抓住重点,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不要把观察方法当作知识孤立地对学生进行讲授。一要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进行观察时适当加以指导。
  2.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要使学生把观察到的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要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还要把自己对观察对象的所思所感真实地反映出来。做为我们教师来说,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在学生观察某事物时及时加以指导,让他们边看边想。对于同一事物而言,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尽相同的感受。例如《落花生》:几个孩子依据各自的生活经历,说明了对花生这一事物观察和各自感受:价钱便宜、味美,可以榨油,接着作者诱导孩子们从花生的形状、特点作用这三方面加以阐述,使落花生的主题得以升华。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又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细致,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善于捕捉人们不易觉察到的东西,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发挥观察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观察又有思考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
  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观察思考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还要通过语言文字反映出来,要把认识和感受表达清楚,就要具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主要在“通、达”二字上下功夫。所谓的词句通达就是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句与句能连的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对教材讲解精细外,还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把学生局限在教材规定的文章中。要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通过阅读来学习积累词汇。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的阅读,要求学生注意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话文环境中去分析体会。而不能满足于记住一些词语的解释。
  语句通顺的训练,必须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同时下功夫。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具体认识怎样才是一句通顺完整的句子。再一段一段的连起来。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和关系。切实加强语感训练,让学生自读自练,自己读自己写的句子。或者听别人读句子。一听就能分辩出是通还是不通,连贯还是不连贯。学生有了灵敏的听感和语感,就为语句通顺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同一事物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锤炼语句也是极为重要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有的是按观察点的移动来安排。如《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布局。《飞夺泸定桥》一文,就是从接受任务,赶到桥头,夺下泸定桥的先后顺序进行布局谋篇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只有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作者是怎祥组织安排材料的。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逐步摸索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安排材料的路径,拓宽作文教学两种能力培养的途径。
  总之,我们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培养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放在首位。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众多高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工类课程作为老年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契合社会与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实践发现,目前学生对于社工类课程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于课程实训需求度高、抗逆力与沟通技巧是社会工作类课程缺失的。相应的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 社会工作类课程 改革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也孕育而生,对于以往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挑战,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在教学中发展逻辑思维,极大的提高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逻辑思维教学方法的渗透,让高中语文课堂生成的科学理论知识与资源教材的高度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古诗文诵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渗透是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途径创新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内涵深化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对通过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开展下德育价值渗透体现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究,以供相关人士交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诵读 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追捧。高中历史知识与生活相离甚远,导致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历史所传达的思想。高中历史知识难度大,学习时间少,是典型的时间少任务重,这就使得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了影响。微课的出现可以说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带来了机会,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高中历史 微课教学 策略
期刊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孩子无法跟随父母生活,由此产生了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的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道德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道德问题 对策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67-02  1.探索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性  1.1打破传统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突出强调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探究学习以及教师在有限课堂上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疑。所以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可实施的路径,在很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1.2革新传统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中学生
期刊
【摘要】声情并茂的朗讀能够让文章的主旨水落石出,能够让文章的细节脉络清晰,能够让文章的情感自然流露。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显论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朗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60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的精髓和内涵是依赖我国传统文化而存在的。为了防止中华几千年智慧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消磨,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在各类语文教学中,借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最高效的方式。因此,本文对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现存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有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旨在提升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弘扬中华民族的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是构建道德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把人的完整生命融入到道德教育模式中,构建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础是应该注重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幸福。生命教育背景下,构建道德教育模式应重视生命教育。在以往的中小学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知识内容重视道德规范、原则,忽视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生命教育的特征,并提出生命教育背景下中小学道德
期刊
【摘要】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传统的教育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益于学生美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本文讨论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的应用,从教学方法出发,结合案例,阐述了如何应用此方法到教学实践,期望对初中政治教学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政治 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