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内容的时代性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学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各语言研究阶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纵观十九世纪以来的一些重大发现,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几乎都是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展开的。文章指出语言研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不同时期语言研究受到重大科学理论的影响,语言研究与同时期的科学研究同步。明确语言研究内容的时代性 ,可以加深对语言理论的认识,同时为以后语言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语言;研究内容;时代性
  一、 传统语言学研究内容的时代性
  语言学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传统语言学时期和现代语言学时期。前者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前的语言学研究,包括:语文学时期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传统语言学研究是相对于现代语言学研究而言的。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是为解读经典而服务,不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所以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是一门依附于哲学、史学的附属科学。随后出现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由于传统语言学研究没有明确的语言研究对象及语言研究方法,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语言学领域,从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开始,语言研究开始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语言研究使语言学开始走向独立。传统语言学时期的研究为历时研究,在这一时期,语言研究仍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仍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语言研究。但是从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开始语言研究开始具有了时代性的特征。即受到同时期重大科学理论的影响与同时期的语言研究基本保持同步。
  二、 现代语言学研究内容的时代性
  以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开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今所进行的语言研究称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时期。现代语言学研究时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转换生成语言学时期以及以语言学为基础所进行的交叉研究时期。在现代语言学研究时期,语言研究开始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这使语言学变成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二十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计算机智能化的进程加快。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而语言研究则是计算机智能化研究的制高点,谁抢占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文明进程的控制权。
  乔姆斯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用敏锐的眼光洞察语言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从计算机语言角度出发来研究语言,提出了转换生成的语言研究方法论。这种研究方法对后世的语言研究具有启发性的作用。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研究在这个时期初见端倪。
  三、 语言的交叉研究时期及必然性趋势
  从整个语言研究时期来看,语言研究不仅受到了当时重大科学理论的影响,同时在语言研究上还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十九世纪中期,在生物学领域,达尔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率先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许多科学领域接受了这种研究方法,纷纷开始了溯源性质的研究,语言学也不例外。在这种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语言学界出现了关于语言谱系分类的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到社会研究内容的影响,索绪尔将语言研究归纳为形式结构与意义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影响,转换生成语言学大师提出了形式语言理论。转换生成语言研究方法的出现也是建立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的。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研究借鉴了乔姆斯基的研究方法,开始从不同的领域来研究语言。语言研究的继承性使得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的形成具有必然的历史趋势。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这决定了语言的研究以应用为基础。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计算語言学等对人类社会做出很大贡献。这些学科都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人类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些交叉学科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研究相对成熟的基础上。语言研究经历了传统语文学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以及转换生成语言学时期,在语言的描写上已经基本成熟。语言学开始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因此,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
  四、 结论
  语言不断发展演变从而适应客观现实来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语言研究都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时代特征:语言研究受到同时期重大科学理论的影响,与同时期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保持一致。
  首先,明确语言研究的时代性特征可以提高语言在研究上的前瞻性。纵观传统语言学时期与现代语言学时期所进行的语言研究,不同的语言研究时期在研究内容上首先是语言学科内部的纵向研究,之后是语言应用的横向研究。今后的语言研究将在使用性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不断细化。语言研究在内容上不断具体化,语言学被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实用性不断增强。
  其次,语言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语言学在纵向研究上已经基本完善,因此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研究解决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将语言学与社会学相结合解决社会问题;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解决了语言习得、语言理解等相关问题;语言学与计算机相结合,对计算机语音、文字处理、机器翻译等都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交叉学科的形成必然使得相交叉的两个学科在发展上的相辅相成。语言的发展将推动计算机技术、医学研究、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van Dijk, T. A. (ed.).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2 vols)[C].London: Safe, 1997.
  [2] Young, L. &C. Harrison. (eds.).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tudies in Social Chang [C]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 2004.
  [3]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刘俐李.计算机与乔姆斯基语言学[J].语言与翻译,2002(4):6-7
  [5] 申小龙.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J].汉字文化,2007(1):19-2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俗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民俗文化被重新包装,民俗文化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效益,体现出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认识了解它的人却越来越少。本文将以杨凌上川口村为例,从它的产生、特点、基本形态、发展等现状进行介绍,探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春秋决狱,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其提出于汉朝时代,其推行主要运用“原心定罪”原则和“亲亲相首匿”原则,春秋决狱是统治者推行儒家理论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收其它各家学说,开始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法律的儒家化由此发端。其后,在唐朝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完全形成。  【关键词】:春秋决狱;法律;儒家化;古代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极为
期刊
【摘要】: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和最持久的文化思想潮流。他虽是心理学家,但在美学上也颇有造诣,尤其是他把独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上,创立精神分析美学,在美学研究领域起到了开疆拓土的作用,对其后的美学家乃至今天的我们都有很大启发。弗洛伊德美学思想以精神分析美学为主,也不乏其它优秀的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把心理学运用到美学的开拓者,其理论不可避免的会有缺陷甚至错误
期刊
【摘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样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无论是在文化交流还是人际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共性;个性  引言  符号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被提出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下半期结构主义的出现,它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众多学者所认识和研究。传统语言学认为符号即为事物的名称标记、代名词。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则
期刊
【摘要】: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丝路的起点和大运河的中心已为世界所公认。丝绸之路,是丝绸文化的传播之路。雀金绣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如今我就是想把美好的祝愿带给丝路沿线各国,沿着先人的足迹重走丝路,让最美的丝绸成为丝路国礼,这也许就是丝绸之路最质朴又最华美的回归。  【关键词】:丝路国礼;雀金绣;崤函古道  一、前言  刺绣在唐宋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在唐代,服装刺绣也开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并与实践结合进行探索,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为核心,从为人之师,为人子弟,校园风气三个方面探讨了儒家文化与大学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儒家文化;大学校园;实践探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期刊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五十六种民族文化,相依共济、相扶守望、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责任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把它作为精神食粮,铺垫今后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文化;大学生;精神财富  
期刊
【摘要】:《沈清传》是一部关于孝女的故事,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至今。关于《沈清传》的研究对象诸多是有关《孝》。本论文以神话批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沈清传》中所体现的祭仪原型。  ?1?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刊
【摘要】:英语语言文化本土化特征日益显现,是英语语言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结果。当前英语教学亦越来越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中国诞生的中国英語变体,则融合了中国语言的文化特色,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体现。只有在词汇、阅读材料、英国国家文化等多方面实现本土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消除文化差异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化;本土化;
期刊
【摘要】:在高调提倡“欣赏”与“自我认知”的当下,有一种新流行急速闯入人们的视野,即是“自拍”,同时,这一现象的正负两面引起了社会热议。立于心理学角度,人类原本就具有自我欣赏的癖好,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出来,以获得他人的好评、接受和认同,从而影响实施,增强自信。本文重在叙述生活中的自拍现象,此行为流行,一定程度上映射人类不断进步的自我认知方式,同时也显现出一系列心理常态。  【关键词】:自拍;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