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仅对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复习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词 复习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对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提高,不断向着科学、客观、高效的目标迈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合一的中考迫在眉睫,我们该怎么复习呢?
一、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1、课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推荐背诵古诗词34首,其中课文23首,课外古诗词背诵11首。
2、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古代诗文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所要求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吸收。古代诗文的阅读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优秀诗文的背诵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背诵(基础积累)阶段
将诗歌知识形成板块,必须要有厚实的背诵基础,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基础不牢固,背诵不够熟练,下一步知识结块就无从做起,所以,第一階段复习以背诵为主。教师先给学生印发《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的古诗词分布表》,学生对照相关的篇目,把以前学过的诗歌背诵梳理一遍,生疏的诗歌重点复习。每节语文课前复习2_3首诗歌,每周复习15首左右。老师布置背诵内容时,要有意提示与其他诗歌的联系。譬如: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比较,并提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咏梅的诗句?”学生讨论后,找出了王冕的《墨梅》《白梅》、林逋的《山园小梅》、王安石的《梅花》。比较难理解的诗歌,尤其是一些很感性、很具文采、风格特色明显的文章,需要老师用心去感悟,抓住要点,能走进去又出得来,然后简明扼要地给学生提示一下重点内容,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提高学生背诵诗歌的兴趣,形成自主阅读背诵的好习惯。
三、整理(系统梳理,知识结块)阶段
有了背诵作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1、按照诗歌内容分块。描写春天(春花、春风、春草、春雨……)的古诗句;咏物(雪、莲、柳、梅……)的古诗句;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表达雄心壮志的古诗句;壮志未酬的古诗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句;惜时的古诗句;与诸葛亮有关的诗;按内容分知识块,同类内容组成一个知识版块。譬如: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按诗歌的意境分块。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中与之意境相同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相同意境的诗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按诗歌的写法(比喻、对偶、互文、用典、动静结合、想像与联想的妙用等)分块。例如:运用典故的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动静结合的古诗名句有: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可以形成的知识板块,举不胜举,异彩纷呈,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才会有计划地给学生提要求。有的知识板块,学生能列举出近301、句子,如“咏月”名句。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背诵、思考、归类、书写和练习,学生亲自去感知知识,互相交流切磋,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四、巩固检测(能力提升)阶段
知识板块形成以后,还应练、考结合,不断总结,反复提高。在考查中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诗句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培养解题的灵活多变性,做到背诵一梳理一训练一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将这种方法有机地融进了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己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在笔记本上学生们自己创新了各式各样的知识板块:诗人诗号板块、古史知识(《左传》《史记》《战国策》)板块、文学三部曲板块、名家对联知识板块……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文心雕龙”中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用这种办法“积累”诗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想起一个就想起一串,遇到一个也联想起其它,这样学习就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学生有了丰厚的积累,学习诗词的兴趣浓厚了,也为以后鉴赏诗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总之,只要能准确识别,给诗歌分类定性、掌握某一类诗歌的一般特点,一般解读角度和一般技巧,就能声速琐定诗歌的本质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词 复习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对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提高,不断向着科学、客观、高效的目标迈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合一的中考迫在眉睫,我们该怎么复习呢?
一、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1、课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推荐背诵古诗词34首,其中课文23首,课外古诗词背诵11首。
2、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古代诗文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所要求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吸收。古代诗文的阅读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优秀诗文的背诵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背诵(基础积累)阶段
将诗歌知识形成板块,必须要有厚实的背诵基础,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基础不牢固,背诵不够熟练,下一步知识结块就无从做起,所以,第一階段复习以背诵为主。教师先给学生印发《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的古诗词分布表》,学生对照相关的篇目,把以前学过的诗歌背诵梳理一遍,生疏的诗歌重点复习。每节语文课前复习2_3首诗歌,每周复习15首左右。老师布置背诵内容时,要有意提示与其他诗歌的联系。譬如: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比较,并提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咏梅的诗句?”学生讨论后,找出了王冕的《墨梅》《白梅》、林逋的《山园小梅》、王安石的《梅花》。比较难理解的诗歌,尤其是一些很感性、很具文采、风格特色明显的文章,需要老师用心去感悟,抓住要点,能走进去又出得来,然后简明扼要地给学生提示一下重点内容,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提高学生背诵诗歌的兴趣,形成自主阅读背诵的好习惯。
三、整理(系统梳理,知识结块)阶段
有了背诵作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1、按照诗歌内容分块。描写春天(春花、春风、春草、春雨……)的古诗句;咏物(雪、莲、柳、梅……)的古诗句;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表达雄心壮志的古诗句;壮志未酬的古诗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句;惜时的古诗句;与诸葛亮有关的诗;按内容分知识块,同类内容组成一个知识版块。譬如: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按诗歌的意境分块。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中与之意境相同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相同意境的诗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按诗歌的写法(比喻、对偶、互文、用典、动静结合、想像与联想的妙用等)分块。例如:运用典故的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动静结合的古诗名句有: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可以形成的知识板块,举不胜举,异彩纷呈,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才会有计划地给学生提要求。有的知识板块,学生能列举出近301、句子,如“咏月”名句。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背诵、思考、归类、书写和练习,学生亲自去感知知识,互相交流切磋,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四、巩固检测(能力提升)阶段
知识板块形成以后,还应练、考结合,不断总结,反复提高。在考查中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诗句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培养解题的灵活多变性,做到背诵一梳理一训练一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将这种方法有机地融进了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己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在笔记本上学生们自己创新了各式各样的知识板块:诗人诗号板块、古史知识(《左传》《史记》《战国策》)板块、文学三部曲板块、名家对联知识板块……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文心雕龙”中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用这种办法“积累”诗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想起一个就想起一串,遇到一个也联想起其它,这样学习就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学生有了丰厚的积累,学习诗词的兴趣浓厚了,也为以后鉴赏诗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总之,只要能准确识别,给诗歌分类定性、掌握某一类诗歌的一般特点,一般解读角度和一般技巧,就能声速琐定诗歌的本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