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特级教师应邀上展示课——“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国际社会关注朝鲜核问题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内容,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流畅精巧。本以为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但出人意外的是,教师最后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开放型问题:目前,三艘美国航母战斗群正驶向日本海。有人说:战火离半岛越来越近。请你运用书本知识,说说朝鲜核问题的可能走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脑洞大开,课堂重又活跃起来,学生心中的能量好像找到了突破口而急速迸发,他们从日韩、中国、朝鲜、美俄角度,从联合国角度进行分析论辩,俨然成了小小政治家,他们的表现既感动了听课的老师,也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反思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有着非常深厚的专业功底,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听课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让听课老师一致叫好的,还是贯穿整节课的两个开放型问题:其一是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熟悉的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其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论证朝鲜核问题的可能走向。前者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后者更多关注的是知识运用基础上的能力提升。两个问题自然无痕,课堂上却带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效应。这促使我们关注思政教学中的开放型问题。
一、什么是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是基于生活现象或生活逻辑,答案多元或具有多种可能性结果的问题。以上述课例中朝鲜核问题的国际博弈前景为例: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是当今波谲云诡国际关系演变的体现,除朝鲜和韩国外,背后还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际主体的利益相关,因而人们对此非常关注;其次,它的答案具有多元性或多种可能性。在与朝鲜核问题相关联的六方中,美国国力最强,但动武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则具有多重考量;再次,它与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或生活阅历相关。对上述问题,学生可以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角度阐述,也可以从美国一以贯之的霸权政策角度阐述其走向,还可以从朝鲜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关系角度阐述,更可以从联合国宪章的角度阐述,角度不同意味着思路与认识不同,答案也自然存在差异。开放型问题因上述三个特点,让其区别于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歡迎。
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固定答案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高考等学业水平测试中采用的都是封闭性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运用封闭性问题,因为教学不是考试,考试注重的是结果,而教学关注的是过程。最终的考试结果,依赖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没有平日的过程性积累,好结果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思政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型问题,强调的就是在过程中习得知识、培塑能力、养成素养。
二、为什么要设置开放型问题
总体上说,政治课教学中设置开放型问题,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本是一门集政治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科学。既然谈思想性,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敢于面对同伴和老师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长期以来,为了分数,课堂教学中往往充斥着模仿性试题和封闭性试题,学生不需要、不愿意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模仿答题即可。长期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养成了等老师给答案的现象。开放型问题则不同,它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言之成理、事理交融、逻辑一致的答题要求,学生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自圆其说,这就为学生做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类比等思维体操提供了可能,也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学生在展示自己见解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养成品质。
第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需要。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表明思考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思想与智慧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也是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在背诵的重复中成长的,这表明我们的思政教学,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必不可少。即将在全国铺开的新一轮思政教学改革,强调培塑学生的理性精神,这就更需要我们多给学生提供开放型试题。开放型问题自圆其说、事理相融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思维向深处漫溯,促使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社会现象,学会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深刻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让学生生活更具理性和智慧。可见,带有开放型问题的教学是一种实践拓展型教学,是一种意义生成性教学,它用独立思考摒弃以往的重复背诵,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因而不能不说是一种开拓性教学。
第三,打造生动有趣魅力课堂的需要。传统的思政课堂因受学业分数的束缚,往往在无形中被教师主宰,表现为教师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逐步习得知识并反复背诵知识,虽然教学过程中也讲究启发诱导、师生交流等教学艺术,但封闭性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让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思想趣味,思想本应有的争论没有了,见解本应有的独特性、启发性也没有了。由于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因担心说错了被朋辈人笑话,因而大多不敢发言。一旦思政教学中引入开放型问题,则学生思维的枷锁就被自然卸去,身心倍感轻松,他们所想、所学、所说就会既联系书本又超越书本,既顺应教师的期待又超越教师的期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也就是常事。此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多样性的表现,又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丰富着课堂学习形式和意蕴,让课堂显示出思想的魅力和思考的乐趣。
三、开放型问题设置要求
开放型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学习习惯,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封闭性问题替代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置开放型问题,让开放型问题为课堂教学增色。
首先,开放型问题应具有探究性。开放与探究是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试题的开放,才让其答案显得多样新颖有趣,由此才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形成观点和见解。开放式试题的探究性首先要求试题条件具有有限性,即教师设置的问题中,只提供一般性的条件,可用信息要尽可能地少,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假设的可能,这样的试题才具有挑战性,学生才能在附加相关条件后设想事物可能的发展趋势;同时,开放型试题的探究性还要求问题应该具有综合性,正是由于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关联因素,才让事物的发展出现多种可能,学生才具有推断、分析探究其本质要求和变化规律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多元性。由于开放型试题的限制性要求少,其答案呈现着多种可能,因此答案必定是多元的、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如上述课例中有关朝鲜核问题的走向,可能因某一偶然性事件爆发局部军事冲突,也可能因某国政策调整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关各方综合考量战争的后果,一同致力于和平解决。不论学生的答案如何,只要他们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剖析事物、论证观点、辨析误区、发表见解、提出主张即可,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制定出推论的标准和要求。
再次,开放型问题应具有实践现实性。这里所说的实践现实性,意思是指开放型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即教师所选择的问题情境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较为熟悉的,学生在课前不需要通过专门准备也能对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这样的问题能消除学生讨论、交流时的认知障碍,为学生思考创造条件。相反,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高大上”,学生因不具备先验性认识而难以入境,推论与探究也就无从谈起。可见,思政教学中教师设置开放型问题时应该注重“接地气”,让学生在体验、想象中感到有话可说,感受到有理有趣有味,形成如骨鲠在喉、不得不说的情绪冲动。
四、教师设置开放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开放型问题的角色定位看,它仍然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为深化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鲜明的思想导向性
所谓开放型问题的导向性,是指问题对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思政问题的正确导向性,是由思政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无论是思政课程的政治性特征,还是其思想性要求,都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遵循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要求。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时教师设置的情境可以做多样化的解读,但不论问题如何开放,学生的见解观点都不应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能被社会中存在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思潮所左右。如,在“权力的行驶:需要监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遏制某些党员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当学生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赞美西方政治制度时,老师及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国体和国情差异,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一提醒对学生的讨论起到了很好的匡正和引导作用。
2.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思政教学服务的客体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个体经历、认知水平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设置开放型问题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如,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时,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开放型问题:老王有50万元闲置资金准备投资,请你结合书本内容为他设置一个投资理财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将其中的30万元左右作储蓄存款,10万元左右购买国债,6万元左右购买股票,4万元左右购买保险,这显然是照搬的书本思路。此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与大家意见相左的观点:不储蓄,用45万元购买国债,5万元买保险。师生皆不解,学生分析道:国债以国家信誉作担保,而存款只是以银行信誉作担保,国家信誉总高于银行吧!这一观点切合生活逻辑,颠覆了书本中的陈旧观点,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3.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从结果虽然可以判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但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从学生的过程表现可以看出其能力及实际水平。因此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少下结论,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当教师的启发诱导实际到位时,学生自然会说出老师期待的结果。如某教师在组织“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一课的教学时,对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这一知识点,没有具体阐述,而是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开放型问题:天气渐暖,老师想买一台空调,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策划策划,买哪一个品牌好?结果学生纷纷结合自家买空调、用空调的经历,推荐自己喜欢的品牌:质量好、信誉佳或者服务优。教师微笑着肯定学生答案的合理性,但他并不说自己想买哪个品牌,也不说到底哪个品牌好,而是强调学生们的答案涉及到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这种形象体现了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忠诚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增强了对诚信经营的认同和理解,学科素养自然得到了提升。可见,关注过程、淡化结果是一种智慧教学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霖磐镇霖磐中學)
反思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有着非常深厚的专业功底,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听课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让听课老师一致叫好的,还是贯穿整节课的两个开放型问题:其一是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熟悉的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其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论证朝鲜核问题的可能走向。前者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后者更多关注的是知识运用基础上的能力提升。两个问题自然无痕,课堂上却带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效应。这促使我们关注思政教学中的开放型问题。
一、什么是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是基于生活现象或生活逻辑,答案多元或具有多种可能性结果的问题。以上述课例中朝鲜核问题的国际博弈前景为例: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是当今波谲云诡国际关系演变的体现,除朝鲜和韩国外,背后还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际主体的利益相关,因而人们对此非常关注;其次,它的答案具有多元性或多种可能性。在与朝鲜核问题相关联的六方中,美国国力最强,但动武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则具有多重考量;再次,它与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或生活阅历相关。对上述问题,学生可以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角度阐述,也可以从美国一以贯之的霸权政策角度阐述其走向,还可以从朝鲜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关系角度阐述,更可以从联合国宪章的角度阐述,角度不同意味着思路与认识不同,答案也自然存在差异。开放型问题因上述三个特点,让其区别于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歡迎。
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固定答案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高考等学业水平测试中采用的都是封闭性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运用封闭性问题,因为教学不是考试,考试注重的是结果,而教学关注的是过程。最终的考试结果,依赖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没有平日的过程性积累,好结果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思政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型问题,强调的就是在过程中习得知识、培塑能力、养成素养。
二、为什么要设置开放型问题
总体上说,政治课教学中设置开放型问题,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本是一门集政治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科学。既然谈思想性,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敢于面对同伴和老师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长期以来,为了分数,课堂教学中往往充斥着模仿性试题和封闭性试题,学生不需要、不愿意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模仿答题即可。长期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养成了等老师给答案的现象。开放型问题则不同,它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言之成理、事理交融、逻辑一致的答题要求,学生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自圆其说,这就为学生做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类比等思维体操提供了可能,也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学生在展示自己见解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养成品质。
第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需要。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表明思考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思想与智慧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也是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在背诵的重复中成长的,这表明我们的思政教学,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必不可少。即将在全国铺开的新一轮思政教学改革,强调培塑学生的理性精神,这就更需要我们多给学生提供开放型试题。开放型问题自圆其说、事理相融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思维向深处漫溯,促使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社会现象,学会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深刻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让学生生活更具理性和智慧。可见,带有开放型问题的教学是一种实践拓展型教学,是一种意义生成性教学,它用独立思考摒弃以往的重复背诵,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因而不能不说是一种开拓性教学。
第三,打造生动有趣魅力课堂的需要。传统的思政课堂因受学业分数的束缚,往往在无形中被教师主宰,表现为教师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逐步习得知识并反复背诵知识,虽然教学过程中也讲究启发诱导、师生交流等教学艺术,但封闭性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让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思想趣味,思想本应有的争论没有了,见解本应有的独特性、启发性也没有了。由于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因担心说错了被朋辈人笑话,因而大多不敢发言。一旦思政教学中引入开放型问题,则学生思维的枷锁就被自然卸去,身心倍感轻松,他们所想、所学、所说就会既联系书本又超越书本,既顺应教师的期待又超越教师的期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也就是常事。此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多样性的表现,又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丰富着课堂学习形式和意蕴,让课堂显示出思想的魅力和思考的乐趣。
三、开放型问题设置要求
开放型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学习习惯,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封闭性问题替代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置开放型问题,让开放型问题为课堂教学增色。
首先,开放型问题应具有探究性。开放与探究是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试题的开放,才让其答案显得多样新颖有趣,由此才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形成观点和见解。开放式试题的探究性首先要求试题条件具有有限性,即教师设置的问题中,只提供一般性的条件,可用信息要尽可能地少,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假设的可能,这样的试题才具有挑战性,学生才能在附加相关条件后设想事物可能的发展趋势;同时,开放型试题的探究性还要求问题应该具有综合性,正是由于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关联因素,才让事物的发展出现多种可能,学生才具有推断、分析探究其本质要求和变化规律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多元性。由于开放型试题的限制性要求少,其答案呈现着多种可能,因此答案必定是多元的、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如上述课例中有关朝鲜核问题的走向,可能因某一偶然性事件爆发局部军事冲突,也可能因某国政策调整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关各方综合考量战争的后果,一同致力于和平解决。不论学生的答案如何,只要他们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剖析事物、论证观点、辨析误区、发表见解、提出主张即可,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制定出推论的标准和要求。
再次,开放型问题应具有实践现实性。这里所说的实践现实性,意思是指开放型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即教师所选择的问题情境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较为熟悉的,学生在课前不需要通过专门准备也能对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这样的问题能消除学生讨论、交流时的认知障碍,为学生思考创造条件。相反,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高大上”,学生因不具备先验性认识而难以入境,推论与探究也就无从谈起。可见,思政教学中教师设置开放型问题时应该注重“接地气”,让学生在体验、想象中感到有话可说,感受到有理有趣有味,形成如骨鲠在喉、不得不说的情绪冲动。
四、教师设置开放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开放型问题的角色定位看,它仍然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为深化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鲜明的思想导向性
所谓开放型问题的导向性,是指问题对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思政问题的正确导向性,是由思政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无论是思政课程的政治性特征,还是其思想性要求,都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遵循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要求。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时教师设置的情境可以做多样化的解读,但不论问题如何开放,学生的见解观点都不应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能被社会中存在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思潮所左右。如,在“权力的行驶:需要监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遏制某些党员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当学生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赞美西方政治制度时,老师及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国体和国情差异,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一提醒对学生的讨论起到了很好的匡正和引导作用。
2.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思政教学服务的客体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个体经历、认知水平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设置开放型问题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如,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时,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开放型问题:老王有50万元闲置资金准备投资,请你结合书本内容为他设置一个投资理财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将其中的30万元左右作储蓄存款,10万元左右购买国债,6万元左右购买股票,4万元左右购买保险,这显然是照搬的书本思路。此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与大家意见相左的观点:不储蓄,用45万元购买国债,5万元买保险。师生皆不解,学生分析道:国债以国家信誉作担保,而存款只是以银行信誉作担保,国家信誉总高于银行吧!这一观点切合生活逻辑,颠覆了书本中的陈旧观点,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3.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从结果虽然可以判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但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从学生的过程表现可以看出其能力及实际水平。因此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少下结论,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当教师的启发诱导实际到位时,学生自然会说出老师期待的结果。如某教师在组织“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一课的教学时,对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这一知识点,没有具体阐述,而是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开放型问题:天气渐暖,老师想买一台空调,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策划策划,买哪一个品牌好?结果学生纷纷结合自家买空调、用空调的经历,推荐自己喜欢的品牌:质量好、信誉佳或者服务优。教师微笑着肯定学生答案的合理性,但他并不说自己想买哪个品牌,也不说到底哪个品牌好,而是强调学生们的答案涉及到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这种形象体现了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忠诚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增强了对诚信经营的认同和理解,学科素养自然得到了提升。可见,关注过程、淡化结果是一种智慧教学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霖磐镇霖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