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罪、骗取贷款罪的要件简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案情】
  被告单位台州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系台州市黄岩区重点工程商业街区锦都家园3号地块安置房工程BT项目的具体投资承包单位。该项目自2009年启动,承包合同价款人民币42045.01万元。至今,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已实际支付给飞龙公司人民币5.18亿元。飞龙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人林某在其公司承建该安置房工程期间,违反合同约定的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规定,挪用黄岩区人民政府先期支付给其公司的工程款及用政府土地抵押的银行贷款共计人民币3000余万元,用于个人到澳门赌博、炒期货等非法或营利活动,造成工程建设资金紧张,拖欠民工工资及应付工程材料款。
  被告人林某系台州某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该公司承建锦都家园3号地块安置房工程期间,因大量挪用资金造成资金不足,大量借取外债。为防止资金链断裂,被告人林某以该公司名义多次编制假合同、虚假财务报表等贷款资料,虚构贷款用途,以工程建设需要为由,取得政府土地抵押担保,骗取台州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台州黄岩支行、农村合作银行台州黄岩支行等多家银行贷款共计人民币8000余万元,用于周转还债及对外投资等,在侦查机关立案时未偿还银行的信贷资金,但被告单位在取得贷款同时有土地抵押等担保方式为保证。
  【案件焦点】
  第一,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混同能否成为挪用资金罪的抗辩理由。
  第二,如何认定骗取贷款罪中的欺骗手段。
  第三,如何认定骗取贷款罪中的造成重大损失。
  【法院裁判要旨】
  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某公司是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林某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公司的法人资产转入其个人账户用于赌博或炒期货,无疑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符合挪用资金罪的特征。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犯挪用资金罪成立。
  骗取贷款罪是指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虽然被告单位台州某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取得多家银行的贷款时存在采用虚构贷款用途、提供虚假资料的方式,并在侦查机关立案时未偿还银行的信贷资金,但被告单位在取得贷款同时有土地抵押等担保方式为保证,各家银行基于抵押担保物的真实、足额存在对被告单位授信放贷,并非仅因被告单位提供的部分虚构贷款用途、虚假的申请资料而信任或高估被告单位的资信现状。虽有欺骗行为,但没有使相对人陷于认识错误,也不应认定为采取了欺骗手段取得银行信任。虽然侦查机关立案时,某公司仍未偿还信贷资金,但不应直接认定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的特别严重情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直接经济损失应限定为侦查机关立案时逾期未偿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而本案在2015年2月立案时,部分贷款尚未逾期,且工程尚未结算,公司资产能否足以偿还银行信贷资金尚不确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单位台州某集团有限公司、被告人林某犯骗取贷款罪不成立。
  【法官后语】
  第一,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行为对象是单位资金;行为内容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挪用是指不经合法批准,擅自动用所主管、管理、经手的单位资金。本案中,被告人林某系台州某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利用实际控制经营该公司的便利条件,将该公司的资金用于在朝鲜的投资等营利活动及个人到澳门赌博、炒期货等非法活动,损害了公司权益。该公司的两个股东即被告人林某和陈某系夫妻关系,陈某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实际上由林某一人经营管理,林某的个人财产也与该公司的企业财产存在混同的情况,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林某抗辩挪用资金罪成立的理由。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交易向对方、债权人正是基于对公司财产的信任才与公司发生经济往来,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混同,给公司财产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也造成交易相对方及债权人对交易风险的极大的不可预估性,会损害到交易相对方及债权人的利益,最终损害公司的权益。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但是未经法定程序,股东不能直接将公司财产作为资产收益挪作他用,否则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构成挪用资金罪。
  第二,如何认定骗取贷款罪中的欺骗手段。骗取贷款罪中的欺骗手段需要分析贷款人采取的欺骗手段是否使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陷于错误认识,错误评估了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金融機构的工作人员知道贷款人的欺骗手段之后就不会发放贷款,那么该欺骗手段应认定为造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陷于错误认识,违背真实意识发放贷款,应认定为骗取贷款罪中的欺骗手段。如果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指导贷款人的欺骗行为之后,基于其他原因相信贷款人有还款能力而愿意向贷款人发放贷款,则该欺骗行为不应认定为骗取贷款罪中的欺骗手段。因此在认定骗取贷款罪时不能将行为人针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实施的所有的欺骗行为都认定为骗取贷款罪的欺骗手段。就本案而言,几家银行愿意向被告单位发放贷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告单位提供了真实、足额的抵押担保,一旦被告单位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可以通过申请法院处置抵押物的手段实现债权,使贷款风险处置可控的范围内,而非因行为人提供了虚假合同、财务报表,伪造了贷款用途而向行为人发放贷款。
  第三,如何认定骗取贷款罪中的造成重大损失。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也不能因为贷款未能如期归还就认定为给金融机构造成了重大损失,关键在于银行发放的贷款回收的风险大小。如果贷款人在确实提供了真实、足额的抵押,一旦抵押物变现银行的贷款本息便可收回,只是因为客观原因,抵押物还没有处置故银行的贷款一时间难以收回,该种情形不应认定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故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骗取贷款罪时因综合分析行为人的欺骗行为是否造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陷于错误认识而违背真实意思发放贷款,发放的贷款是否处于确实难以收回的巨大风险状态,不应简单的根据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采取了虚构贷款用途,提供虚假合同等欺骗手段,银行未能按期收回贷款本息就认定行为人构成骗取贷款罪。
其他文献
摘 要: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定加重情节“多次盗掘”,刑法尚无具体规定,多少次为“多次”以及如何认定“次”也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作为依据。针对同一座古墓多次盗掘、同一时间段对相邻古墓盗掘如何认定次数,在司法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的连续性、犯罪地点的独立性、犯罪对象的封闭性等因素,综合认定。  关键词:盗掘古墓罪;司法解释;研究  一、案情介绍  公诉机关:S县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胡某、
期刊
摘 要:对误入歧途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来说,因被打上罪犯的烙印而难以重新融入社会。为了给予未成年人更好地保护,2012年刑法修正案首次通过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一大进步。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较大困难,本文以检察机关为视角,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诞生、发展,结合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查询  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诞生与发
期刊
摘 要:申请人提起诉讼并申请保全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撤回起诉并申请解除保全措施。被申请人主张要求赔偿存款被冻结期间的经济损失,该损失在无法判断申请人是否存在错误保全的情形下,应当进一步判断被申请人主张的损失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与申请人的保全存在关联性。而具体金额应当以冻结期间银行存款的具体数额为基数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与同期存款利率之差为标准。  关键词:银行存款;冻
期刊
安徽省长丰县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全面把握,区别对待,宽严相济,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和每一个失足未成年人。通过探索建立护苗工作室,在起诉(或者不起诉)过程前后开展真情挽救,检察长或者指派检察官到学校普法活动,进行多层次、立体普及法律、挽救未成年犯工作。  一、教育为先,探索成立“青欣”护苗工作室  为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
期刊
摘 要:行政机关作出的情况说明等非格式化文书的审查,首先要明确其作出非格式化文书的行为性质,从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所罗列的情形分析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是否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司法是否应当介入进行审查。情况说明等仅仅是针对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所发生的具体事实的陈述,因未直接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应当将其排除在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之外。  关键词:非格式化文书;性质认定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一种高度概括。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依法治国  一、马恩关于法律的论述  1848年,马克思将其对法律本质
期刊
摘 要:遗忘物本属于他人财物,只是处于暂时被遗忘的状态。我国刑法264条规定,盗窃他人财物的,构成盗窃罪;而刑法270条明确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那么,如果误将特定场所他人财物当作遗忘物非法占有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呢?尤其是在银行柜台、邮局柜台等半公开场合之下,应当如何认定呢?本文以案例为引,逐层分析这种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关键词:特定场所;遗忘物;非
期刊
一、冲突规范的概念范畴  冲突规范是相较于直接规范而言的,二者都是对法律规范做出具体规定的两种结构形式,是对法的内容的两种表现形式,直接规范通过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来解决法律问题,冲突规范是通过范围、系属来加以解决,是对某一法律关系规定适用哪种法律来处理的一种法的形式。  冲突规范在法理上一方面表现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公法和私法相互包含,另一方面就表现为法的形式与法的内容的关系。其实,不管是
期刊
摘 要:根据刑法的设定,刑事责任年龄以下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其并非欠缺行为故意,而是欠缺辨认控制其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能力。因此,通过衡量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可辨认控制程度,确定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法律原则。对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的绑架行为,可以暴力性为标准衡量社会危害性的可辨认控制程度,进而做出相应的定性分析。  关键词: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可辨认控制程度;绑架罪;暴力性
期刊
摘 要:在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大量当事人恶意串通骗取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损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严重损害社会公正与司法权威。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2015年颁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对于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未能达到预期的立法目的,尤其是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上存在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