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游戏是目前幼儿园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更是孩子们向往并乐意参与的乐园。老师们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更要重视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皮亚杰常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并不是教师每一次指导和介入都是有效、可行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与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即并不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
关键词:幼儿教学;教学方法;老师介入
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 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开展教育,首先观察。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孩子,观察是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径。”蒙台梭利说。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图和科学的观察态度,学习的方式和行为要虚心地理解孩子,教师只有在游戏中全面观察,才能正确判断孩子的游戏,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才能将游戏延伸,发展儿童。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理解游戏材料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更多的時间玩耍、经验等,然后考虑是否参加儿童游戏,以及如何帮助儿童提高游戏技能。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儿童游戏内容,帮助他们了解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以避免干扰儿童游戏的成人需求和观点。
教师的观察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从而掌握幼儿的已有经验。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教师在哪些方面可以给予帮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以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如在大班的美工区“编辫子”活动中,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编了几次就掌握了,觉得太简单,孩子不感兴趣了。如何让游戏继续进行下去,老师于是建议幼儿在编好的辫子上操作创新,有的孩子把辫子做成活动室挂饰,有的孩子就用编好的辫子粘贴成杯垫,有的幼儿把辫子盘贴成花朵、太阳等各种不同的图案,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也浓了。游戏中幼儿模仿、讨论、学习,增强了主动性,提高了积极性。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幼儿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讨论、总结,从而掌握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的。如果我们老师只让他们编辫子,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那么,幼儿的思维就不会活跃,活动的效果就不会这么丰富多彩,可见通过教师细致观察并适时调整指导策略,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二、 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策略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具有临时性与现场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灵活掌握介入的几种策略。
(一) 角色扮演策略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娃娃餐厅时,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着,有的切菜,有的烧饭,有的做包子,有的包饺子。为了丰富游戏的内容,教师进入游戏区,对餐厅经理说:“要订外卖,那边建筑区的工人肚子饿了,要你们送外卖,可以吗?”经理看了一下,所有的幼儿都在忙忙碌碌的,就说:“不行呀,我们这里的服务员不够呀。”教师就说:“我来帮帮忙可以吗?”“好的好的,你来帮我们送外卖吧”。于是,教师披上了服务员的服装,把孩子们做的盒饭装上了小推车,推着给建构区里的工人送外卖去了。
在游戏中,老师以给建构区的工地上送外卖为由,当扮演“经理”的幼儿说缺少服务员时,老师主动的以角色扮演的身份加入游戏中,给餐厅增加了“送外卖”这一业务,丰富了游戏内容,教师也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着幼儿的游戏情况与心理,与幼儿成为平等的对话者。教师与幼儿间这样的角色互动,不仅游戏内容丰富了,而且幼儿的游戏技巧得到提升。
(二) 暗示指导策略
“时装表演区”由于无人光顾,几个幼儿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一位幼儿在镜子里反复地转动着自己的裙子,另一位用漂亮的发夹夹在自己头上,还有一位则在墙镜跟前梳着自己的头发。教师发现了这样的状况,走进了时装表演区,“服务员,我要表演,给我化化妆吧。”三个幼儿一起忙开了,卢睿涵拿起时尚杂志问:“你想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教师在杂志上选了一套衣服,三个幼儿立即忙开了,有的给拿衣服,有的给弄头发,还有的给老师涂指甲油。这一切忙完后,教师说:“你们给我打扮得这么漂亮,可是大家都很忙,没空来看表演,怎么办呢?”徐姚艳眼睛眨了眨,很神气地说:“我们到大街上去表演吧!”“好啊!”说着大家就一起出发了。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采用的是语言暗示指导。通过观察注意到由于没人观看表演,表演区的孩子无所事事,独自摆弄,没有进入角色,教师以时装模特的身份与幼儿进行角色互动,用语言暗示幼儿开展游戏。通过暗示,教师还注意协调区域间角色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机智在于,通过语言暗示,注意把新的要求转化为幼儿游戏的内在需要,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在后来的游戏中,时装表演区经常到各个区域进行表演,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三)直接干预策略
游戏中教师以现实中教师的身份介入游戏,就是直接干预策略。比如,小班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戏,妈妈喂幼儿扮演的宝宝吃饭,妈妈说:“我给你做好吃的东西,你在这里等着。”宝宝乖乖地说:“我等着,妈妈!”一会儿,妈妈拿来了鱼、虾、蛋、米饭等好多的食物(自制的布艺玩具)。妈妈就开始喂了“嘴巴张大点”宝宝就真的张大了嘴巴:“啊——”妈妈就真的夹起一只虾要送到他嘴里。老师见状急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不能吃的,不能放嘴里。”“我们是在玩游戏,这些东西不是真的吃的,只能假装吃哦。”两个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假装地吃起来。
小班孩子年龄小,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特别是在沉溺于游戏的情景时。当游戏情节中出现孩子们喜欢的食物时,会真的想把它放入口中品尝一下,这样做不安全又不卫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及时采取直接干预策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一策略用于非常状态下,一般不经常使用。
总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介入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深刻领会《指南》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区域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正确的方式指导,不断的努力使自己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反思能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幼儿,满足幼儿需求,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杨影梅,江苏省启东市,启东市慕卿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教学;教学方法;老师介入
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 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开展教育,首先观察。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孩子,观察是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径。”蒙台梭利说。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图和科学的观察态度,学习的方式和行为要虚心地理解孩子,教师只有在游戏中全面观察,才能正确判断孩子的游戏,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才能将游戏延伸,发展儿童。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理解游戏材料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更多的時间玩耍、经验等,然后考虑是否参加儿童游戏,以及如何帮助儿童提高游戏技能。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儿童游戏内容,帮助他们了解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以避免干扰儿童游戏的成人需求和观点。
教师的观察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从而掌握幼儿的已有经验。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教师在哪些方面可以给予帮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以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如在大班的美工区“编辫子”活动中,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编了几次就掌握了,觉得太简单,孩子不感兴趣了。如何让游戏继续进行下去,老师于是建议幼儿在编好的辫子上操作创新,有的孩子把辫子做成活动室挂饰,有的孩子就用编好的辫子粘贴成杯垫,有的幼儿把辫子盘贴成花朵、太阳等各种不同的图案,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也浓了。游戏中幼儿模仿、讨论、学习,增强了主动性,提高了积极性。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幼儿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讨论、总结,从而掌握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的。如果我们老师只让他们编辫子,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那么,幼儿的思维就不会活跃,活动的效果就不会这么丰富多彩,可见通过教师细致观察并适时调整指导策略,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二、 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策略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具有临时性与现场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灵活掌握介入的几种策略。
(一) 角色扮演策略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娃娃餐厅时,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着,有的切菜,有的烧饭,有的做包子,有的包饺子。为了丰富游戏的内容,教师进入游戏区,对餐厅经理说:“要订外卖,那边建筑区的工人肚子饿了,要你们送外卖,可以吗?”经理看了一下,所有的幼儿都在忙忙碌碌的,就说:“不行呀,我们这里的服务员不够呀。”教师就说:“我来帮帮忙可以吗?”“好的好的,你来帮我们送外卖吧”。于是,教师披上了服务员的服装,把孩子们做的盒饭装上了小推车,推着给建构区里的工人送外卖去了。
在游戏中,老师以给建构区的工地上送外卖为由,当扮演“经理”的幼儿说缺少服务员时,老师主动的以角色扮演的身份加入游戏中,给餐厅增加了“送外卖”这一业务,丰富了游戏内容,教师也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着幼儿的游戏情况与心理,与幼儿成为平等的对话者。教师与幼儿间这样的角色互动,不仅游戏内容丰富了,而且幼儿的游戏技巧得到提升。
(二) 暗示指导策略
“时装表演区”由于无人光顾,几个幼儿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一位幼儿在镜子里反复地转动着自己的裙子,另一位用漂亮的发夹夹在自己头上,还有一位则在墙镜跟前梳着自己的头发。教师发现了这样的状况,走进了时装表演区,“服务员,我要表演,给我化化妆吧。”三个幼儿一起忙开了,卢睿涵拿起时尚杂志问:“你想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教师在杂志上选了一套衣服,三个幼儿立即忙开了,有的给拿衣服,有的给弄头发,还有的给老师涂指甲油。这一切忙完后,教师说:“你们给我打扮得这么漂亮,可是大家都很忙,没空来看表演,怎么办呢?”徐姚艳眼睛眨了眨,很神气地说:“我们到大街上去表演吧!”“好啊!”说着大家就一起出发了。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采用的是语言暗示指导。通过观察注意到由于没人观看表演,表演区的孩子无所事事,独自摆弄,没有进入角色,教师以时装模特的身份与幼儿进行角色互动,用语言暗示幼儿开展游戏。通过暗示,教师还注意协调区域间角色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机智在于,通过语言暗示,注意把新的要求转化为幼儿游戏的内在需要,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在后来的游戏中,时装表演区经常到各个区域进行表演,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三)直接干预策略
游戏中教师以现实中教师的身份介入游戏,就是直接干预策略。比如,小班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戏,妈妈喂幼儿扮演的宝宝吃饭,妈妈说:“我给你做好吃的东西,你在这里等着。”宝宝乖乖地说:“我等着,妈妈!”一会儿,妈妈拿来了鱼、虾、蛋、米饭等好多的食物(自制的布艺玩具)。妈妈就开始喂了“嘴巴张大点”宝宝就真的张大了嘴巴:“啊——”妈妈就真的夹起一只虾要送到他嘴里。老师见状急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不能吃的,不能放嘴里。”“我们是在玩游戏,这些东西不是真的吃的,只能假装吃哦。”两个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假装地吃起来。
小班孩子年龄小,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特别是在沉溺于游戏的情景时。当游戏情节中出现孩子们喜欢的食物时,会真的想把它放入口中品尝一下,这样做不安全又不卫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及时采取直接干预策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一策略用于非常状态下,一般不经常使用。
总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介入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深刻领会《指南》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区域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正确的方式指导,不断的努力使自己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反思能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幼儿,满足幼儿需求,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杨影梅,江苏省启东市,启东市慕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