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逐渐趋于现代化。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发展日渐更新,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学科教学效率。本文将探析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整合策略,以期提升部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98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逐渐趋于现代化,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下,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能为教学工作注入更多活力,并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学科亦是如此。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初中正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以现代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因此,诸多教育从事者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作为自身工作重点,并不断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重要性分析
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相关工作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其一,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地反应生物反应动态过程。就初中生物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诸多动态反应过程,如细胞生长分裂,植物细胞吸水[1]等。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因缺少信息技术资源,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无法体现反应过程动态化。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让相关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加深学生印象。其二,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体验。对于处于农村或发展落后地区的初中而言,其实验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初中生物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人体上皮细胞等无法实现操作的普及,对学生实验能力造成一定不良影响[2]。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将实验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缺少亲身实践的机会,但对实验教学目的而言,信息技术的参与能起到一定补救作用,学生能对相关实验操作步骤、过程以及结果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样一来,当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机会接触生物实验时,能较为容易的进行操作。
二、初中生物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课前“云”教学,学生自主预习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辅助学生预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对生物教师的依赖,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开展思考,有效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有更多预习动力和激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下节课的生物知识开展自主学习。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为例,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了解很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概述这三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的关系,学生在这些学习资源的辅助下可以全面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课前的有效预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奠定基础,有助于顺利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二)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借助故事、视频、动画等对本节课的生物知识进行导入,将枯燥无趣的课本生物知识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与生活相贴近,使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集中力,增添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堂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依赖于教材,教材每个单元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充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开展,這样才是有效教学,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现海洋从寒武纪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寒武纪生物种类大爆发和生物进化的各类假说,让学生了解从海洋到陆地生物进化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探索这个过程,高度配合教师完成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播放微课视频,强调重点难点
微课视频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短小精悍、突出重点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运用。在生物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授的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在微课视频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遵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微课视频中讲解的重难点知识开展交流和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播放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减少安全隐患,提升实验的安全指数。在学生了解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为例,尿的形成显然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但这个过程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采取Flash做一个关于尿形成的动画,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再加以讲解,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观察和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尿液在肾脏形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整个过程,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教师应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和策略,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遵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对课堂上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宋万章.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138.
[2]单慧.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129.
[3]赵书童.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路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37-3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98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逐渐趋于现代化,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下,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能为教学工作注入更多活力,并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学科亦是如此。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初中正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以现代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因此,诸多教育从事者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作为自身工作重点,并不断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重要性分析
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相关工作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其一,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地反应生物反应动态过程。就初中生物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诸多动态反应过程,如细胞生长分裂,植物细胞吸水[1]等。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因缺少信息技术资源,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无法体现反应过程动态化。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让相关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加深学生印象。其二,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体验。对于处于农村或发展落后地区的初中而言,其实验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初中生物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人体上皮细胞等无法实现操作的普及,对学生实验能力造成一定不良影响[2]。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将实验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缺少亲身实践的机会,但对实验教学目的而言,信息技术的参与能起到一定补救作用,学生能对相关实验操作步骤、过程以及结果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样一来,当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机会接触生物实验时,能较为容易的进行操作。
二、初中生物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课前“云”教学,学生自主预习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辅助学生预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对生物教师的依赖,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开展思考,有效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有更多预习动力和激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下节课的生物知识开展自主学习。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为例,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了解很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概述这三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的关系,学生在这些学习资源的辅助下可以全面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课前的有效预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奠定基础,有助于顺利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二)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借助故事、视频、动画等对本节课的生物知识进行导入,将枯燥无趣的课本生物知识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与生活相贴近,使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集中力,增添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堂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依赖于教材,教材每个单元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充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开展,這样才是有效教学,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现海洋从寒武纪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寒武纪生物种类大爆发和生物进化的各类假说,让学生了解从海洋到陆地生物进化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探索这个过程,高度配合教师完成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播放微课视频,强调重点难点
微课视频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短小精悍、突出重点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运用。在生物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授的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在微课视频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遵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微课视频中讲解的重难点知识开展交流和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播放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减少安全隐患,提升实验的安全指数。在学生了解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为例,尿的形成显然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但这个过程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采取Flash做一个关于尿形成的动画,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再加以讲解,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观察和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尿液在肾脏形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整个过程,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教师应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和策略,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遵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对课堂上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宋万章.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138.
[2]单慧.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129.
[3]赵书童.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路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