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若锋:从“追师”到“名师”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若锋,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体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名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中国学校体育》"学体部落"学术团队专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中学体育名师培养对象导师。
  座右铭:闲居静思则通。 人生信条:想大事,从小事做起。
  走进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邓若锋的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室,与邓老师短时间的交谈,可以从其言语及提供的资料中感受到他“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
  对待学生,邓若锋坚持“成全学生的生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使命;对待工作室,他坚持“给年轻教师一个平台,解决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的教育实践,工作室每年举办的各种活动,都围绕着“求真务实”的理念来开展。
  名师指点与教育情怀,成就自我成长
  “我的职业成长路上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名师的指点与开阔的视野、使命感和情怀,缺一不可。”长期致力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研究,在大、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32载的邓若锋总结道。
  上世纪80年代,邓若锋在上大学期间,听过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林笑峰的讲座后,立刻被其渊博的学识所吸引,就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温馨的“追师”之路。
  “林先生和我是一種亦师亦友的关系,林先生关心我的学术成长,指点我从哲学入手来涉猎研究,他亲自为我购买哲学书籍,引导我走上读书成长之路。在林先生的指点下,通过20年的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我终于创立了“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念体系,这与林先生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邓若锋认为,做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一定要有使命感,“我们做研究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民族发展,现在我们的孩子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体质在下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这需要教师有使命感。”在邓若锋看来,体育教学研究是很艰苦的,投身体育教学研究一定要有教育情怀,情怀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搭建平台,让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3年,邓若锋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刚成立,邓若锋就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体育过程,才能解决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质下降、人格品质缺失、适应能力弱化等问题。通过各类学习和实践,发现应该用哲学、科学、常识的方式进行去思考,寻找用“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的身体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邓若锋对工作室的定位,就是要能帮助实践一线的中小学老师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工作室的成员必须求真务实,心想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之大事,从日常工作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据邓若锋介绍,他的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是35岁,“希望通过引导这些年轻老师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推广一套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理论”。
  如今,邓若锋的工作室已在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得到专家学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认可,但谈起自己的体育工作室,邓若锋却很谦虚,“我的工作室就是想实实在在地做点研究,带领团队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其实,还有很多老师想进工作室,但我的个人精力有限,所以团队规模就控制在60人左右。”邓若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尽心尽力带一批老师出来,再由他们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形成一个网络,惠及更多的教师。
  对于如何解决工作室的运作经费,邓若锋透露:运作经费一是自己的课题研究经费;二是学校每年拨款一万元。经费不算特别充裕,但邓若锋希望带着团队能做更多的事。他还提及2018年将带工作室团队去贵州扶贫,把“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能运用到。
  邓若锋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室,以“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为学术背景,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主要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方式,并以此作为载体,创立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新方法,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邓若锋一再强调,工作室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旨在成就最理想的体育教学,通过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实现和谐、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互联网+教育”为传统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以“互联网 + 教育”技术平台为支持的新教学方式应用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全新启动,引领课堂走上了全新征程。而校本特色课程以学生为根本,也必将增添课堂的生机活力。  课程建设 特色鲜明  我校在追求更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着眼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三个重要要素——体育、艺术、科学,全面推进“本根教育”校本特色
期刊
什么是“嵌入式”微校?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学校的空间特点,“嵌入”建设的一批小型“校中校”,这相当于镶嵌在学校大环境中的一个个“小社区”“小部落”“小驿站”。建设“嵌入式”微校,是基于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学校变革,其最大作用是营造一个个服务学习的真实场域。对此,我校主要有以下思考与实践:  “嵌入式”微校的思考  基于关键能力的思考。未来教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人工智能。假如我们留心周边世界的发展,就
期刊
自从宁高宁坐上中粮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以来,中粮这个老牌大国企就显得异常活跃,其高调、鲜明、进取而又充满活力的企业个性,随着宁高宁时代的到来而日益凸显。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粮不仅没有收紧腰带,反而兴致勃勃地涉猎多种新业务,而且还信心十足地欲过上一把网瘾。  2009#8月18日,中粮集团旋下专业食品购物网站“我买网” (www.womai.com)正式上线运营,并誓言“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
期刊
当下的校长们如何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里去思考未来的教育呢?不妨先读几本书。  《未来简史》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力  译者:林俊宏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版次:2017年2月第1版  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本书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
期刊
特色课程大多属于校本课程,由校本课程发展而来,不仅是国家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体现了学校特色与品牌的发展水平。2017年11月底,在深圳市龙华区举行的广东省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展示暨优秀成果交流活动,梳理、盘点了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省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成就和经验。本刊就广东省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现状和亮点进行了采访。  广东省特色课程洋洋大观  广东省中小学现有多少门特色课程?涵盖了
期刊
面对未来的学校、未来的学生、未来的教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长?校长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能力?一起来看看这两位校长是怎么说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学校迎面而来。未来学校不是对今天学校的推倒重来,而是从今天的学校出发,通过逐步变革实现的;未来学校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打开教室门窗、拆掉围墙,而是在更高的教育境界上,或者更高的教育品质和品位上来思考学校发展。在建设未来学校的征程上,我愿学校是有
期刊
一所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校长是关键。但除了校长自身能力增强外,还要发挥学校教师的群体作用。聪明的校长会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寓教于乐,爱校敬业。但同是教师,却大有不同,以下这六类教师,相信校长的身边常有,如何把握好分寸,不影响工作,又能融洽相处,互相成就彼此呢?  与自己关系较好的教师  在这些教师中,有的是老同学,有的是老朋友,有的是老同事,有的是老乡。对于这些与自己亲近的
期刊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维护校园安全、辅助教师教学、变革学习范式以及优化学校管理。以辅助教师教学、变革学习范式为例,大数据、云计算、平板高效互动课堂、AR/VR、远程录播等技术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便捷。  深圳市同胜学校是一所地处工业片区的新办普通学校,该校生源90%以上是“民工子弟”,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后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困难。教师队伍由
期刊
未来校长除了担当力、执行力、表达力、感召力这些常规能力外,还应具有真正的教育情怀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当下所谓的教育家校长、名校长们常常趋逐功利,会做出一些无情怀、少情怀的事。比如抢生源,因为升学率的无限追求,就有了优秀生源无底线的争夺。许多地区,多数的违规招生常常都是从名校、名校长首先发起,而且还常常以“不适合我校的教育”为理由,将学习困难学生拒之门外。因此,未來校长、未来优秀校长首先应具备的是
期刊
什么是最适合华强路小学学生的教育?近年来,经过华强人的上下求索,“情智教育”欣然而至,落地生根。  作为华强路小学的教育主线,“情智教育”以“情智”为核心,要求教师身正垂范,因材施教,不拘一格;要求學生从自身品行修养做起,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长远发展,为打造精品学校、铸就栋梁之才凝心聚力。  “情智管理”模式——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在积极探索人本管理、校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过程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