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B形容词比较特殊,时下对之多有研究。或讨论其历史发展演变,或讨论其断代特点,或研究其语音特点,或研究A和BB之语义关系……各类文章中多涉及其构词方式,但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常常是“自说自话”。
现代汉语中,ABB式结构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名词,如“姑奶奶、黑猩猩、山沟沟”;有的是动宾词组,如“打哈哈、叫喳喳”;有的是拟声词,如“哗啦啦、咕嘟嘟、骨碌碌”;有的是叹词,如“哎呀呀、哎哟哟”;有的是形容词,如“白皑皑、眼睁睁、笑嘻嘻”。我们只讨论其中的形容词。
关于ABB形容词的构词方式,传统的看法是,不管BB有无词汇意义,将BB一律处理为词缀,ABB则为派生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近十年来,人们研究BB的语义,如戴莉发现了ABB词中部分BB的表义功能和独用能力。尽管从源头上了解了BB的语义,还有人将ABB看成派生式,如殷寄明。有人将部分ABB看成主谓式,部分处理为补充式,如刘志生。观点不一而足。不同的处理体现了各自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本文讨论ABB构词方式的几个原则问题。
一、关于词缀
词缀本指构词时附加在词干上的粘着形式,或者说是附着在自由语素上的粘着形式,它本是形态丰富的屈折语里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的词缀或具有词汇意义(如un-、micro-、-er),或具有语法意义(表语法意义的称为形尾,如-ly、-ness、-tion)。汉语属于孤立语,用“自由”与“粘着”很难确定词缀,一般就从意义的角度讨论词缀。学者们大致可分为两派:有词汇意义派和无词汇意义派(或词汇意义弱化派),后者又分为有语法意义派和只有音节作用派。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寻找形态变化的高潮中,据潘文国根据有代表性的14部作品统计,人们找出了340个词缀和类词缀,但只有16个获得多数认可。这16个是:-巴、—度、—儿、-化、-家、-子、-员、-者、-然、-头、-性、-着、-了、-们、老-、反-,占340个的4.7%。后来,“们、了、着”实际又都归入为助词。这样说来,公认的词缀实在不多。
讨论到后来,学术界倾向性观点认为词缀应该是“词义虚化,有语法作用”。附加的判断标准是构词时位置固定、有较强的能产性。汉语的词缀有什么功能?一般认为它在标明词的语法类别的同时,还有两种功能:标明词义范畴,如“桌子、石头”之“子、头”,纯粹标明词的逻辑范畴是名物;改变词根意义,如“刷子、锄头”之“子、头”。
ABB形容词的一个共同点是,不管A是形容词性、还是名词性或动词性,结构都成了形容词性;不管B是形容词性,还是名词性或动词性,BB也都具备了形容词性。讨论ABB形容词,这就确定了结构的词性为形容词,BB的位置又已固定,所以不好用语法作用、位置固定来判断BB是词缀还是词根了。确定BB是不是词缀,我们认为最好采取音节作用派的观点,即将只有音节作用、词汇意义不明显的才处理为词缀。反过来说,有表意功能、有明显词汇意义的语素不是词缀。所谓BB有意义,也就是BB有独立的词汇意义,或其意义与B有关。不然,词缀与词根就没了界限。
二、BB的意义
一个ABB式形容词,其BB的语义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表义又是清晰的。在此情况下,我们以其语源意义为准,如果它在语源上有词汇意义,即认为它是有意义的。
探讨BB的意义,会有音变、文字假借的阻碍。某一个BB在历史上有词汇意义,但其语音发生了历史的或地域的音变,人们又据不同语音形式将之写成了不同的文字形体。因此,讨论BB的意义,可能要根据语音变化的规律,拨开文字假借的迷雾,才能发现BB到底有无词汇意义。
殷寄明从方言、历史的角度论证了不少“巴”音的字有“干”义,因而“干巴巴”中“巴”与“干”有相同的词汇意义,同样,“圆溜溜、卒律律、纷郁郁”等后面的叠音语素都与其前面的语素同义。不过,殷先生说“……‘老虎’和‘干巴巴’的词缀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表示其附加意义,词根与词缀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后者表示与词根相同的词汇意义,词根与词缀的关系属于并列联合关系。”这在音节作用派的学者看来就有些矛盾:一方面承认构词成分之间是并列联合关系,一方面又说构词成分分别是词根与词缀。其实可直接将这类词处理为联合式复合词,“皱巴巴”自然也可如此处理。既然“巴”有“干”义,而“干”能引申出“涩”义,而“涩”又可引申出不灵活的意思,所以我们认为“死巴巴”中“巴”也有死板、不灵活之义,因此“死巴巴”也属联合式复合词。
再如张博论证“洞”有中空无物的意义。我们因此知道“空洞洞、黑洞洞、灰洞洞”之“洞”皆指别无他物,它就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个音缀。
殷先生等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ABB的意义与A的意义基本相同时,可以考虑求证B的意义与A的意义相同或相关。
从汉语史的角度探讨BB之“本字”本义的还有石锓先生。他论证了“娇滴滴”中的“滴”在唐宋原本写作“的”,指明丽可爱。“娇滴滴”原指女子长得娇美明艳、光彩照人,现指声音脆嫩可爱。石先生认为现代的“滴滴”已虚化,无明丽义,故处理为音缀。“滴”既可是“的”的假借,用来形容眼睛转动的“滴溜溜”之“滴”本字也当是“的”,因为“滴溜溜”既指眼珠转动迅速,也含有眼光明亮的意思,“眼光明亮”义在词中当由“滴”这个语素来承载。
石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ABB中的B会有不少假借字,可以从汉语史的角度去探求;二、有实在意义的BB在引申、类推造词过程中可能失去词汇意义,成为纯粹的音缀。不过,就“娇滴滴”来说,我们认为今义是古义的引申。“娇滴滴”无论古今都可处理为联合式。
根据两位先生的思路,我们看看几个ABB词中BB的意义和本字。
如“笑吟吟”,还有人写作“笑盈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形容微笑的样子”。“吟吟”或“盈盈”在中间是否表义?到底哪个应该是本字?“吟”古今无与笑有关的意义,查其古音,为疑母侵部,与之同音的字也无与笑有关的意义,然疑母文部有个字却表“笑貌”,其叠音形式正是模拟笑的声音,根据古音通转理论,文部与侵部有通转关系,这个字就是“听”(音引,非现代汉语里的“听”)。原来,“笑吟吟”本当作“笑听听”,构词方式同“笑哈哈、笑嘻嘻”。 至于“盈盈”,我们认为本当是“吟吟”的方言音。后来有人把它按“充盈”理解,将“笑盈盈”换一种说法,就是将笑意写满脸上。
《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蓝盈盈”和“蓝莹莹”,还有人写作“蓝英英”。此BB到底有无词汇意义?如有,本字又当是哪一个?考查现代汉语中“A”表颜色的,其BB多表明亮、光耀之意,如“花花、晃晃、油油、灿灿”等。这三种写法中,只有“莹”本表玉色光洁,而且ABB中有“绿莹莹”。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规范异形词的话,应该淘汰“蓝盈盈”和“蓝英英”两种写法。
从历史、方言的角度探讨B的本字、语义,无疑有助于探讨ABB的构词方式。
三、语素A的词性
讨论ABB结构时,需要确定语素A的词性。语素A的词性断定不是大问题,但也影响对其结构方式的判断。有时,某一个具体词的词性也不容易确定,语素的词性更需注意了,因为同一个语素意义不一,词性也多样,一个语义单位作为构词成分时,可能是以隐含意义进入合成词的。
如“光灿灿,光闪闪”的“光”,郑厚尧先生处理为名词性语素。《现代汉语词典》对“光灿灿”的解释是“形容光亮耀眼”,“光闪闪”的释义是“形容光亮闪烁”,以“光亮”对译“光”,而“光亮”是形容词,因此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光”应是形容词性语素。我们将“光”处理为形容词性的。
又如“油”,本指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液体,以词的身份出现时,它是名词,而以构词成分出现时,其词性就可能会有变化。如“油汪汪”中的“油”,指的就是脂肪,是名词性的;而“油绿绿”或“绿油油”中的“油”,是以隐含义参与构词的,表示的是像油脂一样发亮的,故此时它是形容词性的。
“水汪汪”就是指水多,其中的“汪汪”就是陈述说明“水”的,“水”是名词性语素,而“水灵灵、水莹莹”则指水亮水亮的,其中的“水”就是指“有水的,像水一样反射光的”,应是形容词性语素。
因此,判断语素A的词性时,应以其在词中的表意功能、与BB的意义关系作为标准。
四、判断构词方式的准则
考察词语的构词方式,其准则是:一方面注意构词成分在新词中的表义作用,有词汇意义的是词根,无词汇意义的属词缀;一方面注意构词成分之间语义上的逻辑关系。如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里就以此为基础,从词和句转换的角度考察复合式合成词;孙常叙先生在《汉语词汇》干脆采用意义关系描述造词法;葛本仪先生在《汉语词汇研究》中专门探讨了汉语造词、构词的逻辑基础。可见,这种准则正是前哲们用来判断合成词的标准,也是行之有效的标准。但人们考察ABB的构词时,却常常忘了这种准则。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戴莉.ABB类形容词的构成要素及其性质.[J].社科纵横.1999,(1).
[3]殷寄明.从语源学角度看“干巴巴”类派生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1).
[4]刘志生.略论ABB式构词法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5]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4.
[6]殷寄明.语源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7]张博.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石锓.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演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9]郑厚尧.ABB式叠词的内部结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0]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孙常叙.汉语词汇[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12]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郝文华,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现代汉语中,ABB式结构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名词,如“姑奶奶、黑猩猩、山沟沟”;有的是动宾词组,如“打哈哈、叫喳喳”;有的是拟声词,如“哗啦啦、咕嘟嘟、骨碌碌”;有的是叹词,如“哎呀呀、哎哟哟”;有的是形容词,如“白皑皑、眼睁睁、笑嘻嘻”。我们只讨论其中的形容词。
关于ABB形容词的构词方式,传统的看法是,不管BB有无词汇意义,将BB一律处理为词缀,ABB则为派生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近十年来,人们研究BB的语义,如戴莉发现了ABB词中部分BB的表义功能和独用能力。尽管从源头上了解了BB的语义,还有人将ABB看成派生式,如殷寄明。有人将部分ABB看成主谓式,部分处理为补充式,如刘志生。观点不一而足。不同的处理体现了各自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本文讨论ABB构词方式的几个原则问题。
一、关于词缀
词缀本指构词时附加在词干上的粘着形式,或者说是附着在自由语素上的粘着形式,它本是形态丰富的屈折语里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的词缀或具有词汇意义(如un-、micro-、-er),或具有语法意义(表语法意义的称为形尾,如-ly、-ness、-tion)。汉语属于孤立语,用“自由”与“粘着”很难确定词缀,一般就从意义的角度讨论词缀。学者们大致可分为两派:有词汇意义派和无词汇意义派(或词汇意义弱化派),后者又分为有语法意义派和只有音节作用派。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寻找形态变化的高潮中,据潘文国根据有代表性的14部作品统计,人们找出了340个词缀和类词缀,但只有16个获得多数认可。这16个是:-巴、—度、—儿、-化、-家、-子、-员、-者、-然、-头、-性、-着、-了、-们、老-、反-,占340个的4.7%。后来,“们、了、着”实际又都归入为助词。这样说来,公认的词缀实在不多。
讨论到后来,学术界倾向性观点认为词缀应该是“词义虚化,有语法作用”。附加的判断标准是构词时位置固定、有较强的能产性。汉语的词缀有什么功能?一般认为它在标明词的语法类别的同时,还有两种功能:标明词义范畴,如“桌子、石头”之“子、头”,纯粹标明词的逻辑范畴是名物;改变词根意义,如“刷子、锄头”之“子、头”。
ABB形容词的一个共同点是,不管A是形容词性、还是名词性或动词性,结构都成了形容词性;不管B是形容词性,还是名词性或动词性,BB也都具备了形容词性。讨论ABB形容词,这就确定了结构的词性为形容词,BB的位置又已固定,所以不好用语法作用、位置固定来判断BB是词缀还是词根了。确定BB是不是词缀,我们认为最好采取音节作用派的观点,即将只有音节作用、词汇意义不明显的才处理为词缀。反过来说,有表意功能、有明显词汇意义的语素不是词缀。所谓BB有意义,也就是BB有独立的词汇意义,或其意义与B有关。不然,词缀与词根就没了界限。
二、BB的意义
一个ABB式形容词,其BB的语义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表义又是清晰的。在此情况下,我们以其语源意义为准,如果它在语源上有词汇意义,即认为它是有意义的。
探讨BB的意义,会有音变、文字假借的阻碍。某一个BB在历史上有词汇意义,但其语音发生了历史的或地域的音变,人们又据不同语音形式将之写成了不同的文字形体。因此,讨论BB的意义,可能要根据语音变化的规律,拨开文字假借的迷雾,才能发现BB到底有无词汇意义。
殷寄明从方言、历史的角度论证了不少“巴”音的字有“干”义,因而“干巴巴”中“巴”与“干”有相同的词汇意义,同样,“圆溜溜、卒律律、纷郁郁”等后面的叠音语素都与其前面的语素同义。不过,殷先生说“……‘老虎’和‘干巴巴’的词缀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表示其附加意义,词根与词缀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后者表示与词根相同的词汇意义,词根与词缀的关系属于并列联合关系。”这在音节作用派的学者看来就有些矛盾:一方面承认构词成分之间是并列联合关系,一方面又说构词成分分别是词根与词缀。其实可直接将这类词处理为联合式复合词,“皱巴巴”自然也可如此处理。既然“巴”有“干”义,而“干”能引申出“涩”义,而“涩”又可引申出不灵活的意思,所以我们认为“死巴巴”中“巴”也有死板、不灵活之义,因此“死巴巴”也属联合式复合词。
再如张博论证“洞”有中空无物的意义。我们因此知道“空洞洞、黑洞洞、灰洞洞”之“洞”皆指别无他物,它就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个音缀。
殷先生等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ABB的意义与A的意义基本相同时,可以考虑求证B的意义与A的意义相同或相关。
从汉语史的角度探讨BB之“本字”本义的还有石锓先生。他论证了“娇滴滴”中的“滴”在唐宋原本写作“的”,指明丽可爱。“娇滴滴”原指女子长得娇美明艳、光彩照人,现指声音脆嫩可爱。石先生认为现代的“滴滴”已虚化,无明丽义,故处理为音缀。“滴”既可是“的”的假借,用来形容眼睛转动的“滴溜溜”之“滴”本字也当是“的”,因为“滴溜溜”既指眼珠转动迅速,也含有眼光明亮的意思,“眼光明亮”义在词中当由“滴”这个语素来承载。
石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ABB中的B会有不少假借字,可以从汉语史的角度去探求;二、有实在意义的BB在引申、类推造词过程中可能失去词汇意义,成为纯粹的音缀。不过,就“娇滴滴”来说,我们认为今义是古义的引申。“娇滴滴”无论古今都可处理为联合式。
根据两位先生的思路,我们看看几个ABB词中BB的意义和本字。
如“笑吟吟”,还有人写作“笑盈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形容微笑的样子”。“吟吟”或“盈盈”在中间是否表义?到底哪个应该是本字?“吟”古今无与笑有关的意义,查其古音,为疑母侵部,与之同音的字也无与笑有关的意义,然疑母文部有个字却表“笑貌”,其叠音形式正是模拟笑的声音,根据古音通转理论,文部与侵部有通转关系,这个字就是“听”(音引,非现代汉语里的“听”)。原来,“笑吟吟”本当作“笑听听”,构词方式同“笑哈哈、笑嘻嘻”。 至于“盈盈”,我们认为本当是“吟吟”的方言音。后来有人把它按“充盈”理解,将“笑盈盈”换一种说法,就是将笑意写满脸上。
《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蓝盈盈”和“蓝莹莹”,还有人写作“蓝英英”。此BB到底有无词汇意义?如有,本字又当是哪一个?考查现代汉语中“A”表颜色的,其BB多表明亮、光耀之意,如“花花、晃晃、油油、灿灿”等。这三种写法中,只有“莹”本表玉色光洁,而且ABB中有“绿莹莹”。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规范异形词的话,应该淘汰“蓝盈盈”和“蓝英英”两种写法。
从历史、方言的角度探讨B的本字、语义,无疑有助于探讨ABB的构词方式。
三、语素A的词性
讨论ABB结构时,需要确定语素A的词性。语素A的词性断定不是大问题,但也影响对其结构方式的判断。有时,某一个具体词的词性也不容易确定,语素的词性更需注意了,因为同一个语素意义不一,词性也多样,一个语义单位作为构词成分时,可能是以隐含意义进入合成词的。
如“光灿灿,光闪闪”的“光”,郑厚尧先生处理为名词性语素。《现代汉语词典》对“光灿灿”的解释是“形容光亮耀眼”,“光闪闪”的释义是“形容光亮闪烁”,以“光亮”对译“光”,而“光亮”是形容词,因此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光”应是形容词性语素。我们将“光”处理为形容词性的。
又如“油”,本指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液体,以词的身份出现时,它是名词,而以构词成分出现时,其词性就可能会有变化。如“油汪汪”中的“油”,指的就是脂肪,是名词性的;而“油绿绿”或“绿油油”中的“油”,是以隐含义参与构词的,表示的是像油脂一样发亮的,故此时它是形容词性的。
“水汪汪”就是指水多,其中的“汪汪”就是陈述说明“水”的,“水”是名词性语素,而“水灵灵、水莹莹”则指水亮水亮的,其中的“水”就是指“有水的,像水一样反射光的”,应是形容词性语素。
因此,判断语素A的词性时,应以其在词中的表意功能、与BB的意义关系作为标准。
四、判断构词方式的准则
考察词语的构词方式,其准则是:一方面注意构词成分在新词中的表义作用,有词汇意义的是词根,无词汇意义的属词缀;一方面注意构词成分之间语义上的逻辑关系。如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里就以此为基础,从词和句转换的角度考察复合式合成词;孙常叙先生在《汉语词汇》干脆采用意义关系描述造词法;葛本仪先生在《汉语词汇研究》中专门探讨了汉语造词、构词的逻辑基础。可见,这种准则正是前哲们用来判断合成词的标准,也是行之有效的标准。但人们考察ABB的构词时,却常常忘了这种准则。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戴莉.ABB类形容词的构成要素及其性质.[J].社科纵横.1999,(1).
[3]殷寄明.从语源学角度看“干巴巴”类派生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1).
[4]刘志生.略论ABB式构词法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5]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4.
[6]殷寄明.语源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7]张博.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石锓.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演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9]郑厚尧.ABB式叠词的内部结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0]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孙常叙.汉语词汇[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12]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郝文华,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