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概念,是学生深入学习物理规律的核心环节。有一类物理概念是用比值来定义的,本文先分析这类概念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谈谈个人教学中据采取的一些办法。
一、学生对该类概念难以掌握的原因分析
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而物理又不能拘泥于数学。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物理是一门具体的学科。在数学中,公式反映的是X、Y、Z的函数关系,式中的X、Y、Z泛指变量,并无具体的含义,公式变形后,函数关系依然存在。在物理中,物理量的定义并不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虽然与形式相同,但E不是F、q的函数关系。当变形后,得F=Eq,却反映了电荷受到电场力与电场强度和电荷的电量存在着函数关系了。但由于很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片面理解,认为式中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这显然是错误的,这属于对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清楚造成的误解,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掌握这类物理概念的确切意义呢?
二、教学中采取的方法
(一)追根究底,弄清定义式及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有些学生遇到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有时会对语言表述的抽象性而感到茫然,因此会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快捷方法”来帮助记忆,通常会直接记住此概念的定义式的表达式,如,,,如此就以为自己已“万事俱备”了,因此就出现了“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与q成反比”“U与W成正比,与q成反比”的类似荒谬结论。很多物理教师发现,在教学中不管你如何反复强调这些定义式中的E、U、C是些恒量,与式中的其它两个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然而,在考试、测验中我们还是吃惊的发现,有好多学生还是犯错在这些简单的问题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根本不理解这些物理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此入手,对症下药,应先解释定义式中的各物理量的确切物理意义,然后再细心介绍整个定义式的物理意义。如式中,有的学生可能仅记住F是表示力,q表示电量,而根本不懂得F是表示检验电荷q所受的电场力,q是检验电荷所带的电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怎样检验这里有没有电场,怎样检验电场的强弱,然后介绍F是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q是指检验电荷所带的电量。这样学生对电场强度E的理解是有益的,而且还要注意讲清楚整个定义式的物理意义。如是指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
(二)趁热打铁,找出概念的决定式及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然而,即使你已认为好像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而且基础好点的同学会追问:既然这些概念跟定义式中的物理量无关,到底由哪些物理量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呢?我想,这时就有必要介绍这类概念的决定式,因为学生此时的注意力比较明确,所以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果这时能通过推导的方法得出决定式,那对学生理解概念会更加有益。如对电场强度E的决定式的推导过程:
(四)相似定义的比较,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知识总是相互联系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些用数学表达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定义的方法具有相似性。如、、、等这些式子很相似,通过这些式子的比较,一方面可以方便公式的记忆,进行记忆迁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认识上的迁移。还可以通过这些公式的比较,研究这些公式相似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创新,更让学生懂得归纳总结对学好物理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前面列出的几种方法,这并不是说,每介绍一个概念,都要面面俱到,也不是说介绍一个概念只能用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有时要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先着眼于几个重要的要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再逐步渗透。
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概念,是学生深入学习物理规律的核心环节。有一类物理概念是用比值来定义的,本文先分析这类概念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谈谈个人教学中据采取的一些办法。
一、学生对该类概念难以掌握的原因分析
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而物理又不能拘泥于数学。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物理是一门具体的学科。在数学中,公式反映的是X、Y、Z的函数关系,式中的X、Y、Z泛指变量,并无具体的含义,公式变形后,函数关系依然存在。在物理中,物理量的定义并不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虽然与形式相同,但E不是F、q的函数关系。当变形后,得F=Eq,却反映了电荷受到电场力与电场强度和电荷的电量存在着函数关系了。但由于很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片面理解,认为式中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这显然是错误的,这属于对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清楚造成的误解,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掌握这类物理概念的确切意义呢?
二、教学中采取的方法
(一)追根究底,弄清定义式及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有些学生遇到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有时会对语言表述的抽象性而感到茫然,因此会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快捷方法”来帮助记忆,通常会直接记住此概念的定义式的表达式,如,,,如此就以为自己已“万事俱备”了,因此就出现了“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与q成反比”“U与W成正比,与q成反比”的类似荒谬结论。很多物理教师发现,在教学中不管你如何反复强调这些定义式中的E、U、C是些恒量,与式中的其它两个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然而,在考试、测验中我们还是吃惊的发现,有好多学生还是犯错在这些简单的问题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根本不理解这些物理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此入手,对症下药,应先解释定义式中的各物理量的确切物理意义,然后再细心介绍整个定义式的物理意义。如式中,有的学生可能仅记住F是表示力,q表示电量,而根本不懂得F是表示检验电荷q所受的电场力,q是检验电荷所带的电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怎样检验这里有没有电场,怎样检验电场的强弱,然后介绍F是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q是指检验电荷所带的电量。这样学生对电场强度E的理解是有益的,而且还要注意讲清楚整个定义式的物理意义。如是指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
(二)趁热打铁,找出概念的决定式及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然而,即使你已认为好像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而且基础好点的同学会追问:既然这些概念跟定义式中的物理量无关,到底由哪些物理量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呢?我想,这时就有必要介绍这类概念的决定式,因为学生此时的注意力比较明确,所以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果这时能通过推导的方法得出决定式,那对学生理解概念会更加有益。如对电场强度E的决定式的推导过程:
(四)相似定义的比较,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知识总是相互联系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些用数学表达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定义的方法具有相似性。如、、、等这些式子很相似,通过这些式子的比较,一方面可以方便公式的记忆,进行记忆迁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认识上的迁移。还可以通过这些公式的比较,研究这些公式相似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创新,更让学生懂得归纳总结对学好物理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前面列出的几种方法,这并不是说,每介绍一个概念,都要面面俱到,也不是说介绍一个概念只能用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有时要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先着眼于几个重要的要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再逐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