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第一个10年,始有留美新闻学人归国,从20年代到30年代,是这些人归国的高峰。在抗战时期,很多“密苏里学人” (尤指那些密苏里大学出身的新闻学子)都已在新闻职场崭露头角,当时“在重庆的所有报社,几乎都由密苏里毕业生担任发行人或编辑”,不可谓不壮观。
吴嘉棠(1934~1936年留美)是留美归国的职业新闻人,早年生活比较浪漫。他在密苏里大学读书时与一位堪萨斯姑娘相遇,堕入情网,因为当地禁止与有色人种通婚,二人遂去美国北部注册登记。1936年夏天,吴嘉棠学成归国,将妻子带回故乡上海,邂逅《大陆报》掌门董显光,其时吴嘉棠刚从美国回来,意气风发,两人又是密苏里同门,董显光大喜。遂聘吴嘉棠到《大陆报》工作,后又提升时年24岁的吴嘉棠为该报总编辑。
在上海孤岛时期,吴嘉棠曾经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任教,所讲授的英美新闻事业使学生大开眼界。后由于外籍教授相继回国,吴嘉棠成为资深教授和系主任,从此声名大振。他还被英文《大美晚报》发行人史带聘为该报总编辑。时任《申报》社长和总主笔的潘公展也很欣赏吴嘉棠,聘他担任《申报》的采访主任,其时,吴嘉棠30岁出头,竟一身三任——新闻系主任、英文报总编辑、《申报》采访主任,成了上海报坛的风云人物。抗战期间,吴嘉棠因反对汪精卫政权而被列入黑名单,遭到通缉,一家人逃难寄居于上海当时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
吴嘉棠的公子、著名记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学教授吴惠连回忆道,他出生那天,上海在日军攻击下到处起火,做编辑的父亲把临盆的妻子送到医院门前,转身赶去主持采访突发的大新闻。曾是记者的母亲,只好自己步进产房。战争结束了,父母的婚姻也划上了句号。母亲好不容易挤上了去美国的客轮,家人都来码头送行——祖父母、叔叔阿姨、仆人和朋友们,独不见父亲的身影。
吴惠连回忆说:“当我问父亲在哪里时,有人说他在办公室。他们说他很忙,搞报纸就这样子……对父亲来说,新闻对他太重要了,对妻子、儿子的责任都没关系。”
吴嘉棠和发妻离异后,不久就与女记者谢宝珠传出了绯闻。谢宝珠乃豪门闺秀,才貌双全,风头压过当时的女记者陈香梅、池廷熹。她与吴嘉棠的恋情,为多家小报追踪。据说二人斥资在上海白赛仲路上买了一幢花园洋房,极尽奢华,被誉为“小皇宫”。
1949年春,解放军大军压境,直逼沪上,但崇尚自由主义的吴嘉棠匆忙离开上海却未去台湾,而是流亡日本,在东京创办了“泛亚”通讯社,每天向亚洲各地的中外媒体提供新闻特写和新闻图片,最初势头很猛,不久在各国通讯社竞争中风雨飘摇,终于倒闭。1956年,吴嘉棠携妻带女跑到香港创业,任英文《虎报》的总编辑,后感觉香港市场太小,心情郁闷,遂投笔从商,去南美淘金,结果一败涂地,倾家荡产。彼时谢宝珠又雪上加霜,提出离婚,落下吴嘉棠满怀寂寞之心,孑然一身,再回香港,不幸染上癌症,晚年凄风苦雨,于1982年8月郁郁辞世,享年70岁。
吴嘉棠本质上是个自由新闻人,一生未介入政党纷争,他也并不讨国民党欢迎,所以他在1949年未加入赴台的潮流。但是在政治的社会中,新闻人焉能摆脱政治、独往独来?吴嘉棠的一生是个令人深思的悲剧。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 作者:张威)
吴嘉棠(1934~1936年留美)是留美归国的职业新闻人,早年生活比较浪漫。他在密苏里大学读书时与一位堪萨斯姑娘相遇,堕入情网,因为当地禁止与有色人种通婚,二人遂去美国北部注册登记。1936年夏天,吴嘉棠学成归国,将妻子带回故乡上海,邂逅《大陆报》掌门董显光,其时吴嘉棠刚从美国回来,意气风发,两人又是密苏里同门,董显光大喜。遂聘吴嘉棠到《大陆报》工作,后又提升时年24岁的吴嘉棠为该报总编辑。
在上海孤岛时期,吴嘉棠曾经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任教,所讲授的英美新闻事业使学生大开眼界。后由于外籍教授相继回国,吴嘉棠成为资深教授和系主任,从此声名大振。他还被英文《大美晚报》发行人史带聘为该报总编辑。时任《申报》社长和总主笔的潘公展也很欣赏吴嘉棠,聘他担任《申报》的采访主任,其时,吴嘉棠30岁出头,竟一身三任——新闻系主任、英文报总编辑、《申报》采访主任,成了上海报坛的风云人物。抗战期间,吴嘉棠因反对汪精卫政权而被列入黑名单,遭到通缉,一家人逃难寄居于上海当时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
吴嘉棠的公子、著名记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学教授吴惠连回忆道,他出生那天,上海在日军攻击下到处起火,做编辑的父亲把临盆的妻子送到医院门前,转身赶去主持采访突发的大新闻。曾是记者的母亲,只好自己步进产房。战争结束了,父母的婚姻也划上了句号。母亲好不容易挤上了去美国的客轮,家人都来码头送行——祖父母、叔叔阿姨、仆人和朋友们,独不见父亲的身影。
吴惠连回忆说:“当我问父亲在哪里时,有人说他在办公室。他们说他很忙,搞报纸就这样子……对父亲来说,新闻对他太重要了,对妻子、儿子的责任都没关系。”
吴嘉棠和发妻离异后,不久就与女记者谢宝珠传出了绯闻。谢宝珠乃豪门闺秀,才貌双全,风头压过当时的女记者陈香梅、池廷熹。她与吴嘉棠的恋情,为多家小报追踪。据说二人斥资在上海白赛仲路上买了一幢花园洋房,极尽奢华,被誉为“小皇宫”。
1949年春,解放军大军压境,直逼沪上,但崇尚自由主义的吴嘉棠匆忙离开上海却未去台湾,而是流亡日本,在东京创办了“泛亚”通讯社,每天向亚洲各地的中外媒体提供新闻特写和新闻图片,最初势头很猛,不久在各国通讯社竞争中风雨飘摇,终于倒闭。1956年,吴嘉棠携妻带女跑到香港创业,任英文《虎报》的总编辑,后感觉香港市场太小,心情郁闷,遂投笔从商,去南美淘金,结果一败涂地,倾家荡产。彼时谢宝珠又雪上加霜,提出离婚,落下吴嘉棠满怀寂寞之心,孑然一身,再回香港,不幸染上癌症,晚年凄风苦雨,于1982年8月郁郁辞世,享年70岁。
吴嘉棠本质上是个自由新闻人,一生未介入政党纷争,他也并不讨国民党欢迎,所以他在1949年未加入赴台的潮流。但是在政治的社会中,新闻人焉能摆脱政治、独往独来?吴嘉棠的一生是个令人深思的悲剧。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 作者: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