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是西方犯罪学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两个派别,他们各自的观点和互相争论给各国刑法立法及刑事司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长期的学术对立也使得犯罪学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刑事立法更为完善,刑事司法更加客观公正。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基于特殊的时代任务而发展起来的,应该说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时代使命。由于时代任务、哲学指导思想、辅助学科发展、个人经历等各方面的不同,两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存在诸多区别,本文将具体探讨两大学派的主要差异,以期对两大犯罪学派作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古典犯罪学派;实证犯罪学派;差异
  一、概述
  古典犯罪学派产生于18世纪中后期,以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思想为基础,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资产阶级犯罪思想和刑事政策的犯罪学派。而实证犯罪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社会经济的新形势下,受益于实证哲学以及进化论、生物学、社会学等其他辅助学科的蓬勃发展,反驳古典犯罪学派的基本理论而产生的一个犯罪流派。因其多采用调查、统计、实验等从自然科学里借鉴过来的一些实证方法来进行犯罪学的研究论证,因此也被称为“实证犯罪学派”。上述两大犯罪学派的对垒,基本形成了早期犯罪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也是当今许多犯罪学新理论发展的理论渊源。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在产生背景、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等多方面存在区别,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二、两大学派的具体差异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古典犯罪学产生前的社会是一个野蛮残暴的黑暗时代,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反映在当时的刑法制度上,也沾染着许多封建落后的因素,统治者随意入罪出罪,司法程序秘密黑暗,刑讯逼供盛行,刑罚制度惨无人道。但同时欧洲发生过的宗教改革运动和文化复兴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思想启蒙大师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正是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古典犯罪学产生了。
  19世纪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大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亟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发展经济、巩固统治。但是古典犯罪学派的愈加繁荣的理论却在日益增长的犯罪现象无能为力,轰轰烈烈的刑法改革也没能抑制住一浪高过一浪的犯罪高潮,由此引发了政府和公众的普遍担忧。实证犯罪学派针对当时刑法抗制犯罪的乏力,开始了对古典犯罪学派理论的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学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世纪末意大利的实证犯罪学应运而生。
  (二)犯罪原因论的不同
  自由意志论被古典犯罪学派所引用,解释犯罪的原因,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古典派学者都支持完全的自由意志论,但仍然是代表古典派学者的主要观点。[1]行为决定论被实证犯罪学派所引用阐释犯罪的原因。因此形成了新派和旧派在犯罪原因论上的观点对立,对以后犯罪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典犯罪学派的自由意志论,是指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意志自由,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由于个人意愿和个人条件的不同,人们既有可能选择犯罪行为,也有可能选择守法行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的个体,凡是达到一定年龄的人只要其精神状态正常都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犯罪是自由人依据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对于基于自由意志所实施的客观违法行为,能够进行非难、追究其道义上的责任。[2]
  而实证学派主张决定论,指承认一切事物中都存在因果决定性,犯罪行为是由一定的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纯粹的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否认没有原因的自由意志,因为犯罪的产生一定是基于某种原因的。比如,龙勃罗梭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特征,由此断定某些生理特征与犯罪有关,带着这些生理特征的人具有先天的犯罪倾向。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天生犯罪人理论。在犯罪原因问题上,菲利也认为并非自由意志的产物,但他又有所发展,认为不能仅用生理因素去解释犯罪,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也起很大的作用,这就是他著名的“三因素说”。[3]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都是上述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刑罚目的论的不同
  古典学派认为,因果报应为自然的理性,对犯罪者科以刑罚是其应受的报应但应作为等价的报应,否则,刑罚超过罪责,即属于违反公平原则,显然不符合正义精神。报应刑论认为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在于报应的正义性。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社会所信守的道义原则。刑罚基于正义报应的要求而产生。[4]
  实证学派则认为,刑罚并非对于犯罪的报应,其目的在于保障公共生活的安全。他一方面教育改善犯罪人,预防其再犯;另一方面在于警戒一般公民,使其有所畏惧,不敢触犯法网。“迄今为止对罪犯所处的刑罚,尽管其既不能保护,也不能补充诚实者,但却能够使作恶者更加腐败和堕落。”[5]刑罚的目的必须被改变,报复的目的应当被淘汰,罪犯应当被改造而不是惩罚;监狱的目的不是用来折磨摧残犯罪人,使其遭受应有的恶果,而是应该教育犯罪人使其危险性降低乃至消灭,达到对社会的防卫的目的,保护社会是处置罪犯的主要目的。
  (四)犯罪预防与对策的不同
  犯罪古典学派将刑罚视为最重要的犯罪对策,他们会在怎样更好地犯罪人适用刑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威慑效果方面做文章。[6]贝卡里亚在“如何预防犯罪”这一章节中,提出了五种预防犯罪的手段:制定简单明确的法律、思想启蒙与自由相结合、司法当局应当遵守法律、奖励美德、改善教育等措施。[7]
  犯罪实证学派在犯罪对策问题上主张社会防卫论和特殊预防主义。犯罪实证学派犯罪学认为,刑罚只是诸多犯罪对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犯罪方面,社会的、科学的预防及矫正措施更为有效,因而提出了许多科学地处遇犯罪人的“刑罚替代措施”。在犯罪预防对策上,实证学派主张刑罚以非剥夺自由刑为主,还提出了许多社会对策,实现了预防犯罪措施的多元化。   三、评价总结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两大学派在理论上存在诸多对立。笔者认为,存在这些对立的原因在于两大学派所持的基本立场的不同,而这又是由不同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还处于关键时期,司法实践中还是出现了陈瑞武案、赵作海案等重大的冤假错案。当前法治建设的重点还在于构建严格执法、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尊重和保障人权仍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因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我们还是应当坚持保障个人权利、限制刑罚权的基本立场。
  当然,刑事司法实践坚持保障人权的基本立场并不意味着刑事法学的研究也应因此受限,也并不意味着要否定缓刑、假释、社区矫正等合理制度。如前文所述,古典学派并不注重犯罪原因的研究,刻意地坚持古典学派的立场并不利于犯罪学的发展。因而笔者认为,犯罪学的研究发展离不开实证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犯罪原因论体系。此外,实证学派在刑罚论中主张社区矫正、缓刑与假释,这一点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推广,这表明坚持保障人权的基本立场与刑罚个别化、社区矫正的理念并不相悖。
  总之,笔者认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古典学派的基本立场,坚持罪刑法定主义,但也应当吸收刑罚个别化、社区矫正等实证学派的合理内容;而在犯罪学研究中,则应当坚持实证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
  注释:
  [1]这是一个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我国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贝卡里亚等学者不是自由意志论者。详见黄风:“贝卡里亚是自由意志论者吗?——论贝卡里亚思想的哲学基础”载《比较法学研究》1987年第1期。
  [2]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3]具体参见(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0页。
  [5](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导言第4页。
  [6]吴宗宪:《西方犯罪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7]详细内容可参见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132页。
  (作者通讯地址:漳州市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漳州市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龙海市人民检察院,福建 龙海 363100)
其他文献
摘要:被告人因几元载客费用问题,伙同他人酒后无事生非,持刀随意追砍被害人,致被害人轻伤的行为是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寻衅滋事罪?本文将结合案例区分两罪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区分  案情概要  2005年3月26日16时许,被告人田某和邢某(已判决)酒后送朋友去坐车,邢某以摩托车载客工索要车资过高为由对其实施殴打,被告人田某参与殴打并提供刀具给邢某继续追砍被害人,致被害人身体多
期刊
立案是整个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涉及到公民或法人的行为是否构罪,其行为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对人民权益的保障。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立案监督,是保障立案行为依法进行、充分全面地发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目前,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立案监督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其中的原因多样,既有来自检察机关的内部原因、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自确立以来,通过多年实践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不利于维护司法权威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因此,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转换法治思维十分必要,而完善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问题;完善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含义及存在的基
期刊
摘要: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10年前的“十五”规划时期已开始实施,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制度、政策和技术等层面的原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快于供应速度,使得保障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本文在分析我国多个省份保障性住房空置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出现空置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空置;原因;建议  一、多省保障性住房出现尴尬状况  (一)保障房
期刊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犯罪也呈增长趋势。我国是一个有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8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的犯罪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因此,农村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犯罪的特点,寻求
期刊
摘要:调解并非解决矛盾纠纷的“灵丹妙药”,公诉环节的检调对接可能存在着调而不法、调而不公、调而不定、调而不宁的风险。公诉环节的检调对接要规避风险应当考虑明确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范围,选择检察机关指导下的人民调解与公诉机关参与的法院调解相结合的模式,以及把握好调解尺度。  关键词:检调对接;风险规避  一、关于“检调对接”  “检调对接”,笔者以为并非一个专业的法律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司法政策层面的术语
期刊
摘要:近年来,检察机关自侦办案力度逐年加大,在社会上起到强大地威慑和警示作用。但将自侦部门的工作置于国家反腐败体系的大局考量,自身建设存在理念落后、制度缺陷、机制不健全、队伍不整齐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自侦部门建设中存在的负面因子,并做一些浮浅的设想,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反腐败;检察;自侦;重构  一、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职能定位  反腐败工作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长期
期刊
民行检察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在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意义重大,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十四届广州市人大三次会议检察工作报告等文件对全国和广州地区检察机关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了继续保持民行检察工作快速稳步发展,本文结合番禺区检察院的工作实践和一些有益经验,对如何落实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积极适应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的新要求,积极发挥民行检察职能、
期刊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刑事审判实践中,大约有80%以上的刑事被害人是无法从被告人方得到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因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而上访申诉的案件,已经占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的相当大比例。在犯罪人死亡、逃逸或者无力支付刑事赔偿款的情况下,得不到赔偿的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他们可能会因此丧失对社会的信心,甚至可能通过自力的方式去寻求公正,并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刑事被害人是我们司法中长期被忽视的一
期刊
贿赂作为一种丑陋的社会现象,严重侵蚀着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惩治贿赂犯罪一直是我国惩治和遏制腐败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部门在工程建设、民生、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有效查处一批批行贿受贿案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当看到,当前我们惩治腐败的力度与人民群众对惩治贪腐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现实社会中腐败贿赂之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除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惩治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