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十分漫长而艰巨的智能工程,古往今来,有多少饱学之士为了追求这一崇高的艺术,而献出了毕生精力,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十余载,拟就“育人”这一艺术谈点粗浅的见识。
一、以“爱心”抚之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老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高尔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育孩子”。学生是老师的特定工作对象,教师的一切工作内涵都应浓缩于一个“爱”字。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爱的情感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可见,一个称职的教师必然懂得“爱”的艺术,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位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经常用严父慈母般的爱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通过促膝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感情,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特别是对于个别思想后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倍加关爱他们,不能歧视、冷漠、排斥,更不能无情打击,要知道,“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表现心理,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扬起勇气之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师爱就像一根“琴弦”,一头拴在教师的事业心上,另一头连在学生急待哺育的心上,只要拨动这根爱的“情弦”,就能引起师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发出美妙的乐声,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以“耐心”导之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处于“不稳定时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阅历短浅,经验不足,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都在情理之中,教师和家长无须视其为洪水猛兽,动辄训斥,怒不可遏。从生理发殿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由少年到青年,由青年到成熟,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对学生的错误言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不可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消极方法,否则会使学生疏远,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形成矛盾对立。“恶暴乱打秧苗乱,细雨巧润百花香”,教师只有耐心、文明、态度和蔼,学生才感到可亲可敬。
三、以“诚心”待之
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以人格的力量取信于学生,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智慧和文化的化身,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绝非圣人,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学生以诚恳之意指出教师的不足时,教师要以诚实之心待之,随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把学生的需要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切不可唯我独尊,硬性强制,要彻底摒弃那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品头论足,发号施令的家长作风。试想,教师在学生面前言行失度,处事欠妥,褒贬失真,含糊其辞,装腔作势,整个一张虚伪的面孔,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有威望吗?学生能听其教诲吗?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通过言传身教,使之朝着崇高的目标前进。时刻记住: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脚都是教材。只有“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才能把学生塑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四、以“信心”育人
青少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有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作为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坚定这一信念,坚信每个青少年都是可塑之材。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
(作者单位:533600广西田阳县职业学校)
一、以“爱心”抚之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老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高尔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育孩子”。学生是老师的特定工作对象,教师的一切工作内涵都应浓缩于一个“爱”字。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爱的情感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可见,一个称职的教师必然懂得“爱”的艺术,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位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经常用严父慈母般的爱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通过促膝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感情,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特别是对于个别思想后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倍加关爱他们,不能歧视、冷漠、排斥,更不能无情打击,要知道,“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表现心理,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扬起勇气之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师爱就像一根“琴弦”,一头拴在教师的事业心上,另一头连在学生急待哺育的心上,只要拨动这根爱的“情弦”,就能引起师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发出美妙的乐声,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以“耐心”导之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处于“不稳定时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阅历短浅,经验不足,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都在情理之中,教师和家长无须视其为洪水猛兽,动辄训斥,怒不可遏。从生理发殿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由少年到青年,由青年到成熟,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对学生的错误言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不可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消极方法,否则会使学生疏远,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形成矛盾对立。“恶暴乱打秧苗乱,细雨巧润百花香”,教师只有耐心、文明、态度和蔼,学生才感到可亲可敬。
三、以“诚心”待之
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以人格的力量取信于学生,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智慧和文化的化身,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绝非圣人,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学生以诚恳之意指出教师的不足时,教师要以诚实之心待之,随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把学生的需要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切不可唯我独尊,硬性强制,要彻底摒弃那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品头论足,发号施令的家长作风。试想,教师在学生面前言行失度,处事欠妥,褒贬失真,含糊其辞,装腔作势,整个一张虚伪的面孔,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有威望吗?学生能听其教诲吗?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通过言传身教,使之朝着崇高的目标前进。时刻记住: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脚都是教材。只有“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才能把学生塑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四、以“信心”育人
青少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有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作为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坚定这一信念,坚信每个青少年都是可塑之材。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
(作者单位:533600广西田阳县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