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作为新兴的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沟通必备的工具,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现今条件下,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充斥着多种价值观和社会观念,这些内容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深受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欢迎,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几年内便普及到大学的各个角落。由于我国互联网处于刚刚兴起的状态,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整,管理体系还不够完整造成,为政治思想理念较低的大学生创造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不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影响,也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
网络舆情是指在社会上,群众根据所发生的事故以及事件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中途产生的变故加以判断和分析,并通过网络的渠道进行对事件的看法的发表。网络舆情展现的不止是人民群众对事情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所发生事件在我国社会管理过程中体现的政治态度和对信念的影响。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影响巨大,也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使网络舆情风借火威,不仅使舆情在网络生的影响巨大化同时也使舆情有了更长时间的存在性和广泛性。[1]
网络舆情的发展使得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因为网络的普及性,网络舆情在学生之中传播的速率极快,范围极广,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引导和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应用网络,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树立起在网络世界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受网络舆情的影响,做一个理智的、具有道德素质的青年。
二、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的科技普遍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欢迎,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到大学校园当中,一举成为大学生日常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而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参与热情极高,可是对网络舆情的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够,因此极易在错误的网络舆情的影响下对个人思想政治素质造成影响,而高效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不到位,往往是导致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
1.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缺失
就目前我国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而言,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极为落后,因为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并且具有极高的互动性而成为大学生最欢迎的信息获取的途径,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应该把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作为信息管控的重点,而如今的高校网络管理设施大都陈旧不堪,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平台不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培养四有青年的教育方针的基本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但由于高校的设备普遍比较老化,导致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和管理比较落后,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平台并未受到相关网络管理部门的重视,导致校园网络舆情上传机构未能够及时的上传最新的网络舆情,导致其网络舆情的缺失和时效性的不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使得浏览人数寥寥无几,使得校园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其二,众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对学校官方网站的打造,使得学校官网更具吸引力,并在官方网站中开设网络舆情板块,从而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把控,却收效甚微;其三,我国高校网站管理者大多会将相关的活动经费用于学校官网的建设,而相关的网络维护人员则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学生成绩通知、学生考试通知、学校最新信息的颁布等与校园网络舆情无关的方面中去,而对于网络舆情以及虚假消息的散布的管理工作不闻不问,使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虚有其名。[2]
三、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我国南北学生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使西方外来文化为同学所熟知,使得欧美文化占据了某些同学思想的主导地位,曾有相关机构对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等通讯机构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几家通讯机构控制了世界上超过80%的信息来源,而这些信息与我国的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共同存在于我国高校的学生面前,使得我国高校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受到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硬性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极端的影响,甚至是其作出个人主义的行为,在多元化文化下无所适从。
2.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
多样化是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之一,互联网的信息多样性是保证其信息多样性的基本保障,但同时其多样性也导致了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虚假信息与真实信息让人难以辨认,这给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部门在进行网络舆情管理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互联网同样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其中不仅充斥着危害我国社会稳定的反动言论,更是普遍存在着低俗的声音及影响制品,使得处于人生迷茫期的还未发育完全的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甚至引起高校学生进行犯罪活动。由于学生长时间与网络接触,网络舆情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其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而对于已形成价值观念的高校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3.互联网主体的不确定性引发管理的缺失,传统思想教育方法受到冲击
互联网的主体不确定性不仅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样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虚拟网络中,人们大多数都拥有虚假的昵称,而不是真实的名字,使得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中道德不再受到束缚,从而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和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若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人员未能对这些信息及时地作出管理,就会使学生受到其影响。
四、网络舆情下做好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1.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网络舆情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导致高校对舆情管理工作不力的根本原因,而高效舆情管理组织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不利是造成高校学生受不良网络舆情影响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和改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的建设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方法。高校的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对网络舆论进行浏览评论时拥有一定的自觉性;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不良网站的管控力度,双管齐下,从而达到让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浏览环境的目的。同时,在国家宏观管控的大条件下,高校也要通过校园网的连通接口对学生所能浏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管控,为校园网络再加一道抵御不良信息的防火墙。
2.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管理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只升不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和新鲜的事物在互联网上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及自身感受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因此,互联网是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信息等进行了解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对出现的网络舆情进行选择性的筛选,并根据网络舆情通常长发展的趋势和相关的准则进行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使其朝有利的方面发展。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所注意的热门话题内容以及动向,对于敏感话题的引导工作,要在尊重高校学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根据对不同事件的共同点的分析,进行对敏感话题的引导,切忌对学生的言论进行抨击,引导过程中要注意方式的美感和成效。
如同国不可一日无君一般,高效的网络舆情同样也需要一个言论的领导者,高校教师应该从学生干部中选择品格优良,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的班级干部进行培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将网络舆论向良好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3.加强大学生自身德育教育,提升自律水平
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是解决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影响的最根本方法,我国奉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尊重言论自由权,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高校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榜样,同时也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方式要有效,语言要柔和,是学生更能够接受其教育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由价值观单一化变成了多样化,由于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以及思想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的形成,对网络舆情的是非判别能力还很弱,因此网络舆情极易给大学生造成不可泯灭的影响,只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杜绝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不良的影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40-43.
[2]李娜.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2(5):62-63.
作者简介:
李艳芳(1986—),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深受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欢迎,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几年内便普及到大学的各个角落。由于我国互联网处于刚刚兴起的状态,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整,管理体系还不够完整造成,为政治思想理念较低的大学生创造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不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影响,也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
网络舆情是指在社会上,群众根据所发生的事故以及事件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中途产生的变故加以判断和分析,并通过网络的渠道进行对事件的看法的发表。网络舆情展现的不止是人民群众对事情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所发生事件在我国社会管理过程中体现的政治态度和对信念的影响。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影响巨大,也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使网络舆情风借火威,不仅使舆情在网络生的影响巨大化同时也使舆情有了更长时间的存在性和广泛性。[1]
网络舆情的发展使得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因为网络的普及性,网络舆情在学生之中传播的速率极快,范围极广,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引导和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应用网络,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树立起在网络世界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受网络舆情的影响,做一个理智的、具有道德素质的青年。
二、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的科技普遍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欢迎,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到大学校园当中,一举成为大学生日常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而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参与热情极高,可是对网络舆情的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够,因此极易在错误的网络舆情的影响下对个人思想政治素质造成影响,而高效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不到位,往往是导致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
1.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缺失
就目前我国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而言,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极为落后,因为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并且具有极高的互动性而成为大学生最欢迎的信息获取的途径,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应该把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作为信息管控的重点,而如今的高校网络管理设施大都陈旧不堪,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平台不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培养四有青年的教育方针的基本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但由于高校的设备普遍比较老化,导致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和管理比较落后,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平台并未受到相关网络管理部门的重视,导致校园网络舆情上传机构未能够及时的上传最新的网络舆情,导致其网络舆情的缺失和时效性的不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使得浏览人数寥寥无几,使得校园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其二,众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对学校官方网站的打造,使得学校官网更具吸引力,并在官方网站中开设网络舆情板块,从而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把控,却收效甚微;其三,我国高校网站管理者大多会将相关的活动经费用于学校官网的建设,而相关的网络维护人员则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学生成绩通知、学生考试通知、学校最新信息的颁布等与校园网络舆情无关的方面中去,而对于网络舆情以及虚假消息的散布的管理工作不闻不问,使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虚有其名。[2]
三、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我国南北学生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使西方外来文化为同学所熟知,使得欧美文化占据了某些同学思想的主导地位,曾有相关机构对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等通讯机构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几家通讯机构控制了世界上超过80%的信息来源,而这些信息与我国的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共同存在于我国高校的学生面前,使得我国高校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受到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硬性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极端的影响,甚至是其作出个人主义的行为,在多元化文化下无所适从。
2.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
多样化是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之一,互联网的信息多样性是保证其信息多样性的基本保障,但同时其多样性也导致了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虚假信息与真实信息让人难以辨认,这给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部门在进行网络舆情管理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互联网同样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其中不仅充斥着危害我国社会稳定的反动言论,更是普遍存在着低俗的声音及影响制品,使得处于人生迷茫期的还未发育完全的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甚至引起高校学生进行犯罪活动。由于学生长时间与网络接触,网络舆情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其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而对于已形成价值观念的高校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3.互联网主体的不确定性引发管理的缺失,传统思想教育方法受到冲击
互联网的主体不确定性不仅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样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虚拟网络中,人们大多数都拥有虚假的昵称,而不是真实的名字,使得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中道德不再受到束缚,从而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和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若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人员未能对这些信息及时地作出管理,就会使学生受到其影响。
四、网络舆情下做好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1.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网络舆情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导致高校对舆情管理工作不力的根本原因,而高效舆情管理组织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不利是造成高校学生受不良网络舆情影响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和改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的建设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方法。高校的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对网络舆论进行浏览评论时拥有一定的自觉性;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不良网站的管控力度,双管齐下,从而达到让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浏览环境的目的。同时,在国家宏观管控的大条件下,高校也要通过校园网的连通接口对学生所能浏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管控,为校园网络再加一道抵御不良信息的防火墙。
2.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管理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只升不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和新鲜的事物在互联网上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及自身感受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因此,互联网是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信息等进行了解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对出现的网络舆情进行选择性的筛选,并根据网络舆情通常长发展的趋势和相关的准则进行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使其朝有利的方面发展。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所注意的热门话题内容以及动向,对于敏感话题的引导工作,要在尊重高校学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根据对不同事件的共同点的分析,进行对敏感话题的引导,切忌对学生的言论进行抨击,引导过程中要注意方式的美感和成效。
如同国不可一日无君一般,高效的网络舆情同样也需要一个言论的领导者,高校教师应该从学生干部中选择品格优良,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的班级干部进行培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将网络舆论向良好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3.加强大学生自身德育教育,提升自律水平
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是解决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影响的最根本方法,我国奉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尊重言论自由权,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高校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榜样,同时也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方式要有效,语言要柔和,是学生更能够接受其教育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由价值观单一化变成了多样化,由于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以及思想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的形成,对网络舆情的是非判别能力还很弱,因此网络舆情极易给大学生造成不可泯灭的影响,只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杜绝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不良的影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40-43.
[2]李娜.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2(5):62-63.
作者简介:
李艳芳(1986—),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