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2042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理念是:中学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物理学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科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着力于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鲜明地、自然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品质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地鼓励学生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现就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介绍我国古代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强感.
  在中学物理课本上的定律、定则、单位……基本上是用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介绍我国古代科学文化、技术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在学习几何光学时,介绍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墨子所著的《墨经》中,详细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对小孔成像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在讲授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80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明代航海家郑和运用指南针,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只是从清朝慈禧太后以后,使我国人民深受一百多年的屈辱和灾难.要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介绍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在许多高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讲超导体时,介绍我国科学家赵忠贤、陈立泉,他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忘我工作,终于使我国在超导体竞赛中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是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客车技术的国家。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应用时,介绍我国正在紧张进行的“嫦娥奔月”、“天宫一号”以及“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的对接计划。标明我国完全具有星际航行能力,以及具有为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和平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自豪感.
  在讲解红外线遥感技术时,介绍我国进入全面实施和运用阶段的“北斗星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已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结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世界独占鳌头的局面.
  3、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在完成课堂任务后挤出一点时间,给学生介绍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在讲授原子物理中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时,着重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领导和参加过32次实验,用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诗篇.
  也曾介绍过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为了纪念当时被法西斯灭亡的祖国—波兰,而把自己研究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玻尔为祖国的科学发展,谢绝英国的邀请而留在研究条件较差的丹麦,终于形成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光辉业绩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明白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要让学生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天经地义的。在教学中把爱国主义思想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学生的心田里,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向科学高峰攀登.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对于这一矛盾的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在学习正、负电荷,磁体的N、S极时,同种电荷,同名磁极间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异名磁极间又相互吸引.可见矛盾的双方既斗争又联结为一体,即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学习、研究物理知识时,不要一点论,坚持两分法.如讲解惯性、摩擦时,启发学生分析了解它们对人们有利的一面,又要找出对人们不利的一面,通过反复培养教育,使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在讲电流的形成时,注意引导学生懂得电流形成的内部因素是导体内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外部条件是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的因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的辩证观点.在讲安全用电时强调,微弱电流通过人体无害而有利,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人却要触电身亡.使学生体会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通过简要史料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曲折过程,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从中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修正理论”,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即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不断地纠正偏差、错误中提高的.
  三、渗透美学教育
  大量的美学因素存在于物理学本身的知识体系中.力学中的天体运行规律、波的图象;热学中的结晶体的多样化,光学中的光的色散、干涉和衍射图样、海市蜃楼、……等等无不体现出物理学的自然美.
  牛顿第二定律,质能方程,欧姆定律,电场强度的定义, ……这些公式形式十分简单,但内容却极其丰富,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少的符号,揭示了奥秘无比的自然规律。
  物理现象中的引力与斥力、“电生磁”与“磁生电”、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反物质……则给人一种对称与和谐美的享受.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物理学家在感受自然界多样性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统一性,并执着地追求自身理论的统一.例如牛顿力学把天上、地上的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都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统一起来;能量的转化守恒定律沟通了力、热、声、光、电、磁、原子等领域。
  物理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而且能给人以美的熏陶,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培养其优良的个性品质.例如,课本中各个概念、规律、定律……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比如人们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对热的认识……等等.介绍这些史实,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美,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点的确立和品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能采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祖国的将来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公民。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师爱是师德的最重要表现,一个没有师爱的教师,就像没有灵魂一样,何谈教书育人?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试问,没有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真心热爱,如何能做到爱岗敬业?没有一心对学生真诚付出,何谈严谨治学?没有因为热爱学生而引发出来的责任感,为人师表又有何意义?因
期刊
病毒是针对微软公司的字处理软件Word编写的一种病毒。微软公司的字处理软件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编辑软件。由于宏病毒利用了Word的文档机制进行传播,它和以往的病防治方法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大多注意可执行文件的病毒感染情况,而Word宏病毒寄生于Word的文档中,而且人们一般都要对文档文件进行备份,因此病毒可以隐藏很长一段时间。病毒能跨越多种平台,并且针对数据文档进行破坏,因此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该病毒
期刊
摘要:在高炉冶炼中,硫是主要的有害元素。它在生铁中起热脆的破坏作用。钢铁冶炼的脱硫是生产中获得优质产品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炉渣脱硫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炉渣 脱硫 影响因素     高炉生产不仅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金属铁,而且还原出的铁与未还原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都能熔化成液态,并能分开,最后以铁水和渣液的形态顺利流出炉外。炉渣数量及其性能直接影响高炉的顺行,以及生铁的产量、质量及焦比。因
期刊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建立 共产党员 先进性 长效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积极寻找新
期刊
摘要:激励是以德治校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以相关激励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教师的需要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寻求激发和调动教师积极性、促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策略、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激励 教师 教育管理     激励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激励”在管理活动中的增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1)人的
期刊
摘要:以爱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愉悦、向上的育人氛围,施与趣味快乐式的、融入竞争机制的、需要主动参与体验的德育活动,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呼唤学生的真情,激活孩子的意识与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对道德规范加以了解,并加以内化,提升道德修养,从而让学校德育工作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 中心 创新 德育     反思学校现状,那些说教式的、命令式的德育活动,对于新时期的学
期刊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认知智慧发展,而且对学生情感人格素质的形成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人格与品德的形成,而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任何言行所传达的信息他们都会无选择性的吸收。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可忽视。但在调查中发现,学校中大量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以恐吓者、鞭笞者、审问官的身份出现,忽视学生渴望被尊重、被理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期刊
曾几何时,“园丁”这一名词就冠于教师这一职业的头上。他们辛勤的劳作,孕育着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传授学生  知识,更是他们健康心理的缔造者。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渴望,他们的不满,引导他们走出自己人生的瓶颈,并为他们注入纯真和善良。当我们回望簇簇鲜花盛开的艳丽场面时,心中油然而生愉悦的满足。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一个社会就此更加繁荣
期刊
今天的青少年能否担负起跨世纪的重任,这不仅取决于这一代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取决于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新特点,怎样根据学生特点对青少年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  学生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是德育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