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人地协调观通常是地理课内容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其通常包括持续发展观、科学人口观、正确环境观、科学资源观等,其不仅是高中地理学科素养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地理教学的核心观念,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进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人地协调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并提出地理教学中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培养人地协调发展观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具体教学中的核心观念,及地理教材编写的主线,并贯穿在高中地理的整个教材中,而地理学科的“活动”模块也是对学生具备的人地协调观进行培养的主要阵地。但是,在人地协调观的落实方面却存有相应的困难,在地理教学当中的人地协调观的具体落实仍存有一定局限性。目前,高中生具备的人地协调观还需不断加强培养,并强化人地协调观相关教学理念的落实,同时,教师还需在课程中强化人地协调观策略。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需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际结合、师生一起发展的原则,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理论依据
  首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表述出的人地协调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其在课程的理念当中明确指出,对现代化公民需具备的地理素养进行培养,积极关注资源、人口、区域、环境的发展等问题,以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地关系,并形成科学持续发展观,善待环境、珍爱地球,由此可知,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地理课的教学中需注重人地协调观的渗透[1]。
  其次,历史名人表述出的人地协调观。词语协调源自于古希腊,希腊文为harmonica,英语是harmony,日语是和谐,其原意是匀称、联系、和谐、融洽、协调一致。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当中明确指出,理论自然的科学就是把自身的自然观尽量制成一个和谐整体,其明确揭示出和谐的原理,呈现出自然界中差别当中的一致、对立当中的统一,并反映出自然界是个整体的本质,是协调理论实施的先驱。
  最后,高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中阐释的人地协调观,其作为地理教育与地理学的核心观念,通常指人类和地理环境形成的协调关系的可能性及必要性认识与理解。学生构建人地协调观,不仅能正确的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于人们活动造成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方法、强度、后果,而且还能对人们对于人地关系阶段性认识的表现与元原因进行理解,能够与现实当中的人地矛盾具体实例相结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策略
  1.基于问题引导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对学生“人地协调观”进行培养,地理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的思想。经过提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从而形成相应的思想[3]。例如,对“人口的合理容量”开展教学时,想要使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强化,地理教师可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实施问题的设计,首先,想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相应的地理概念,地理教师可提问:“环境的人口容量是什么?”通过基础性问题,让学生对基础概念性知识具有一定认识;其次,想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的整体背景,教师可提问:“你们知道该概念的形成背景是什么吗?”最后,教师的提问需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锻炼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你们认为环境的人口容量的概念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经过相应的问题提出,使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人地协调观的有效灌输与培养,经过问题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形成有效的人地协调观。
  2.基于案例教学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地理教学讲解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想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人地协调观”,不仅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而且还能以真实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对人地矛盾實施清晰了解与掌握。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大量的文字说明后,再配上图片或数字,通常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自身的人地协调观的意识得到有效强化[4]。例如,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实施教学时,该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城市形态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实施理解,并促使学生可以对城市每个功能区及其区位特征实施学习。为了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与城市结构相关的知识,地理教师则可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将某个城市的相关信息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对城市面积的人口实施计算,并将具体计算出的结果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与学习到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存在的矛盾。以江西省的上饶市的城市功能为例,教师可将其图片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其城市形态的特征实施分析,并对城市形态和地理环境二者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以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城市功能的分区实质。由于人地间的矛盾理解相对复杂且抽象,致使学生在实际理解时很容易产生问题,而通过实际案例的呈现,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印象,而且还能对学生具备的人地协调观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3.基于地理实践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时,地理实践通常是较为基础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具备的人地协调观实施培养时,不仅需注重教学法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需注重学生自身主体地位的展现,并经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并使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全面提高[5]。例如,对交通运输的布局变化影响开展教学时,想要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城市中空间形态及其交通干线彼此的关系,并对交通条件对于聚落空间的形态造成的影响进行明确,以充分学习与了解到交通环境对当前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首先,想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城市空间的形态和交通干线存在的关系,地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教学内容及其经验,通过小组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个人群对其关系的意见与看法进行认识。其次,地理教师需积极主动的争取校领导的批注,根据高中生的实际地理学习状况,选择与其相应的实践活动及地点,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从而对其关系具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人地协调观[6]。同时,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在具体开展时,地理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现实感、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以促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强化的同时,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通常更强调人和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是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环境和人的矛盾逐渐突出,且人地协调观具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不仅有助于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落实,而且还有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沧田.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190-191.
  [2]范锦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114-115.
  [3]毕贵荣,李洪琴.中学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45-46.
  [4]顾烽郁.谈如何树立人地协调观、培养地理核心素养[J].才智,2019(30):138.
  [5]张玉琴,杨霞.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41.
  [6]李云志.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9):96 115.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一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部门的最重要的一个话题了。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和化学知识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培养 核心素养  引言  初中化学课程是学生刚刚迈
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师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着力课程建设,拓宽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
【内容摘要】高中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通过英语复习课可以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一个奴役的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然后针对如何具体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 复习课 应用技巧  前言  在以往的高中英语复习课中,通常由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内容灌输给学生,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全面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所提出的“小老师教学思想”就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核心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坐上“小老师”的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这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传统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学生没有选择权利,
【内容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大量虚假和负面的信息对青少年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无疑应该是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初中语文教学,作为青少年情感及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便成了新课改大背景下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临
【内容摘要】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新课改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这个改进对当前的教育工作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有新颖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的喜爱程度。目前,信息化时代,历史教学微课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尝试,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普通的应试教育。本篇文章主要讲微课在初中历史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 初中历史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想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较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利用项目式教学简化教学内容、弱化教学难度、增加教学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与素养。基于此,笔者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分析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项目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为强化教学效果,并使学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中增加了历史这门学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播普及历史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提供学生认识世界的新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教学有效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低向高发展和转化,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由无意识的接收变为有意识的探究。初中生将要通过
【内容摘要】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原声影视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言情景,英语学习和影视作品辅助教学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性,原声影视资源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兴课堂授课形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备受关注,本文立足初中英语教学,探索原声影视资源辅助课堂的优势价值、内容选择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原声影视资源 初中英语教学 优势价值 内容选择 应用策略  语言环境在语
【内容摘要】结合化学学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探讨如何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认识物质微观结构与化学反应机理、设计并模拟化学实验,进而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的意识与模型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以期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向。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化学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