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越躁毒越多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6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你是在生气,还在是为身体“攒毒”
  弗洛伊德曾对玛丽·波拿巴说:“尽管我对女性心灵作了30年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回答而且始终也无法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女人需要什么?”
  在男人的眼里,所有女性的心理都有种种缺憾,其实,女性的心理特征有许多优于男性的地方。女人天生充满爱心,比男人更勇于牺牲,但也正是这种优点,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比较弱的特点,她们总是轻易地把自己的人生寄托于他人,尤其是结婚后,有的女性会把全部的生活放在孩子和丈夫身上,完全没有了自己。而一旦生活出现一些很细微的状况时,就特别脆弱,没有安全感——也许可以说成是对奉献未果的一种巨大失望。这时,她们自卑、沮丧、敏感、情绪易激动、消沉和浮躁。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里,女性心理更容易被社会扰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欲望的膨胀,会让一些女性心理扭曲,做出一些令人恐惧的举动。不但如此,还会有很多精神、心理疾病产生,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症、精神病以及老年痴呆等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久违了,青城太极让你自在轻松
  青城太极能让人心里沉静,它用意念而不是用蛮力洗涤人的心灵,要求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如果坚持练习的话,不仅能改善人的心理状况,甚至连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也会向好的方面改变。据我观察,长期练习太极的女性,之前的急躁、焦虑、爱发脾气的情绪会逐渐消失,就像换了个人一样,会变得豁达、沉静、随和。有一位女性朋友告诉我,之前她与老公吵架之后会伤心气愤,但在习练了太极半年之后,她说自己冷静多了,虽然有时也会与老公吵架,但在吵的时候,她就像是个局外人,能用第三方的心理分析:吵架时她老公的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并不是以前惯性地认为是针对自己,这样想她就不会再伤心了。
  命要活得长,太极帮你养
  太极拳精神中强调的心性与德性,淡泊名利、精神自守等观念也会对女性的心理素质产生好的作用。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加强,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自我存在感变得强烈了,种种自卑、虚荣的想法都会烟消云散。练习太极、参加太极的活动,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社会,认识不同的人,看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人往往受到心理作用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女性,在年龄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如果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她们总是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了。她们害怕过生日,害怕过年,对数字特别的敏感,忌讳很多说法,比如别人问她高寿了,她明明84岁了,却说自己85了。有一句话这样讲:我命在我,不由天。青城太极讲的道家养生观,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身体有正确的看法。
  一呼一吸,护着女人的健康“根本”




  青城派掌门刘绥滨,数十年练功精华,指导女人用对太极,由内至外,调息养生,呵护美丽。
其他文献
在中国艺术品长河中,古典家具是盛开不败的奇葩。从古典家具的远古萌芽到明清家具的繁荣鼎盛,从席地而坐的低矮器型到后期直观的高型家具,它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地展现着其经久不衰的发展历程。无论是花样缤纷的椅凳、古朴典雅的床榻,还是用途繁多的案几、储衣纳物的箱柜等,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礼的概念,线条及整体结构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是那样不可动摇地根植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椅凳:传达礼仪富贵理念  椅
期刊
诗词之美在于:形式,是字句精彩排列的组合;内容,是思想高度精炼的表达。  正因为具有这种遣词精到、韵律上口的特征,使得诗词最为接近格言警句,一句一句,规整而优美地传递出诗人那些审度周密的思考成果,哲理诗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面向世事——明道理  面向世事,就是推开家门、面向社会,突破单纯、面对复杂。走向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懂理的过程,从懵懂无知到知书达理,不断总结着如何进取、如何处世、如何为人、
期刊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举办了第一讲《中国智慧》。楼宇烈教授是中国文化最真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以其在北京大学五十年的哲学研究积淀,深情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智慧才是力量  中国文化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是一种智慧的文化,中国文化不是为知识而知识,而是更好地运用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本身是死的东西,不是力量,只有运用起
期刊
雏形——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商周时期当为家具的初始阶段。众所周知,中国在商周时期便已进入了著名的青铜器时代。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很迷信,多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佑护。因此,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祭祀活动便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礼器,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实,有些礼器虽是青铜的材质,但已备早期家具的雏形。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
期刊
美:美学价值  人对美的理解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就像古典家具所具备的美除了感官美还蕴含了精神美,充分体现了人文哲学思想的崇高境界,又彰显出鲜明的美学的特征。它强调感官美与精神美的双重标准,把哲学思想及美学理念始终贯穿于古典家具的设计中,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体验活动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心与物的融合,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  所谓大美而不言,古典工艺家具不同的造型风格产生着不同的视觉美感,如明式家
期刊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阐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机械复制技术不仅能拓展我们视觉体验,快速、大规模的复制也有利于艺术作品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大量一模一样的机械复制艺术作品使得传统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灵韵”(aura)消失了。  即使“灵韵”一词本雅明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解释,但其实也非常容易理解,看看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吧。为了能够满足产能,我们制造出了能够快速批量生产的工
期刊
我国南方有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该联典故源自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廷试后偈御,榜眼陈俊卿答帝问之佳句。其时,高宗见状元黄公度、榜眼陈俊卿都来自福建莆田时,深感惊异,当帝问“卿乡土何奇?”时,榜眼陈俊卿作如是答问,一语道出莆仙人勤奋进取的求学精神。生活在江南地区的许多文人雅士,基于对古董珍玩与琴棋书画的特殊爱好和功能要求,使得家具在选材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这些文人对家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实用物件几乎都是二元共生的,古典文化语境里极少存在单纯的器、物等,凡谈及“器”必定要说“道”,因为“道”与“器”是从同一种文化心理中流淌而出的。“器”是现实物件,而由“器”中渐渐还原出的“道”正是由此“器”的制造、使用、工艺乃至独立性审美等综合心理因素所构成的文化图示。  古典家具的生命,之所以到今天都仍然散发浓重古典味道的原因,并非仅在样式、色泽等面貌上的皮肤之感,更在于人们难
期刊
多年来我特喜一支曲子,乃是元代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此阙被称作是元曲第一,其感时伤世之情,其实尽寄托于喟叹之间。如首句便是: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永夜低低吟来,真有不胜今夕何夕、今世何世之感。或许在平行宇宙里,亦有一人,把酒临风悲歌吧。如庄子之梦蝶,而不知蝶为庄子,抑或庄子即蝶?  幽兰宛如蝶梦中  古琴曲《幽兰》亦可作如是观。蔡
期刊
1925年3月12日,国民革命第一人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出,大江南北一片悲声。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最初存放在北京西郊碧云寺,丧礼庄严肃穆,寺前牌楼横额为“天下为公”,两旁对联是:“赤手创共和,生死不渝三主义;大名乘宇宙,英灵长耀两香山。”金刚宝塔前也有一联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伟绩:“功高华盛顿,识过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瘗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然而,就是在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