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就业。为此,在课程安排方面要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以英语课程为例,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材的内容。校本教材的开发正好适应了这个要求。一方面可以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与国家统编教材对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不同,校本教材更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毕业生的多样化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
一、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6月13日〕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五条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二、现实背景
(一)学生学习上的困境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在英语学习方面也缺乏兴趣,而且一味的采用统一教材上课,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我校英语课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这本教材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太难了,生词太多了、课文太长了,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负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对我校21个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都不太喜欢上英语课,认为太难、没意思,学了也没有用。
(二)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对高职院校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了高职院校更迫切的要求。本人所在的学校也进行了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比较成熟的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等,而在英语校本教材方面,却刚刚开始。
(三)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幼儿早期的学习语言所获得的经验对后期的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河南很多地方的学生普通话说不标准,说英语带有乡音,归根究底,这就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发音不准确并且有乡音造成的。这种发音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所以幼儿园老师最为孩子除了家长之外最早的语言老师,说话的方式和发音对孩子今后语言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四)国际间的交流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国内定居,孩子上幼儿园也成为必然,幼儿园老师掌握简单的英语口语亦是发展趋势。国内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的学前教育也慢慢与国际接轨,国内双语幼儿园、美式早教等发展迅速,幼儿园老师到国外深造或者国外的幼儿园老师来国内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口语交际就越发变得重要和必须,国际幼儿园我想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研究方面
“校本课程”是在1973年由菲吕马克等人正式提出的,并且很快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实。在我国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是从2000年正式开始的。校本教材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一方面,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校本教材开发在我国已经卓有成效,但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还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一些空泛的原则,实际操作比较少。
(二)实践研究方面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义,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职业教育的就业原则。
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此,在课程教材的安排方面要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着眼于增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跟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材的内容。
2.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兴趣进行的。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和情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3.教师的自我发展。
让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和实践者。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动参与性,便于教师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参与搜索材料,可以扩大视野、促进新知识的更新、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一方面会促使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研究上都可以说明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挑战的事情,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长期的社会价值。本文只是从英语校本教材的角度出发,以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例,对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因为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本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问题,本人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希望本论文能为兄弟学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提供微薄的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3]施良方,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常维国,校本课程开发. 问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8(05)
[6]李焦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职教论坛,2007(05)
[7]刘彩霞,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8]欧阳丹,房慧,现状·问题·对策——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浅析[J]. 基础教育参考,2005(02)
[9]吴刚平,王策鸿.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及其意义[J]. 乐山师范学院院报,2000(04)
[10]徐惠英.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01(04)
[11]徐兰芳.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D]. 华中师范大学,2004
[1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8)
[13]Alan Cunningsworth. 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
一、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6月13日〕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五条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二、现实背景
(一)学生学习上的困境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在英语学习方面也缺乏兴趣,而且一味的采用统一教材上课,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我校英语课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这本教材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太难了,生词太多了、课文太长了,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负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对我校21个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都不太喜欢上英语课,认为太难、没意思,学了也没有用。
(二)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对高职院校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了高职院校更迫切的要求。本人所在的学校也进行了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比较成熟的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等,而在英语校本教材方面,却刚刚开始。
(三)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幼儿早期的学习语言所获得的经验对后期的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河南很多地方的学生普通话说不标准,说英语带有乡音,归根究底,这就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发音不准确并且有乡音造成的。这种发音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所以幼儿园老师最为孩子除了家长之外最早的语言老师,说话的方式和发音对孩子今后语言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四)国际间的交流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国内定居,孩子上幼儿园也成为必然,幼儿园老师掌握简单的英语口语亦是发展趋势。国内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的学前教育也慢慢与国际接轨,国内双语幼儿园、美式早教等发展迅速,幼儿园老师到国外深造或者国外的幼儿园老师来国内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口语交际就越发变得重要和必须,国际幼儿园我想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研究方面
“校本课程”是在1973年由菲吕马克等人正式提出的,并且很快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实。在我国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是从2000年正式开始的。校本教材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一方面,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校本教材开发在我国已经卓有成效,但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还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一些空泛的原则,实际操作比较少。
(二)实践研究方面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义,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职业教育的就业原则。
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此,在课程教材的安排方面要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着眼于增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跟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材的内容。
2.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兴趣进行的。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和情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3.教师的自我发展。
让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和实践者。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动参与性,便于教师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参与搜索材料,可以扩大视野、促进新知识的更新、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一方面会促使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研究上都可以说明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挑战的事情,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长期的社会价值。本文只是从英语校本教材的角度出发,以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例,对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因为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本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问题,本人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希望本论文能为兄弟学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提供微薄的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3]施良方,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常维国,校本课程开发. 问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8(05)
[6]李焦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职教论坛,2007(05)
[7]刘彩霞,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8]欧阳丹,房慧,现状·问题·对策——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浅析[J]. 基础教育参考,2005(02)
[9]吴刚平,王策鸿.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及其意义[J]. 乐山师范学院院报,2000(04)
[10]徐惠英.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01(04)
[11]徐兰芳.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D]. 华中师范大学,2004
[1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8)
[13]Alan Cunningsworth. 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