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案设计优化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开端,能有效地推动教学的深入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重视对导学案的设计优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政治;优化设计
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流行”导学案教学,它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导学案”使用的模式过分僵化、问题设计过于呆板,导致教学的活力与张力呈现不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导学案”的设计为出发点,对“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一、初中政治“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凸显政治学科的特点。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作为人文学科的政治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初中学生健康地成长。但在“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校不顾学科特点,直接依据考纲的知识点编制学案,一问一答,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渗透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习题解答,这与新课改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背离的。
2.简单地设计成练习方案。“导学案”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在学案的设计中,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导学案”不同于同步练习,它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如果把生动的课本案例知识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的练习,不注重知识结构的梳理、问题的探究和学习方法指导,等于把“导学案”变成“练习方案”,课堂教学气氛势必沉闷。
3.没能体现每一课的特点。初中政治每一课、每一框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盲目地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没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设计成有层次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而做一个框架下的填充,必然导致“导学案”和学生学习思维的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案的导学功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4.问题设计缺乏深度。在“导学案”设计中,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少“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于浅显,缺乏思考的空间,问题的设计不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能引起学生思维激烈的碰撞,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政治“导学案”设计的优化措施
1.要符合学生实际,以生为本。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勤于并乐于思考,提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的快速期,求知欲望强。因此,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导学案设计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生为本。
2.要对课本知识点进行问题化。对课本知识点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和关键。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作用。(1)问题的情境化。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德育点在“导学案”教学中设计为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能力。(2)问题的探索性。“导学案”问题的设置针对性要强,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3)问题的多角度。教师要多角度设计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深入教材,认真思考,通过集体备课与同科教师探讨,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设计问题,避免问题的简单化和重复化。同时,“导学案”的问题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因受教学时间所限,常使得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或是教师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出现急于告诉学生结论的现象。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认真分析学情,将重点、难点设计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探究,共同提高。因此,在设计“导学案”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思考:“怎样的问题设计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清晰?怎样的方法指导才能让学生表达更精彩,思维更有深度?怎样的课后练习才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总之,“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增效”而不“增负”。因此,“导学案”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要注重在教师主导下有效地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政治;优化设计
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流行”导学案教学,它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导学案”使用的模式过分僵化、问题设计过于呆板,导致教学的活力与张力呈现不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导学案”的设计为出发点,对“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一、初中政治“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凸显政治学科的特点。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作为人文学科的政治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初中学生健康地成长。但在“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校不顾学科特点,直接依据考纲的知识点编制学案,一问一答,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渗透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习题解答,这与新课改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背离的。
2.简单地设计成练习方案。“导学案”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在学案的设计中,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导学案”不同于同步练习,它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如果把生动的课本案例知识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的练习,不注重知识结构的梳理、问题的探究和学习方法指导,等于把“导学案”变成“练习方案”,课堂教学气氛势必沉闷。
3.没能体现每一课的特点。初中政治每一课、每一框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盲目地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没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设计成有层次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而做一个框架下的填充,必然导致“导学案”和学生学习思维的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案的导学功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4.问题设计缺乏深度。在“导学案”设计中,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少“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于浅显,缺乏思考的空间,问题的设计不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能引起学生思维激烈的碰撞,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政治“导学案”设计的优化措施
1.要符合学生实际,以生为本。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勤于并乐于思考,提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的快速期,求知欲望强。因此,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导学案设计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生为本。
2.要对课本知识点进行问题化。对课本知识点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和关键。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作用。(1)问题的情境化。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德育点在“导学案”教学中设计为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能力。(2)问题的探索性。“导学案”问题的设置针对性要强,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3)问题的多角度。教师要多角度设计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深入教材,认真思考,通过集体备课与同科教师探讨,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设计问题,避免问题的简单化和重复化。同时,“导学案”的问题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因受教学时间所限,常使得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或是教师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出现急于告诉学生结论的现象。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认真分析学情,将重点、难点设计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探究,共同提高。因此,在设计“导学案”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思考:“怎样的问题设计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清晰?怎样的方法指导才能让学生表达更精彩,思维更有深度?怎样的课后练习才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总之,“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增效”而不“增负”。因此,“导学案”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要注重在教师主导下有效地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