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语法术语释义指瑕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qi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5月版改进不少,受到业界好评,但部分语法术语释义尚欠严密,如定语、状语、介词、体词、谓词、单句、分句等,存在与语言事实不符,内涵与外延不一致等问题。本文就这些词释义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一管之见。
  [关键词] 词典 语法术语 释义 指瑕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2005年5月版改进不少,受到业界好评。我们就其中的语法术语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大部分语法术语释义简洁明确,但还有部分语法术语的释义尚欠周密,如有些释义与语言事实不符,有些循环释义等。现举例分析如下:
  【定语】名词前边的表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作定语。
  【状语】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程度、时间、处所等等的修饰成分。
  这是较早的语法书中的提法,按照这样的提法,我们无法分析下列短语:
  他的来 水平的提高 问题的纠正 狐狸的狡猾
  “他”“水平”“问题”“狐狸”均作定语,而“来”“提高”“纠正”“狡猾”都不是名词,词典中“定语”的释义无法解释这种情况。状语也是如此,如:
  才星期二 最中间 只三个人
  “才”“最”“只”都是作状语,而它们修饰的“星期二”“中间”“三个人”却都不是动词、形容词。词典“状语”的解释同样没有涵盖这种情况。
  朱德熙先生(1982)认为确定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是定语还是状语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①修饰语本身的性质,②中心语的性质,③整个偏正结构的性质。这三个都可以给定语和状语下定义,词典采用的是②。朱先生认为这种分法不妥,因为修饰名词性成分的不一定是定语,如:他都大学生了|你才傻瓜呢,“都”和“才”修饰名词,但不是定语;修饰谓词性成分的也不一定是状语,如:群众的支持|温度的下降,“群众”和“温度”修饰谓词,但不是状语。 朱先生认为定语应该是“名词性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状语应该是“谓词性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这样“他的来|水平的提高|问题的纠正|狐狸的狡猾”因为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所以其中的修饰语是定语。“才星期二|最中间|只三个人”因为是谓词性偏正结构,所以其中的修饰语是状语。当前的语法学家普遍认同这种看法,如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我们认为朱德熙先生的解释更加全面,应该考虑。
  【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
  给连词下定义时内涵与外延不一致,它的外延没有包括连接分句的词。如:
  (1)如果你说,那么我不说。
  (2)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
  (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词典对句子的解释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书面语中每个句子的末尾用句号、问号或叹号。(1)句中的“如果”“那么”,(2)句中的“与其”“不若”,(3)句中的“因此”都是连词,它们连接的都不是词、词组和句子,而是分句。这说明连词除能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还能连接分句。张斌先生(2001)认为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虚词。邵敬敏先生(2002)认为连词的语法作用是把两个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连接起来,以确定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词典对“连词”的释义不够准确,我们认为连词的释义中应该增加“可以连接分句”的内容。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这样释义也不够严密,因为放在非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词或词组前面的词也可以是介词。请看下列句子。
  (4)他被骗了。
  (5)他对打球不感兴趣。
  (6)他把卖力气看成不光彩的事。
  例(4)句中介词“被”用在动词“骗”之前,例(5)句中介词“对”用在动宾短语“打球”前,例(6)句中介词“把”用在动宾短语“卖力气”之前。这些介词都用在谓词或谓词性短语前,词典认为介词只能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不符合语言事实。张斌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先生的《现代汉语》,邵敬敏先生的《现代汉语通论》都认为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谓词或谓词性词组的前面,所以我们认为释义中增加“也可用在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前”更严密。
  【体词】语法上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
  这个词的释义内涵与外延不一致,体词的外延与代词的外延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也就是说“体词”的外延——代词中有一部分不是体词。体词是与谓词相对的一个概念,体词主要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词典中对代词的解释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包括:1)人称代词;2)疑问代词;3)指示代词。代词中的疑问代词不一定是体词,请看下面句子:
  (7)为什么又迟到了?
  (8)怎么会不知道呢?
  (9)这件事怎么样?
  “为什么”“怎么会”“怎么样”这些疑问代词分别在句中作状语和谓语,都不能称为体词,词典认为体词包括代词,但实际上只包括部分代词。张斌先生认为代词从功能上看,主要替代体词,有些则可以替代谓词。邵敬敏先生认为跟名词功能相类似的人称代词称为“体词”。我们认为把词典释义中的“代词”改成“部分代词”更缜密。
  【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
  “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不一定是副词,如:
  仔细看|从容回答|具体分析 多好啊|大好|大红
  “仔细”“从容”“具体”修饰的是动词“看”“回答”“分析”,但“仔细”“从容”“具体”全是形容词。“多”“大”“大”修饰的是形容词“好”“好”“多”,但“多”“大”“大”全是形容词。
  “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这句表述值得商榷。请看下面短语:
  只三个人 才五块钱 都星期四了
  “只”“才”“都”都是副词,而修饰的都是名词,以上例子说明词典中对副词的释义不符合语言事实。语法学界公认副词是只能作状语的词。所以我们认为把它改为这样更好些。
  【谓词】句子里谓语部分中的主要的词。参看〖谓语〗。
  【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一般的句子里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谓语部分里主要的词是谓语。例如在“我们尽情地歌唱”里,“歌唱”是谓语,“尽情地歌唱”是谓语部分。有些语法书里称谓语部分为谓语,称谓语为谓词。
  谓词是与体词相对的词,体词与谓词决不能混同。词典对谓词的释义却把这两者混同了。因为句子里谓语部分中的主要的词不一定是谓词,也可能是体词。请看下列句子:
  (10)今天星期三。
  (11)明天国庆节。
  (12)昨天晴天。
  (13)山上净石头。
   “星期三”“国庆节”“晴天”“石头”在句中作谓语,也是谓语部分主要的词,因此它们既是谓语也是谓词。词典中,体词是语法上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那么“星期三”“国庆节”“晴天”“石头”都是名词,应该归入体词。在同一语言环境下,同一词语同时是谓词、体词。这说明这两个术语边界不清,释义混乱。张斌先生认为谓词是主要充当谓语、述语和补语的词,主要有动词、形容词。邵敬敏先生认为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虽然有差别,但二者仍有不少共同之处,二者与名词明显对立,合称“谓词”。参照众语言学家的看法,我们认为谓词是主要充当谓语、述语和补语的词,体词是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包括四类:名词、数词、量词和部分代词。
  【单句】不能分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的句子。
  【分句】语法上指复句里划分出来的相当与单句的部分。
  在“单句”释义内容中有“分句”一词,分句的释义内容中有“单句”一词,用“分句”解释 “单句”,用“单句”解释 “分句”,“单句”与“分句”循环释义,词典对这两个词的释义是不恰当的。
  词典在释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它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语法研究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由于词典中一部分语法术语释义没有采用语法研究的新成果,就显得不够全面和准确,我们对这部分词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对词典的进一步修订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胡裕树 现代汉语[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刘月华等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5]张斌 新编现代汉语[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王启龙 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应 利,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其他文献
王均,这是3我60年代就读东北师大中文系时就知道的语言学家的名字。王先生曾作过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和王力的助手,得过真传,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领域公认的学术带头人。20世纪80年代奉调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任副主任,主管科研和刊物,从此,先生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语文现代化方面。  先生对于攻击集一百年来语文改革之大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汉语拼音方案》和《汉字简化方案》的胡言乱语义愤填膺,在以
期刊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创始人王均教授不幸逝世,我会全体会员十分悲痛。我们深切缅怀王均教授对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决心继承他的遗志,积极开展语文现代化的研究,推动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王均教授大力倡导中国语文现代化。他认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生活要求语言文字现代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当前我们的时代
期刊
[摘要] “X是X”句式以“是”为轴心,前后成分完全相同,表层形式简单而内在意义丰富,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从“语义——语用”互补原则的角度出发,对“X是X”句式进行比较细致的语义分析可以发现,“X是X”句式并不像许多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毫无语义学上的意义。它具有非常丰富的显性语义和无限的潜在语义内容。  [关键词] “X是X” 语义 显义 潜义    “X是X”句式以“是”为轴心,前后成分完全相同,表
期刊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语言学家,教育部正局级退休干部王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8月2日22点55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4岁。  王均同志,1922年3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均同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教。1949年2月在江苏省南通市参加革命工作,在南通师范任教员。1950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语言
期刊
[摘要] 语言变异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变异与社会生活及社会心理关系密切。2005年,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这促使语言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涌现出了大批的新词语。主要表现为:一是从词义上来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从词语的产生方式来看,采用缩略、仿造、创新等多种表现方式。文章就这一语言变异现
期刊
引言    “问题”作名词是常态,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以及定语。当“问题”充当主语、宾语时,其前常带定语。当“问题”充当定语时,它常与其后的中心语组成定中结构,结构成分之间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整个结构属名词性短语。  近年来,在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新闻中出现了由“问题”组成的一种少见结构——“问题+X”①,如“问题孩子、问题家长、问题牛奶、问题工程、问题公司”等。我们用“X”表示中心语,这类定
期刊
ABB形容词比较特殊,时下对之多有研究。或讨论其历史发展演变,或讨论其断代特点,或研究其语音特点,或研究A和BB之语义关系……各类文章中多涉及其构词方式,但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常常是“自说自话”。  现代汉语中,ABB式结构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名词,如“姑奶奶、黑猩猩、山沟沟”;有的是动宾词组,如“打哈哈、叫喳喳”;有的是拟声词,如“哗啦啦、咕嘟嘟、骨碌碌”;有的是叹词,如“哎呀呀、哎哟哟”;有的是形
期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新闻应配上好标题,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早已成了作者和编者的共识。东方网的高国营先生就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而标题的吸引力主要由标题语言的魅力决定,因为新闻标题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以《楚天都市报》
期刊
清人郑板桥主张写文章要:“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说的“领异标新”就是指文章的立意要“新”要“异”,不人云亦云,就像初春二月的花朵一样,在万木复苏、百花尚未抽芽的时候,它就冒着风寒,含苞怒放了,这样的花朵自然引人入胜,这样的文章自然会新鲜别致,受人喜爱。  就高考来说,语文150分,作文占60,而在中考语文的120分中,作文也占到50分,均占总分的40%左右,确实是重头戏,而新颖深刻的立意是作文成功
期刊
[摘 要]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V什么(X)”,这种结构既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否定。本文从共时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该结构式的非疑问用法,认为它是习用化的结果,具有专门的结构意义,可以体现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本文认为该结构式的这种特殊用法是一种疑问功能偏离现象,着重分析了偏离后的功能及相应的句法表现,最后指出语境对该结构的作用,提出唯有在语境中才能准确把握该结构所具有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