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社会责任感是道德基础的体现,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因此,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已成为新视角。本文首先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重要性加以阐述,进而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合通信技术支持,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开展多媒体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实施策略,并对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途径
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未来。2017年2月27日,中共 中 央 、 国 务 院 印 发《 关 于加 强 和 改进 新形 势 下 高校 思 想政 治 工作 的 意见》 ,提出了“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此折射出国家对社会责任感的高度重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文化素养核心体现,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准则。届时,通过网络环境的展现,教师制定出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升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目标。并做到其他学科与责任感教育学科的有效衔接。以此同时,教师应与家长的联合指导与监督,优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更为深入化和层次化。
1.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存在的问题
责任感是人对自我道德约束的行为准则,是人对国家,集体,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尤其,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表现的尤为直观和立体。中学生处于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应严格律己,敢于担当,承担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具有深远意义。
1.1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德育教育的培养
对于正处于初中生自身发展角度讲,初中生自身具有朝气蓬勃,性格开朗的特点,并对美好事物的充满了憧憬。对此,中学的教育应是全面落实德、意、志、体、美、劳的综合发展。然而,我国中学教学却以理论知识传递为主要地位,缺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引领。
1.2社会责任感学科难以渗透其他学科
初中教育的思想品德课时被安排的少之又少,多是以主课为主要教育目标,而主课教师则关心学生的升学率,单一注重学生成绩,进而忽略了对其社会责任感教育理念的渗透。以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受到束缚。
2.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实施策略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既要做好理论知识的讲述,同时增加具有科学及合理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思想品德课中《我爱我家》这篇课文中,概括了学生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方法,彼此之间袒露心声,增进交流情感,孝顺父母,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届时,学生在课上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回家与父母以朋友的交流方式,实施有效沟通,并促进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父母合拍一组全家福照片,在课堂进行照片展示。由此,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同时增强情感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补充。
2.2联合通信技术支持,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
第一,学校定期对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专题视频会议,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例如:教师之间可对教科书中《把握学习新节奏》进行视频知识会议调研,由德育教师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讲授,并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梳理。第二,各科教师可在课堂上做好正确责任感知识传递。例如:初中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通过在实验过程后,做好实验危险品的处理,以免对他人的财产及身体健康造成损失及危害。以此,通过此举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3开展多媒体教学
第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学生获取资源信息尤为便捷,因此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制作以《保护自己》一课知识为例的优秀课件展示,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其内涵,并且可传阅至相关知识网站,便于学生日后方便阅览。理论知识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此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二,对于初中生而言,家长的有效监督对初中生的成长起着至关作用,因此在课下家长对于有益于学生的网络进行监管。并在此過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家长可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此建立交流互动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模式,创新教学活动,沉淀教学经验,以此形成强有力的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成果,并均衡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砥砺前行。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时时刻刻传递爱,爱学生、爱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保持一颗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心。责任感教育成果的“输出”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育事业实现多元化体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小丽.挖掘网络正能量,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J].中学教学参考,2020,(34):46-47.
[2]张希玲,吕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79-81.
云南省富源县胜境中学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途径
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未来。2017年2月27日,中共 中 央 、 国 务 院 印 发《 关 于加 强 和 改进 新形 势 下 高校 思 想政 治 工作 的 意见》 ,提出了“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此折射出国家对社会责任感的高度重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文化素养核心体现,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准则。届时,通过网络环境的展现,教师制定出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升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目标。并做到其他学科与责任感教育学科的有效衔接。以此同时,教师应与家长的联合指导与监督,优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更为深入化和层次化。
1.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存在的问题
责任感是人对自我道德约束的行为准则,是人对国家,集体,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尤其,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表现的尤为直观和立体。中学生处于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应严格律己,敢于担当,承担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具有深远意义。
1.1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德育教育的培养
对于正处于初中生自身发展角度讲,初中生自身具有朝气蓬勃,性格开朗的特点,并对美好事物的充满了憧憬。对此,中学的教育应是全面落实德、意、志、体、美、劳的综合发展。然而,我国中学教学却以理论知识传递为主要地位,缺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引领。
1.2社会责任感学科难以渗透其他学科
初中教育的思想品德课时被安排的少之又少,多是以主课为主要教育目标,而主课教师则关心学生的升学率,单一注重学生成绩,进而忽略了对其社会责任感教育理念的渗透。以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受到束缚。
2.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实施策略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既要做好理论知识的讲述,同时增加具有科学及合理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思想品德课中《我爱我家》这篇课文中,概括了学生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方法,彼此之间袒露心声,增进交流情感,孝顺父母,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届时,学生在课上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回家与父母以朋友的交流方式,实施有效沟通,并促进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父母合拍一组全家福照片,在课堂进行照片展示。由此,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同时增强情感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补充。
2.2联合通信技术支持,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
第一,学校定期对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专题视频会议,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例如:教师之间可对教科书中《把握学习新节奏》进行视频知识会议调研,由德育教师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讲授,并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梳理。第二,各科教师可在课堂上做好正确责任感知识传递。例如:初中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通过在实验过程后,做好实验危险品的处理,以免对他人的财产及身体健康造成损失及危害。以此,通过此举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3开展多媒体教学
第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学生获取资源信息尤为便捷,因此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制作以《保护自己》一课知识为例的优秀课件展示,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其内涵,并且可传阅至相关知识网站,便于学生日后方便阅览。理论知识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此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二,对于初中生而言,家长的有效监督对初中生的成长起着至关作用,因此在课下家长对于有益于学生的网络进行监管。并在此過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家长可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此建立交流互动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模式,创新教学活动,沉淀教学经验,以此形成强有力的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成果,并均衡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砥砺前行。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时时刻刻传递爱,爱学生、爱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保持一颗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心。责任感教育成果的“输出”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育事业实现多元化体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小丽.挖掘网络正能量,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J].中学教学参考,2020,(34):46-47.
[2]张希玲,吕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79-81.
云南省富源县胜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