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戏曲艺术和陶瓷艺术都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的进步。《三国演义》是四大著名著作之一,这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龙的传人的智慧。
关键词:戏曲;陶瓷;三国;艺术解读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刘备的礼贤下士、周瑜的文韬武略、赵云的骁勇善战、曹操的奸诈多变、孙权的雄才伟略、刘备的宽厚仁义都有口皆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赤胆忠诚更是妇孺皆知。罗贯中是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加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识和感悟写成的。戏曲人物故事是元明清代陶瓷彩绘中最具特色的装饰内容,即所谓的“刀、马、人”,三国故事是其中最经典、最常见的题材。
戏曲艺术和陶瓷艺术都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它们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的进步。艺术家们经过他们的巧手把陶瓷与戏曲这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戏曲《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之一,风靡全国数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而中国陶瓷史上以三国演义人物为范本绘制出的陶瓷艺术品人物形象也是微妙微翘的,这些艺术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龙的传人独特智慧和审美情趣。笔者仅就釉上彩绘的三国人物形象,解读陶瓷绘画上的三国演义故事。
1 清康熙五彩“点将图”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
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鲜艳、风格简练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釉上彩瓷器的雏形可以上溯到宋代的磁州窑。磁州窑所烧造的众多品种中有一种白釉釉上红绿彩,这是磁州窑乃至整个宋瓷中比较名贵的品种,到了明代正式形成五彩这一品种。清代康熙年间,五彩瓷器的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有着品种丰富多样,造型精美绝伦,色泽鲜艳明快、雍容华贵、画面和谐,图案颖的风格,均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康熙五彩色彩硬朗和雍正时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瓷器相对比,称其为“硬彩”。尤为一提的是,康熙五彩中的蓝色与明代五彩中的蓝色迥然不同,它以釉上藍彩取代了明代的釉下青花。
清康熙五彩“点将图”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是康熙五彩的典型作品。高45.7厘米。“刀马人”应为康熙中期民窑五彩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装饰。以刀(兵器)、马(战马)、人(武士)三个主题来描绘《三国演义》古典小说中的战争场面,有着浓重的民族风格和民间气息。器物所绘人物的画风深受明末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影响,线条沉着劲练又见疏旷散逸,形象奇傲古拙而又自然。图中人物服饰纹样风格独特,构图丰厚饱满,场景描绘生动使人身如其境,人物轮廓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表现风格简括娴熟,人物神态和形象以夸张的手法,达到了“意、妙、翘、趣”的艺术境界。色彩感觉既有对比而又和谐统一,它以红或黑色勾勒人物、马匹、旌旗、山石的轮廓,然后用平涂的方法敷以红、黄、蓝、绿、紫、黑、金等各种耀眼的色彩,其中带有描金彩的一般为较为名贵的作品。
2 粉彩三国人物“收降川将”纹瓶一对
粉彩瓷是釉上彩的一种分支,又叫软彩瓷,经低温烧成,其出现来源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的影响,并由景德镇工匠经工艺上的变化而创制,与清珐琅彩瓷在工艺上和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却与釉上五彩等存在本质区别,其一五彩是被称为“硬彩”,基本上是单线平抹或者色彩平涂的手法来处理画面,而软彩瓷吸取了工笔国画与宫廷壁画之长处,采用勾,勒,点、染之技法来装饰画面;其二粉彩以含有砷的“玻璃白”打底,是在白胎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水料,使图案色彩不透明而具有粉质感,色彩微微凸出瓷面,柔和淡雅而晶莹,由于粉彩是在五彩瓷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其效果更显温润柔美。
此对瓶是以三国故事“收降川将”内容为背景,“收降川将”为刘备占据荆州后,企图向四川扩充势力,当时四川刘璋抗击曹操,迎接刘备入蜀。建安十七年期间两人产生矛盾,冲突不断,刘备进兵广汉,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随后刘备兵围成都,刘璋投降,四川归刘备。画面描绘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的故事。瓶身高59.5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敞口束颈,溜肩,长弧腹,下承浅圈足。颈部纹饰镂空片形有双耳。腹部描绘故事内容为二川将吴懿、李严,跪地降伏,刀、枪缴地,战马脱缰、刘备施礼相迎。颈部墨彩书“收降川将”四字。另一面墨书题名“三国纷纷刀兵闹,每日思想计千条,欲把狼烟尽行扫,才得四海乐唐尧。余荣顺出品”,下方有红彩小方章一枚。人物形象描绘特点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线条描绘自然、散逸、疏旷,此瓷品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达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较高境界。
到民国时期,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文人风格的影响,此类戏曲瓷器图样很受广大民众喜爱,多选自古典名著中经典故事。对艺人要求严谨,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瓷品故事内容要贴近文学作品的真实内容,要达到能使人一目了然的作用,还要把战场上武将那种威武雄健阳刚之气和战马的那种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描绘出来,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另一面也反应出人们那种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表达一种美好的心理愿望。
现今,戏曲文化和陶瓷文化的碰撞产生的陶瓷艺术风格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运用起来,我国戏曲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有《西游记》、《西厢记》、《水浒传》,戏曲《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和经典形象人物只是中国传统戏曲形象之一,人们把自己的爱憎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戏曲的情节表现出来,戏曲文化中精彩的故事情节通过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内容都为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料和灵感。这些故事中人物形象生动、故事丰富,等待着更多的陶瓷艺术爱好者用心去发现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胜.浅谈戏曲艺术对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12).
[2] 肖冲.三国故事题材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2008(8).
[3] 余锋.文学与陶瓷艺术[M].远方出版社,2005.
[4] 博宝网.http:∥www.artxun.com/.
[5] 胡正喜.传统粉彩陶瓷艺术浅析[J].工艺美术大观,2009(4).
作者简介:马俐,女,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
关键词:戏曲;陶瓷;三国;艺术解读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刘备的礼贤下士、周瑜的文韬武略、赵云的骁勇善战、曹操的奸诈多变、孙权的雄才伟略、刘备的宽厚仁义都有口皆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赤胆忠诚更是妇孺皆知。罗贯中是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加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识和感悟写成的。戏曲人物故事是元明清代陶瓷彩绘中最具特色的装饰内容,即所谓的“刀、马、人”,三国故事是其中最经典、最常见的题材。
戏曲艺术和陶瓷艺术都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它们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的进步。艺术家们经过他们的巧手把陶瓷与戏曲这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戏曲《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之一,风靡全国数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而中国陶瓷史上以三国演义人物为范本绘制出的陶瓷艺术品人物形象也是微妙微翘的,这些艺术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龙的传人独特智慧和审美情趣。笔者仅就釉上彩绘的三国人物形象,解读陶瓷绘画上的三国演义故事。
1 清康熙五彩“点将图”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
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鲜艳、风格简练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釉上彩瓷器的雏形可以上溯到宋代的磁州窑。磁州窑所烧造的众多品种中有一种白釉釉上红绿彩,这是磁州窑乃至整个宋瓷中比较名贵的品种,到了明代正式形成五彩这一品种。清代康熙年间,五彩瓷器的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有着品种丰富多样,造型精美绝伦,色泽鲜艳明快、雍容华贵、画面和谐,图案颖的风格,均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康熙五彩色彩硬朗和雍正时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瓷器相对比,称其为“硬彩”。尤为一提的是,康熙五彩中的蓝色与明代五彩中的蓝色迥然不同,它以釉上藍彩取代了明代的釉下青花。
清康熙五彩“点将图”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是康熙五彩的典型作品。高45.7厘米。“刀马人”应为康熙中期民窑五彩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装饰。以刀(兵器)、马(战马)、人(武士)三个主题来描绘《三国演义》古典小说中的战争场面,有着浓重的民族风格和民间气息。器物所绘人物的画风深受明末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影响,线条沉着劲练又见疏旷散逸,形象奇傲古拙而又自然。图中人物服饰纹样风格独特,构图丰厚饱满,场景描绘生动使人身如其境,人物轮廓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表现风格简括娴熟,人物神态和形象以夸张的手法,达到了“意、妙、翘、趣”的艺术境界。色彩感觉既有对比而又和谐统一,它以红或黑色勾勒人物、马匹、旌旗、山石的轮廓,然后用平涂的方法敷以红、黄、蓝、绿、紫、黑、金等各种耀眼的色彩,其中带有描金彩的一般为较为名贵的作品。
2 粉彩三国人物“收降川将”纹瓶一对
粉彩瓷是釉上彩的一种分支,又叫软彩瓷,经低温烧成,其出现来源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的影响,并由景德镇工匠经工艺上的变化而创制,与清珐琅彩瓷在工艺上和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却与釉上五彩等存在本质区别,其一五彩是被称为“硬彩”,基本上是单线平抹或者色彩平涂的手法来处理画面,而软彩瓷吸取了工笔国画与宫廷壁画之长处,采用勾,勒,点、染之技法来装饰画面;其二粉彩以含有砷的“玻璃白”打底,是在白胎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水料,使图案色彩不透明而具有粉质感,色彩微微凸出瓷面,柔和淡雅而晶莹,由于粉彩是在五彩瓷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其效果更显温润柔美。
此对瓶是以三国故事“收降川将”内容为背景,“收降川将”为刘备占据荆州后,企图向四川扩充势力,当时四川刘璋抗击曹操,迎接刘备入蜀。建安十七年期间两人产生矛盾,冲突不断,刘备进兵广汉,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随后刘备兵围成都,刘璋投降,四川归刘备。画面描绘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的故事。瓶身高59.5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敞口束颈,溜肩,长弧腹,下承浅圈足。颈部纹饰镂空片形有双耳。腹部描绘故事内容为二川将吴懿、李严,跪地降伏,刀、枪缴地,战马脱缰、刘备施礼相迎。颈部墨彩书“收降川将”四字。另一面墨书题名“三国纷纷刀兵闹,每日思想计千条,欲把狼烟尽行扫,才得四海乐唐尧。余荣顺出品”,下方有红彩小方章一枚。人物形象描绘特点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线条描绘自然、散逸、疏旷,此瓷品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达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较高境界。
到民国时期,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文人风格的影响,此类戏曲瓷器图样很受广大民众喜爱,多选自古典名著中经典故事。对艺人要求严谨,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瓷品故事内容要贴近文学作品的真实内容,要达到能使人一目了然的作用,还要把战场上武将那种威武雄健阳刚之气和战马的那种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描绘出来,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另一面也反应出人们那种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表达一种美好的心理愿望。
现今,戏曲文化和陶瓷文化的碰撞产生的陶瓷艺术风格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运用起来,我国戏曲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有《西游记》、《西厢记》、《水浒传》,戏曲《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和经典形象人物只是中国传统戏曲形象之一,人们把自己的爱憎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戏曲的情节表现出来,戏曲文化中精彩的故事情节通过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内容都为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料和灵感。这些故事中人物形象生动、故事丰富,等待着更多的陶瓷艺术爱好者用心去发现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胜.浅谈戏曲艺术对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12).
[2] 肖冲.三国故事题材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2008(8).
[3] 余锋.文学与陶瓷艺术[M].远方出版社,2005.
[4] 博宝网.http:∥www.artxun.com/.
[5] 胡正喜.传统粉彩陶瓷艺术浅析[J].工艺美术大观,2009(4).
作者简介:马俐,女,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