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认读和理解来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中学生如果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语文之外其它课程的学习。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們有必要以此为标准强化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 阅读能力 现状对策
一、概念的界定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感受、诵读、想象、鉴赏等要素。前四种要素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想象和鉴赏则需要一定的阅读量作为支撑,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就是阅读想象力;在阅读后,能根据文学知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结构、风格等做出鉴别评价称之为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阶段,它直接影响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二、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本每一单元后面都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包括倾听、独白、对答这几个方面。那么要听清别人的话,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与别人交流需要坚实的基础。基础从哪里来?一是生活,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阅读。
(二)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阅读名家作品时,我们会领略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的魅力。有意识地诵读或者抄写精彩片段,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语文是百科之母。所有学科都是文字表达,需要阅读能力。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科目,没有阅读能力,就读不懂题,更无法解题。学习政治、历史等文史类学科,它们本身就与语文非常类似,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
三、中学生阅读能力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次探讨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依据。中学生的阅读应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富有感情的诵读。在数量上,初中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阅读方法方面,要求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阅读多种文本形式的阅读。在阅读效果方面,要求能够区分的文本形式,了解多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会鉴赏常见的写作技巧等。
四、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准确真实地反应延安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次选择延安市实验中学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根据统计,共收回500份有效问卷。
(一)好的方面
教育方针与政策上对阅读的要求不断细化、提高,表明了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就《陕西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与2016年对比来讲,考试范围中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列入考试范围。
通过分析问卷和走访记录,发现在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学生方面,他们阅读兴趣比较浓厚。仅有1.8%的学生不会自觉阅读。学生的阅读量较大,92%的学生一学期都能读3本书以上。
(二)问题与成因
通过分析500份问卷,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首先是阅读动机不端正。有近30%的人没有明确的阅读动机。学生阅读缺乏明确的计划、不知如何选择读物,老师指导缺乏都是其成因。第二,阅读质量较低。虽然92%的学生一学期基本都能读三本书以上,但是仅有15.7%的学生能完全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56%的学生对于文中的观点提不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阅读目的不明确是阅读质量问题产生地主要原因。 第三,阅读方法和习惯不好。半数以上的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基本没有读书动笔的习惯。
五、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1.明确阅读的作用。首先,作为中学生,要明确阅读目的。老师并不是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去读书的。学生阅读,主要有三大作用: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能力。学生应克服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等不良动机。
2.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文本阅读,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读名著是不会错的选择。该出声朗读的地方要出声朗读。经典可以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背诵过的诗文理解透彻,写作就可以信手拈来。背诵经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学生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
3.读书动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阅读边思考,勾画好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不懂的问题勾画出来可以请教其他人或者查阅资料解决。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过后,可以写读后感,可以仿写文章,还可以默写精彩句段。
【参考文献】
【1】李宝峰.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培养【J】.洛阳师专学报,1997(6)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4】宋德超.中学生语文现状分析及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吕鸿烈. 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 2015(17)
【6】孙立权,姜海平. 论语注释【M】. 吉林: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09)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认读和理解来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中学生如果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语文之外其它课程的学习。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們有必要以此为标准强化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 阅读能力 现状对策
一、概念的界定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感受、诵读、想象、鉴赏等要素。前四种要素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想象和鉴赏则需要一定的阅读量作为支撑,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就是阅读想象力;在阅读后,能根据文学知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结构、风格等做出鉴别评价称之为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阶段,它直接影响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二、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本每一单元后面都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包括倾听、独白、对答这几个方面。那么要听清别人的话,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与别人交流需要坚实的基础。基础从哪里来?一是生活,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阅读。
(二)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阅读名家作品时,我们会领略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的魅力。有意识地诵读或者抄写精彩片段,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语文是百科之母。所有学科都是文字表达,需要阅读能力。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科目,没有阅读能力,就读不懂题,更无法解题。学习政治、历史等文史类学科,它们本身就与语文非常类似,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
三、中学生阅读能力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次探讨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依据。中学生的阅读应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富有感情的诵读。在数量上,初中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阅读方法方面,要求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阅读多种文本形式的阅读。在阅读效果方面,要求能够区分的文本形式,了解多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会鉴赏常见的写作技巧等。
四、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准确真实地反应延安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次选择延安市实验中学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根据统计,共收回500份有效问卷。
(一)好的方面
教育方针与政策上对阅读的要求不断细化、提高,表明了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就《陕西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与2016年对比来讲,考试范围中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列入考试范围。
通过分析问卷和走访记录,发现在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学生方面,他们阅读兴趣比较浓厚。仅有1.8%的学生不会自觉阅读。学生的阅读量较大,92%的学生一学期都能读3本书以上。
(二)问题与成因
通过分析500份问卷,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首先是阅读动机不端正。有近30%的人没有明确的阅读动机。学生阅读缺乏明确的计划、不知如何选择读物,老师指导缺乏都是其成因。第二,阅读质量较低。虽然92%的学生一学期基本都能读三本书以上,但是仅有15.7%的学生能完全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56%的学生对于文中的观点提不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阅读目的不明确是阅读质量问题产生地主要原因。 第三,阅读方法和习惯不好。半数以上的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基本没有读书动笔的习惯。
五、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1.明确阅读的作用。首先,作为中学生,要明确阅读目的。老师并不是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去读书的。学生阅读,主要有三大作用: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能力。学生应克服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等不良动机。
2.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文本阅读,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读名著是不会错的选择。该出声朗读的地方要出声朗读。经典可以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背诵过的诗文理解透彻,写作就可以信手拈来。背诵经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学生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
3.读书动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阅读边思考,勾画好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不懂的问题勾画出来可以请教其他人或者查阅资料解决。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过后,可以写读后感,可以仿写文章,还可以默写精彩句段。
【参考文献】
【1】李宝峰.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培养【J】.洛阳师专学报,1997(6)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4】宋德超.中学生语文现状分析及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吕鸿烈. 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 2015(17)
【6】孙立权,姜海平. 论语注释【M】. 吉林: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