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就会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文门。妙用多媒体和巧用语文活动来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趣,会让语文课生机盎然,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进而提升教学品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境 情趣
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有情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呢?笔者尝试从妙用多媒体和巧用语文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妙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知识。
1 借助影片,营造情境
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中的“李丽——湖南张海迪”的片段,轮椅上的“心灵烛光”李丽那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学生。然后我按照事先精心准备好的问题“史铁生在生活的厄运面前如何去应对?”让学生结合影片和文本展开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当上庄子的《逍遥游》时,必然要介绍庄子及其道家思想,而道家思想要让学生理解透彻,纯粹理论的讲析是很难达到效果的,道家思想对古代很多文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道家思想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就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于丹教授讲述的《庄子何其人》这部片子,学生通过于教授的精辟哲思点拨,更好地了解了庄子及其思想,并从庄子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名利的正确选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学习情趣自然就浓郁多了,探究的欲望也增强了。
2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再以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例,授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听屠洪刚的歌曲《霸王别姬》,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我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悲壮的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既发掘了学生的兴奋点,又促使了学生思维的活跃,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柔媚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了。
妙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如一块大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求知欲,就像一条神秘的链子牵动着学生的思维,课堂,必将激起美丽的思维浪花。
二、巧用语文活动。展现情境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组织语文活动,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这样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1 课本剧
在教房龙的《宽容》序言时,我让学生按合作小组将《宽容》序言一文进行了课本剧表演。本来高一学生表现欲就很强,而角色转换产生的新鲜感激起了他们的高涨情绪,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他们全面地活动起来:将课本当作剧本,各组自行分配角色,简单布置道具,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他们由昔日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表演的最后,我让学生组成的评委亮分,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为漫游者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坚守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所感染,对守旧老人的扼杀新思想和维护旧世界的做法深表痛恨。
编演课本剧对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有时候光靠教师讲解、朗读等恐怕不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分角色自己来“演”,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由此辐射开去,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并且会大大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2 讨论
在教鲁迅的《祝福》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祥林嫂死了!”几个大字,感叹号描得很夸张,上面形状如一把匕首。且用白色粉笔填涂,下面那点涂满红色,似滴着的鲜血。学生一看到就新奇无比,并交头接耳议论起来。随后我又在黑板上写下“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问号描得也特别夸大。接着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是他杀,有的说是自杀。不管是谈他人如鲁四老爷、柳妈、“我”等杀害祥林嫂,还是谈祥林嫂是自杀,谈封建社教封建迷信杀了祥林嫂,学生都能摆事实,讲道理,同时针对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发表意见甚至展开辩论,课堂气氛异常火爆。
看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热烈场面,我领悟到,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展示。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那么就会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
作者简介:林艳华,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教师。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境 情趣
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有情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呢?笔者尝试从妙用多媒体和巧用语文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妙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知识。
1 借助影片,营造情境
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中的“李丽——湖南张海迪”的片段,轮椅上的“心灵烛光”李丽那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学生。然后我按照事先精心准备好的问题“史铁生在生活的厄运面前如何去应对?”让学生结合影片和文本展开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当上庄子的《逍遥游》时,必然要介绍庄子及其道家思想,而道家思想要让学生理解透彻,纯粹理论的讲析是很难达到效果的,道家思想对古代很多文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道家思想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就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于丹教授讲述的《庄子何其人》这部片子,学生通过于教授的精辟哲思点拨,更好地了解了庄子及其思想,并从庄子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名利的正确选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学习情趣自然就浓郁多了,探究的欲望也增强了。
2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再以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例,授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听屠洪刚的歌曲《霸王别姬》,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我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悲壮的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既发掘了学生的兴奋点,又促使了学生思维的活跃,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柔媚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了。
妙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如一块大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求知欲,就像一条神秘的链子牵动着学生的思维,课堂,必将激起美丽的思维浪花。
二、巧用语文活动。展现情境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组织语文活动,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这样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1 课本剧
在教房龙的《宽容》序言时,我让学生按合作小组将《宽容》序言一文进行了课本剧表演。本来高一学生表现欲就很强,而角色转换产生的新鲜感激起了他们的高涨情绪,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他们全面地活动起来:将课本当作剧本,各组自行分配角色,简单布置道具,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他们由昔日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表演的最后,我让学生组成的评委亮分,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为漫游者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坚守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所感染,对守旧老人的扼杀新思想和维护旧世界的做法深表痛恨。
编演课本剧对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有时候光靠教师讲解、朗读等恐怕不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分角色自己来“演”,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由此辐射开去,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并且会大大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2 讨论
在教鲁迅的《祝福》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祥林嫂死了!”几个大字,感叹号描得很夸张,上面形状如一把匕首。且用白色粉笔填涂,下面那点涂满红色,似滴着的鲜血。学生一看到就新奇无比,并交头接耳议论起来。随后我又在黑板上写下“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问号描得也特别夸大。接着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是他杀,有的说是自杀。不管是谈他人如鲁四老爷、柳妈、“我”等杀害祥林嫂,还是谈祥林嫂是自杀,谈封建社教封建迷信杀了祥林嫂,学生都能摆事实,讲道理,同时针对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发表意见甚至展开辩论,课堂气氛异常火爆。
看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热烈场面,我领悟到,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展示。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那么就会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
作者简介:林艳华,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