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探索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观察组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1.94,P<0.01);观察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比对照组短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28.27,P<0.01);观察组麻醉剂量比对照组少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80.04,P<0.01)。
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使用剂量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 轻比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老年 下肢骨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1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39-01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麻醉起效时间短、麻药应用剂量小等优点,适合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1]。为研究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研究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整理。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0岁~76岁,平均年龄(72.45±0.37)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下肢骨折。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下肢骨折诊断;②年龄超过80岁;③合并严重其它系统疾病者;④药物过敏者;⑤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将5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侧卧位于手术台上,寻找L2-L3、L3-L4椎间隙并行硬膜外穿刺,将4cm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头端,开始注入麻药,直到经针刺法检测出已达到手术要求为止。
观察组患者麻醉方法: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患者侧卧位于手术台上,寻找L2-L3、L3-L4椎间隙并行硬膜外穿刺,先将硬膜外针送至硬膜外间隙,再将腰麻针通过硬膜外针送至蛛网膜下腔,将0.5%、1-1.5ml的轻比重罗比卡因经30s的时间注入,拔出腰麻针后将4cm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头端。使用针刺法确定麻药的阻滞范围后,开始手术 [2]。
1.3 观察指标。记录总结患者麻醉起作用的时间,麻醉阻滞完善的时间以及使用的麻醉剂量。
1.4 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起作用的时间。观察组麻醉剂起作用时间比对照组短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1.94,P<0.01)。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和骨质的疏松,常常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临床上常用的比重比卡因麻醉效果良好,但由于其比重大导致其在蛛网膜下腔的弥散过度,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
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发生老化,易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循环以及呼吸系统的失代偿从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单纯硬膜外麻醉虽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但其具有较长的麻醉诱导时间,不能起到迅速镇痛的作用;腰麻具有较短的麻醉诱导时间,且肌松情况好、应用剂量小,但能对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增加老年患者术中的危险性;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两者的优点,能够缩短麻醉潜伏期,肌松好,且应用剂量小。同时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影响比较轻微,减少患者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情况,副作用小,适合应用于老年人。
经研究调查可知,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使用剂量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完善,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薇,贾东林.轻比重腰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24):113-114
[2]梁大为,李远志,刘强.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J].山东医药,2011,51(24):91-92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观察组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1.94,P<0.01);观察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比对照组短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28.27,P<0.01);观察组麻醉剂量比对照组少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80.04,P<0.01)。
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使用剂量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 轻比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老年 下肢骨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1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39-01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麻醉起效时间短、麻药应用剂量小等优点,适合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1]。为研究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研究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整理。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0岁~76岁,平均年龄(72.45±0.37)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下肢骨折。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下肢骨折诊断;②年龄超过80岁;③合并严重其它系统疾病者;④药物过敏者;⑤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将5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侧卧位于手术台上,寻找L2-L3、L3-L4椎间隙并行硬膜外穿刺,将4cm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头端,开始注入麻药,直到经针刺法检测出已达到手术要求为止。
观察组患者麻醉方法: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患者侧卧位于手术台上,寻找L2-L3、L3-L4椎间隙并行硬膜外穿刺,先将硬膜外针送至硬膜外间隙,再将腰麻针通过硬膜外针送至蛛网膜下腔,将0.5%、1-1.5ml的轻比重罗比卡因经30s的时间注入,拔出腰麻针后将4cm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头端。使用针刺法确定麻药的阻滞范围后,开始手术 [2]。
1.3 观察指标。记录总结患者麻醉起作用的时间,麻醉阻滞完善的时间以及使用的麻醉剂量。
1.4 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起作用的时间。观察组麻醉剂起作用时间比对照组短很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1.94,P<0.01)。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和骨质的疏松,常常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临床上常用的比重比卡因麻醉效果良好,但由于其比重大导致其在蛛网膜下腔的弥散过度,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
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发生老化,易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循环以及呼吸系统的失代偿从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单纯硬膜外麻醉虽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但其具有较长的麻醉诱导时间,不能起到迅速镇痛的作用;腰麻具有较短的麻醉诱导时间,且肌松情况好、应用剂量小,但能对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增加老年患者术中的危险性;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两者的优点,能够缩短麻醉潜伏期,肌松好,且应用剂量小。同时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影响比较轻微,减少患者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情况,副作用小,适合应用于老年人。
经研究调查可知,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使用剂量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完善,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薇,贾东林.轻比重腰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24):113-114
[2]梁大为,李远志,刘强.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J].山东医药,2011,51(2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