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后危机阶段劳动力市场发展新趋势的关键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今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又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后危机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新趋势的关键。本文首先论证了“后危机”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从长期趋势和短期冲击两方面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地前瞻性分析;再次提出应对后危机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新趋势,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关键词:后危机;劳动力市场;新趋势;经济发展方式
  
  近几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变化既有长期的趋势、又有短期的冲击。尤其是今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即经济停止下滑,开始复苏的危机后期阶段。后危机时期我国既遇新的发展契机,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后危机”时期新形势、新挑战,迎接新增长周期。南非总统府部长曼纽尔表示,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出口的传统发展模式将面临很大挑战,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应对全球经济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1]因而,需要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未来走向进行预测,以便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一、后危机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提出:要将应对金融危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
  缓。[2]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使我国传统增长方式“软肋”尽显,传统增长方式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已经到了不改就不行的地步。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迫在眉睫的新任务:2010年我国最重大的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长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关键举措。笔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应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包括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收入分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程度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
  自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为此做出巨大努力,但成效尚不明显,未达到预期目的。不仅总体上未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反而还出现经济增长同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矛盾突出等新问题,在新世纪已走到难以为继的地步。我国长期形成的传统增长方式不够注重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后危机时期又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矛盾凸显出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资源能源消耗过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金融危机逼迫我们去解决深层次矛盾、实现发展方式转型。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需要向刺激消费转变,外贸萎缩之后的内需增长值得期待,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迫在眉睫。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新的推动力。
  
  二、 后危机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及新趋势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可从长、短期两方面分析:
  首先从长期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由于长期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中国完成了发达国家经历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阶段,人口控制成效显著。但同时遵循人口周期发展规律,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态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广州提供的预测数据,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从2003年逐步下降,到2006年稍有反弹,随后一直下降,到2015年左右接近为零。中国不再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人口红利”为期不长了。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上海市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说,“30多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毋庸置疑,中国已经享受到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3]
  “廉价劳动力”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和出口产品的低价位。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表现不俗。“廉价劳动力”为中国经济出现奇迹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与我们渐行渐远,将逐渐消失。
  这种人口结构转变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具有长期性,其主要影响有:
  一则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正在逆转。如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呈现出新变化。2004年开始的“民工荒”现象已从沿海城市蔓延到内地甚至中部劳动力输出大省,尤其是近些年是愈演愈烈。那种依靠低工资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难行得通了。
  二则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当人口红利的获利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便是老年人口负债期。“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据民政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增至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并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2015年前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抚养比将停止下降并转而提高,据预测2020年我国的养老负担率要达45%。[4]
  人口老龄化的第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出现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劳动力出现短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第二个后果社会抚养比提高,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第三个后果是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难题——如何解决老龄人口的就业问题等等。
  三则引起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随着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总认为中国存在无限劳动力供给,导致工资增长很缓慢,如有的农民工工资十年未变。但近些年“民工荒”现象普遍出现,结束了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理论和实践阶段。劳动者工资上涨较快。引起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世界工厂的优势即将丧失。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向被称为中国特殊的“比较优势”,而且一直是我国对外招商引资的法宝,有力吸引外资到办企业。而企业长期实行低劳动力成本运作方式也有不少负面影响:不仅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生存条件受到影响;而且还严重制约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因此,单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所支撑的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不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
  因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人口素质,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变化的当务之急。正如经济学家蔡昉所分析:“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虽然有利于缓解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负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经增长引擎。”[5]2009年中央经工作会议上也指出,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这为积极应对人口红利的枯竭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次,对短期冲击状况分析,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引发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新的态势。
  其一: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失业率普遍上升,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多方面的重大挑战。
  这一轮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给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造成剧烈的冲击,导致失业率大幅攀升,工资收入及家庭生活急剧下降的严重后果。金融业就业首当其冲受到危机的冲击,随后向实体经济迅速扩展,波及到汽车、造船、航空、钢铁、零售等主要行业。大公司大幅裁员,中小企业破产。另外,还进一步影响其它产业链上更多人的失业,形成了“失业乘数”。伴随着经济衰退,失业和贫困大幅增加,全球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一份关于2009年全球就业形势的报告:2009年全球失业率达6.6%,失业人数为2700万人。发达国家如美国2009年10月以来,失业率高达10%以上,新增失业者超过720万人,奥巴马称之为“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日、英、法等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也创新世纪以来最高水平;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失业率一度高达21.3%。又如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南方已有67家工厂倒闭,因此提前返乡的农民工有670万人。(陈金生、2008)经济寒冬使中国丧失了至少2000万以上就业机会。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我国失业率是9.4%。金融海啸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冲击,农民工失业首当其中,而由于当下的失业农民工则不同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的农业兼就业流动性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已经是完全脱离了农业,形成了专业的、固化的劳动力市场要素资源,其家庭也成为城镇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仅对农民工本人乃至家庭影响很大,搞不好则影响社会稳定。[6]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中国尚未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带来多方面的重大的挑战:
  第一,出口的疲软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仍将持续。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外贸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9.7%上升到目前的6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外需和外部投资。过去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高消费、低储蓄的现象,使得我国的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长期以来处于获利的地位。而这轮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最大,“反倾销”浪潮不断掀起,外向型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对我国就业和劳动力市场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已出现结构性变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出口方面,并使我国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我国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是2个百分点,2009年前三个季度却是负的3.6个百分点。然而,由于在短期内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很难改变,外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拉动点,这意味着出口的疲软对我国就业影响仍将持续,可能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第二,世界经济本土化趋势对我国引进外资及就业将造成负面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给西方社会造成强烈的冲击,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导致他们开始反思超前消费文化并逐步增强了储蓄意识。同时也加大了世界经济的本土化趋势。2009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峰会上正式确定了这一趋势,这将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经济决策带来深远影响。具体来说,在未来,为了吸取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过度互相依赖的教训,世界各大经济体将更加注重国内人才、市场、需求以及监管体系的建设。
  世界经济本土化趋势最大的问题就是减少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从而也减少了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这一趋势对于目前依赖外需和外部投资较高的中国经济来说,提出更大的挑战。而外国直接投资减少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外企的从业人员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
  第三,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失业率仍居不下。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虽然目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并不稳固。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分析,2010年全球失业率仍将居高不下,预计发达国家还将有300万人将失业。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在短期内也难消除。劳动力市场则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如失业率居高不下,并有长期化风险。屡次发生重大危机的经验表明,即使经济增长回升,就业市场的复苏,也要比经济复苏滞后2~5年;又如高失业有顽症化的风险。经合组织研究报告分析,目前的周期性失业有可能转变为结构性失业,结构失业比周期性失业更难恢复。在经济复苏后也无法被市场所吸收,会形成“失业滞后现象”,导致一系列问题等等。
  其二:这轮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新变化是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出现许多新行业和新职业。
  金融危机加速了我国就业多样化地进程,派遣就业、临时工、季节工、自由职业者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在增加。劳动者与雇主、客户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对就业质量的提高、劳动关系的调整以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提出了新挑战。
  根据学者们的前瞻性分析“这轮金融风暴所引发的经济下行会打破中国原有经济的格局,未来会出现新的经济模式。劳动力市场需要重新建立和重新分割。”[7]前期强势的很多行业会变弱,如金融业;长时间处于弱势的很多行业有望变强,如服务业。中国相当多的传统的行业和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或已经消失。如昔日的“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 铅字打字员等等,如今已不见踪影。旧的行业和职业的消失,新兴的行业和职业不断产生。五彩缤纷的新职业拔地而起、横空出世,诸如婚姻规划师、网络编辑员、动画绘制员、数字视频合成师、宠物健康护理员等等。未来很多行业会合并重组。而新兴行业人员需要重新配置、添充;符合未来发展的行业需要人员补充。另外,现有管理模式也会发生改变。新行业和职业的大量涌现,职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仅对个体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应对后危机阶段劳动力市场新变化的对策思路
  
  综上可见,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无论是从人口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还是金融危机的短期冲击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已发生新变化。面临新挑战。其应对措施的关键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这样,才能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这就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后危机阶段劳动力市场发展新趋势?我们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整结构要有利于促进就业。要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调整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特别要发挥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重要作用。还要注意把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面对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竞争和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面对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由低成本优势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移动。还要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可围绕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绿色环保产业等,进一步开拓广阔的就业空间。以转型升级迎接新的增长周期;三要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把职业培训摆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既要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使求职者具备当前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技能,有效促进就业;又必须着重眼于未来,使受训者能够适应危机后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培训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不仅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还要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四要调整我国的开放战略。客观分析,中国经历了3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以后,在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衰退的同时,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供给及作用也在大大增强。中国的开放战略应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展资本和技术的作用。这样,开放战略的转型目标就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http://www.sina.com.cn“中外专家共话后危机时代发展战略”。
  [2]2008年12月24日《工人日报》
  [3]“关于加快建立我省居家养老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议”,吉林省人民政府 www.jl.gov.cn
  [4]唐鐄等:“2010人力资源和社保障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6.12
  [5]http://www.sina.com.cn “专家建议调整生育政策规避人口红利枯竭”2009年12月10日
  [6]惠双民:“中国就业新阶段:实现统一劳动力市场与充分就业”,《中国经济时报》2010.9.10。
其他文献
摘 要:统计工作的精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却存在着各种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我国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工作;数据误差原因;策略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
期刊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我国的交通秩序正经受着严峻考验。尽管现代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道路行驶质量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潮涌般的机动车仍使现代马路异常拥挤,道路交通事故更是频发。据我国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万余起,造成近6.8万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1]发生交通肇事犯罪后,肇事者的表现不尽相同:有人选择逃避法律责任,置伤者于不顾,也有选择积极承担
期刊
摘 要:清代,随着新疆纳入中原王朝以及后来的新疆建省,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影变化。在农、牧业发展的同时,新疆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也兴旺起来。内地的绸缎、茶叶、磁器等产品运人新疆,和新疆的毛皮、瓜果、棉花等物品进行交换,更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许多商业市场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批商业城市。  关键词:清代;新疆;商业市场;城市    清代,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近代疆域
期刊
摘 要:团队式教学在我国的高校中并不多见,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在我校的体育课堂中对合班团队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认为在合班过后的体育大课堂里将学生分别组成团队的形式上课方式可行,并且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有教多的优点。  关键词:合班;团队;体育教学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广泛开展,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成为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尊
期刊
摘 要:金融自由是经济自由的高端图式,其实质是融资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适度可消解“金融压抑”。金融自由化过度会带来危机。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消解;危机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9月,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9年下半年,进入后危机时代,至今余波未平,世界经济处于缓慢爬坡的阶段。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学界见仁见智,通常一致的看法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才是危机
期刊
摘 要:历经160多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和30年的改革发展,中华民族正在拓展着自己的复兴之路。在民族复兴的时代场域中,文明是民族独立之本。从文明传承的动态角度来分析,文化是文明生存之根。在民族复兴的机遇和挑战中,弘扬中华文化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全面认识、准确定位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其合理的现代转换。  关键词:复兴;文明;文化    在一般意义上,要准确解析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太容易。但
期刊
摘 要: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本文就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探讨了说课内容及说课种类,并提出课后说课的建议。  关键词:说课;内容;种类    备课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技术问题,说课除要研究上述问题外,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1]。  以往的学校教研形式,大多是采用评优课、观摩课、公开课等讲课的形式。这些形式都是在规定的
期刊
摘 要:在网络化时代,QQ日志是大学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QQ日志    1.QQ日志简介    QQ号码和电话号码一样,业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数字。借助QQ,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和同学、朋友、亲人海阔天空,交谈经验,宣泄情绪。而QQ空间,是展示自己个性的一个地方,你可以浏览别人的空间吸取其里的营养,你可以把别人好的日志转载到自
期刊
摘 要: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绘画的发展趋势,就是从中国式的唐绘向日本式的大和绘的演变与过度。从日本的“鸟毛立女图屏风”到浮世绘美人画,唐朝仕女画的绘画题材及其笔法线条,敷色技法在日本绘画中屡见不鲜,可以体现唐朝绘画和日本绘画源来一致的审美渊源。而由于具体的社会背景、时代发展、绘画史在社会演变下所发生的变化,又致使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和唐朝仕女画在绘画对象、绘画功能及流通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比较唐朝
期刊
摘 要:结合课程特点,从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陈述了对提高《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方法;探索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有关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食品机械设备选型和工艺设备设计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时选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