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就是在小学,而只有让小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方可让其将自身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不断拓宽,进而对数学知识展开更好的学习,以坚实的基础助力之后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学角度简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这要求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反思不全面等。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教学上融入创新意识,以提升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加强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尝试,用创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为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学生的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是对生活实践的高度概括,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要把数学概念、公式等的应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以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为了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法、实物制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同时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一些工程类的题目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一项工程已修几分之几,距离工程的中点还有一定的距离,求問工程总长。这样的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小学生如果仅仅通过字面的语言解释,或者自己的认知去理解,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作图的形式,来理解题意。在正确理解题意后,学生会发现这道题并不是很难,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良好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将新颖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以免教学流于形式。
三、确课堂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意识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实现对知识的探究,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小老师”,讲解相关数学知识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知识,通过分工合作增强团体意识。这样一来,既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四、通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思维至关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提出一个问题,便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积极思考,而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在教学中作用十分显著,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出问题后,同时在互动环节将其有效解决,如此,便能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此,开展互动教学时,就需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帮助,使其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认识且掌握诸多数学思维方式,包括归纳、类比、假设、论证等,有根据地进行推测与解释,以把问题解决。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就一个数学问题一定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以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以“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刚开始上课时,便可以提问学生:“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何关系?”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思考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借助此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慢慢跟随教师的思维展开探究,了解怎样解决问题,这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如今,素质教育大行其道,而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予以高度重视,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和发现的过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励学生的活跃思维,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秀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概念与创新思维[J].学周刊,2020(34):27-28.
[2] 杨祥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这要求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反思不全面等。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教学上融入创新意识,以提升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加强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尝试,用创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为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学生的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是对生活实践的高度概括,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要把数学概念、公式等的应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以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为了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法、实物制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同时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一些工程类的题目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一项工程已修几分之几,距离工程的中点还有一定的距离,求問工程总长。这样的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小学生如果仅仅通过字面的语言解释,或者自己的认知去理解,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作图的形式,来理解题意。在正确理解题意后,学生会发现这道题并不是很难,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良好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将新颖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以免教学流于形式。
三、确课堂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意识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实现对知识的探究,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小老师”,讲解相关数学知识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知识,通过分工合作增强团体意识。这样一来,既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四、通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思维至关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提出一个问题,便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积极思考,而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在教学中作用十分显著,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出问题后,同时在互动环节将其有效解决,如此,便能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此,开展互动教学时,就需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帮助,使其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认识且掌握诸多数学思维方式,包括归纳、类比、假设、论证等,有根据地进行推测与解释,以把问题解决。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就一个数学问题一定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以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以“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刚开始上课时,便可以提问学生:“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何关系?”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思考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借助此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慢慢跟随教师的思维展开探究,了解怎样解决问题,这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如今,素质教育大行其道,而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予以高度重视,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和发现的过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励学生的活跃思维,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秀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概念与创新思维[J].学周刊,2020(34):27-28.
[2] 杨祥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