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丝路的起点和大运河的中心已为世界所公认。丝绸之路,是丝绸文化的传播之路。雀金绣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如今我就是想把美好的祝愿带给丝路沿线各国,沿着先人的足迹重走丝路,让最美的丝绸成为丝路国礼,这也许就是丝绸之路最质朴又最华美的回归。
【关键词】:丝路国礼;雀金绣;崤函古道
一、前言
刺绣在唐宋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在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据《旧唐书·后妃传》载,“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刺绣入宫,连公主等都亲自参与。到了宋代,刺绣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大江南北,而参与刺绣的对象也进一步扩大,加上文人们的积极参与,将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使画绣结合的精品倍增。
唐宋时期的刺绣之所以更为发展,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技能,所以,就連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们,也把刺绣当做她们消遣、养性和精神寄托的唯一活动。
由于宋、元两代的刺绣受到我国北方女真族的影响,在服饰上用金成为一种时尚。在刺绣中加以金彩,使得绣品益见华丽。元朝建立后,江南的许多知识分子或招安为官或隐居庄园,逐渐在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见长,与书法绘画艺术结合,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平绣类的针法处理技巧更为细腻化,并且不断创新。
雀金绣是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和标志,是皇家御用刺绣艺术的巅峰,雀金绣产生于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并且一度盛行,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结合了南朝时期的雀纱工艺和来自波斯的金丝工艺,由武则天时期的尚方监织染署完成。从唐代到明朝时期,是皇家御绣。作为雀金绣织绣技艺传承人,不仅完整复原了雀金绣古代工艺,还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雀金绣作品金线含金量不断提高、雕塑缂绣技法不断创新,把雀金绣技艺推向新高度。雀金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代中国皇家御用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以珍贵的雀羽线(孔雀羽翎)、金缕线(黄金缕丝)为主要线材,并配以多种色线,采用多种刺绣技艺,纯手工巧妙绣制而成。在洛阳日报报业集团与洛阳中伟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行的“重走丝路洛阳起程”大型文化采风活动中,得以传承的作品成为五大丝路国礼之一,被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的博物馆收藏。
二、丝路西行第一塔
崤函古道,又称丝绸之路崤函道,是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的第一段。崤函道东起洛阳,西至潼关,分南北两道,宜阳三乡的汉山是南道的枢纽,汉山之麓的五花寺塔则是这条古道的标志,这座创建于北魏、重建于盛唐的古塔以其独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成为崤函古道上最有代表性的文物瑰宝之一,被称为“丝路西行第一塔”。崤函道有南北二条通道。北道又名北崤道,由洛阳西行,沿谷水过汉函谷关,经新安、渑池,穿崤山,直抵陕州。南道亦名南崤道,自洛阳沿洛水北岸,经韩城、三乡,拐向西北,经夔(kuí)册(今洛宁河底),过雁翎关,达陕州。南道平坦,北道崎岖,因此在宋朝之前,客商多走南道。
三乡处于洛河和昌河的交汇处,南崤道至此沿昌河西北行,三乡就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和商业大镇。北魏时期,这里来了一位印度高僧,他就是菩提达摩。南朝宋末,达摩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晚年传法于汉山,遇毒而逝,葬于此山。此事记载于《景德传灯录》等佛教经典中。
达摩传法之处,就是著名的五花寺。《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洛阳有佛寺1367所,胡僧有3000多人。北魏各寺院都有浮屠,即佛塔,五花寺也不例外。北魏的佛塔,多为木塔,很容易毁于火,那座现已不存在的北魏五花寺塔可能也是一样的命运。
有一点可以肯定,自达摩传法之前,五花寺就是崤函古道上佛教文化的中心,这就是达摩选此地进行传法的原因。达摩传法之后,这里成为丝路上的禅宗祖庭。千百年来,五花寺与香山寺、空相寺及韩城香林寺等周边几十座千年古刹共同构成了崤函古道上的佛寺建筑奇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上这样评价丝绸之路:“连接了多种文明,对贸易交换、宗教信仰与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创新的交流以及文化艺术的实践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顾名思义,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商品当数丝绸无疑,而丝绸承载的正是灿烂厚重的东方文化。
三、雀金绣与丝路息息相关
北宋时期编写的《文苑英华》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安息国的使臣莫贺来神都洛阳朝觐,带着朝廷馈赠的御用丝绸制品回国。函谷关的司关人员对其所带物品进行检查后发现有违禁物品,不让其通关,并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批复说,莫贺所带的御用丝绸制品虽属违禁物品,但那是武则天赏赐给他的,情况特殊,允许其过关。这里的御用丝绸制品正是雀金绣。
“皇帝穿的礼服,就是大家说的龙袍,在很长的时期里都是‘洛阳制造’。”洛阳青年学者郑贞富介绍。
杜甫在《更题》中曾写道:“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天子的翠云裘,是用翠鸟的羽毛捻线和金线、丝线共同织绣而成的,也就是雀金绣。
“其实,雀金绣的发明也与丝路上的交流脱不开关系。”郑贞富说,雀金绣中的金缕线工艺来自西域。隋朝时,沿丝路而来的波斯使者进献过一件金丝织锦袍,非常华丽。皇帝命御府监仿制,御府监很快就制成一件相似的锦袍,且工艺更上一层楼。雀金绣就是在这种金缕线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南朝时期的雀纱工艺而形成的。
明清时,雀金绣不仅用于龙袍,还为贵族所青睐。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曾出现一段小插曲,贾宝玉获得了一件雀金裘,不小心被溅上的火星烧破了一个洞,这就令这位生在“白玉为堂金作马”之家的贵公子心疼不已,可见雀金绣的名贵。
四、雀金绣的世代传承
要制出这样一件绣品,确实不易。由于雀金绣的特殊性,需要将金缕线、雀羽线、丝线等珍贵线种结合,并使用平针绣、虚实绣、乱针绣等300余种针法,对绣艺要求非常高,一幅作品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
选择洛阳雀金绣缂绣艺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富贵神鹿图》,作为本次“重走丝路洛阳启程”大型文化采风活动第二季“欧亚大陆行”的国礼,可以说是一种丝路文化的回归。
众所周知:作为丝路国礼的《富贵神鹿图》虽然面积不大,但也用了两个月才完成。洛阳雀金绣研究院院长、雀金绣传承人王丽敏介绍。
比绣出灿若云霞的雀金绣更难的,是对这项古老工艺的传承。为此,王丽敏拜访了各地绣艺老师,学习、探讨绣丝技艺,并与老师们交流雀金绣的技艺,同时向老师们宣传雀金绣濒临灭绝的严峻性。
如今,我已经和几十位20年以上绣龄的老师一起成立了洛阳雀金绣研究院,共同传承这项绝学。《富贵神鹿图》上有神鹿、仙桃、海波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就是想把美好的祝愿带给丝路沿线各国。沿着先人的足迹重走丝路,让最美的丝绸成为丝路国礼,这也许就是丝绸之路最质朴又最华美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李友友.民间刺绣[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淑艳.经典刺绣针法与花样[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丝路国礼;雀金绣;崤函古道
一、前言
刺绣在唐宋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在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据《旧唐书·后妃传》载,“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刺绣入宫,连公主等都亲自参与。到了宋代,刺绣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大江南北,而参与刺绣的对象也进一步扩大,加上文人们的积极参与,将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使画绣结合的精品倍增。
唐宋时期的刺绣之所以更为发展,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技能,所以,就連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们,也把刺绣当做她们消遣、养性和精神寄托的唯一活动。
由于宋、元两代的刺绣受到我国北方女真族的影响,在服饰上用金成为一种时尚。在刺绣中加以金彩,使得绣品益见华丽。元朝建立后,江南的许多知识分子或招安为官或隐居庄园,逐渐在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见长,与书法绘画艺术结合,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平绣类的针法处理技巧更为细腻化,并且不断创新。
雀金绣是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和标志,是皇家御用刺绣艺术的巅峰,雀金绣产生于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并且一度盛行,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结合了南朝时期的雀纱工艺和来自波斯的金丝工艺,由武则天时期的尚方监织染署完成。从唐代到明朝时期,是皇家御绣。作为雀金绣织绣技艺传承人,不仅完整复原了雀金绣古代工艺,还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雀金绣作品金线含金量不断提高、雕塑缂绣技法不断创新,把雀金绣技艺推向新高度。雀金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代中国皇家御用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以珍贵的雀羽线(孔雀羽翎)、金缕线(黄金缕丝)为主要线材,并配以多种色线,采用多种刺绣技艺,纯手工巧妙绣制而成。在洛阳日报报业集团与洛阳中伟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行的“重走丝路洛阳起程”大型文化采风活动中,得以传承的作品成为五大丝路国礼之一,被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的博物馆收藏。
二、丝路西行第一塔
崤函古道,又称丝绸之路崤函道,是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的第一段。崤函道东起洛阳,西至潼关,分南北两道,宜阳三乡的汉山是南道的枢纽,汉山之麓的五花寺塔则是这条古道的标志,这座创建于北魏、重建于盛唐的古塔以其独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成为崤函古道上最有代表性的文物瑰宝之一,被称为“丝路西行第一塔”。崤函道有南北二条通道。北道又名北崤道,由洛阳西行,沿谷水过汉函谷关,经新安、渑池,穿崤山,直抵陕州。南道亦名南崤道,自洛阳沿洛水北岸,经韩城、三乡,拐向西北,经夔(kuí)册(今洛宁河底),过雁翎关,达陕州。南道平坦,北道崎岖,因此在宋朝之前,客商多走南道。
三乡处于洛河和昌河的交汇处,南崤道至此沿昌河西北行,三乡就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和商业大镇。北魏时期,这里来了一位印度高僧,他就是菩提达摩。南朝宋末,达摩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晚年传法于汉山,遇毒而逝,葬于此山。此事记载于《景德传灯录》等佛教经典中。
达摩传法之处,就是著名的五花寺。《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洛阳有佛寺1367所,胡僧有3000多人。北魏各寺院都有浮屠,即佛塔,五花寺也不例外。北魏的佛塔,多为木塔,很容易毁于火,那座现已不存在的北魏五花寺塔可能也是一样的命运。
有一点可以肯定,自达摩传法之前,五花寺就是崤函古道上佛教文化的中心,这就是达摩选此地进行传法的原因。达摩传法之后,这里成为丝路上的禅宗祖庭。千百年来,五花寺与香山寺、空相寺及韩城香林寺等周边几十座千年古刹共同构成了崤函古道上的佛寺建筑奇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上这样评价丝绸之路:“连接了多种文明,对贸易交换、宗教信仰与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创新的交流以及文化艺术的实践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顾名思义,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商品当数丝绸无疑,而丝绸承载的正是灿烂厚重的东方文化。
三、雀金绣与丝路息息相关
北宋时期编写的《文苑英华》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安息国的使臣莫贺来神都洛阳朝觐,带着朝廷馈赠的御用丝绸制品回国。函谷关的司关人员对其所带物品进行检查后发现有违禁物品,不让其通关,并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批复说,莫贺所带的御用丝绸制品虽属违禁物品,但那是武则天赏赐给他的,情况特殊,允许其过关。这里的御用丝绸制品正是雀金绣。
“皇帝穿的礼服,就是大家说的龙袍,在很长的时期里都是‘洛阳制造’。”洛阳青年学者郑贞富介绍。
杜甫在《更题》中曾写道:“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天子的翠云裘,是用翠鸟的羽毛捻线和金线、丝线共同织绣而成的,也就是雀金绣。
“其实,雀金绣的发明也与丝路上的交流脱不开关系。”郑贞富说,雀金绣中的金缕线工艺来自西域。隋朝时,沿丝路而来的波斯使者进献过一件金丝织锦袍,非常华丽。皇帝命御府监仿制,御府监很快就制成一件相似的锦袍,且工艺更上一层楼。雀金绣就是在这种金缕线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南朝时期的雀纱工艺而形成的。
明清时,雀金绣不仅用于龙袍,还为贵族所青睐。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曾出现一段小插曲,贾宝玉获得了一件雀金裘,不小心被溅上的火星烧破了一个洞,这就令这位生在“白玉为堂金作马”之家的贵公子心疼不已,可见雀金绣的名贵。
四、雀金绣的世代传承
要制出这样一件绣品,确实不易。由于雀金绣的特殊性,需要将金缕线、雀羽线、丝线等珍贵线种结合,并使用平针绣、虚实绣、乱针绣等300余种针法,对绣艺要求非常高,一幅作品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
选择洛阳雀金绣缂绣艺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富贵神鹿图》,作为本次“重走丝路洛阳启程”大型文化采风活动第二季“欧亚大陆行”的国礼,可以说是一种丝路文化的回归。
众所周知:作为丝路国礼的《富贵神鹿图》虽然面积不大,但也用了两个月才完成。洛阳雀金绣研究院院长、雀金绣传承人王丽敏介绍。
比绣出灿若云霞的雀金绣更难的,是对这项古老工艺的传承。为此,王丽敏拜访了各地绣艺老师,学习、探讨绣丝技艺,并与老师们交流雀金绣的技艺,同时向老师们宣传雀金绣濒临灭绝的严峻性。
如今,我已经和几十位20年以上绣龄的老师一起成立了洛阳雀金绣研究院,共同传承这项绝学。《富贵神鹿图》上有神鹿、仙桃、海波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就是想把美好的祝愿带给丝路沿线各国。沿着先人的足迹重走丝路,让最美的丝绸成为丝路国礼,这也许就是丝绸之路最质朴又最华美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李友友.民间刺绣[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淑艳.经典刺绣针法与花样[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